《亡宋——蒙宋金三国战记》
第48节作者:
英雄旗主 最后,郝经提出了解救之法,请忽必烈遣使禀告蒙哥,用大兵压境的手段,逼迫南宋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降名进币,割地纳质”,南宋的生存正遭受着严峻的考验,必然会接受这种不平等的条约,我国可趁机“姑为之和,偃兵息民,以全吾力,而图后举,天地人神之福也。”即便这条路最后走不通,殿下也算是仁至义尽,再出兵也为时不晚(2)。郝经这篇《东师议》大致的意思就是认为现在国家内部环境不佳,不是灭亡南宋的好时机,最好的办法是从南宋身上讹诈一些利益,然后见好就收,赶紧撤军回国。郝经的意见在当时汉族谋士中很有代表性,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有些不合时宜,因为忽必烈刚刚重新走上领导岗位,现在要是不战而退兵,兵权恐怕又会丢掉,简直就是开玩笑一样,因此忽必烈自然不会采纳。
公元1259年8月,忽必烈率军渡过淮河,分兵向鄂州挺进。前文讲过,从中原入鄂州首选的道路当属襄阳无疑,这是因为襄阳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为天下喉襟,本身的地理位置就十分紧要,况且一旦攻克襄阳,就可沿汉水顺流而下直达鄂州,汉水在过了襄阳之后,水面越来越开阔,宋军是无法对蒙军进行拦截的。忽必烈为什么不进攻襄阳,因史无明言,只能妄加猜测,或者是他吸取了上一年塔察儿攻打襄阳数月不克,不想重蹈其覆辙;或者因水师未能备齐,即便攻克襄阳也难以沿水路到达鄂州;各种可能性都存在,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在这个时候,蒙古最高领导集体对襄阳的重要性还没有能够充分的认识到。
忽必烈选择的这条进攻路线,是经淮南插入鄂州的陆上通道,其实要更难走。因为从这里到鄂州,要穿越横亘中州的大别山脉,沿途都是崇山峻岭,道路十分曲折,再加上这里是淮南和京湖两大防区的结合部,所以南宋一直都给与了极高的重视,著名的大别山十三关全在这一线上。南宋初年时,沿江制置副使、知鄂州李埴为了防止金军入侵,又特意在这一线上增设了五座关隘,分别为虎头关、黄土关、白沙关、木陵关、大城关,其中以虎头关地势最为险要,此关筑于麻城县东北七十里,左倚罗汉岩、右靠羊毛山主峰,号称“两山千仞,一涧冲激”(3),实为易守难攻之处,其他关隘虽然不如虎头关险恶,但也都有可以依仗之处,可见忽必烈想从这里突破进去绝非易事。
然而忽必烈的运气却着实不错,此时已是宋理宗的统治末期,与任何一个长命皇帝一样,宋理宗也是年纪越大,人就越糊涂,开始追求享乐,在朝中重用小人。忽必烈出兵之时,南宋掌权的是刚刚升为右相兼枢密使的丁大全,此人出身低微、相貌丑陋、又没有才干,全靠巴结宋理宗的宠妃和亲信宦官才爬上的高位,所以上台之后只知打击正直臣子和讨好宋理宗及其亲信,国防工程一概不搞,因此大别山中段虽然空有这么多关隘,但形同虚设一般。忽必烈进入宋境之后,即遣万户张柔率兵攻打虎头关,一战而克,其余关隘也都是不降即逃,使忽必烈轻轻松松突破进去,仅用了几天时间,就进抵黄陂(今属湖北)长江北岸,然后开始搜集船只,准备渡江。本来忽必烈从陆上而来,没有准备船只,搜罗渡江工具理应花去大量时间,可是又赶上时任沿江制置副使的袁阶是奸相丁大全的亲信,所作所为简直跟丁大全一模一样,整天就知道用鱼肉百姓、横征暴敛的手段抢来钱财溜须上司,把这一带搞得民怨沸腾。又赶上当地百姓觉悟不高,不懂得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之分,所以在得知蒙军搜集船只的消息后,有些渔民竟然主动向蒙军提供船只,甚至很无耻地为蒙军充当向导,这样竟使忽必烈只用了几天功夫就把渡江的船只搜集完毕,遂决定于当年九月初自黄陂取道阳逻堡(今湖北新洲阳逻镇)渡过长江。
阳逻堡北靠淮南五关,东接蕲、黄两州,往南过江就是鄂州东郊,但就在忽必烈已决定渡江时候,突然又传来一个新的情况,诸王穆哥从后方送来情报,称蒙哥大汗已死,请忽必烈火速撤军回国即位,这不禁令忽必烈感到犹豫难决。
蒙哥与成吉思汗和窝阔台不同,并没有在死前指定继承人,甚至都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表示,因此包括忽必烈、弟弟、阿里不哥以及蒙哥的几个儿子,都有资格继承汗位,忽必烈自然不想错过这样的良机。不过,忽必烈仔细一想,又觉得马上回去的意义不大,因为蒙哥的几个儿子年纪还小,缺乏继承汗位的政治基础,不必担心汗位会被他们抢走。而五弟旭烈兀远在西征的路上,一时半会儿还不回来,幼弟阿里不哥身为看家的宗王,现在就在和林,自己就算是坐飞机回去也赶不到他的前面,所以还不如安心留下来,争取在鄂州打开局面,以增加自己夺取汗位的资本。因此,忽必烈决定暂时先不班师,继续向鄂州进军。
日期:2010-06-23 07:10:25
(接上)——
九月三日,忽必烈登上阳逻堡北部的香炉山,俯视大江,观测敌情,只见南宋屯兵于长江南岸,列舰阵于江中,军势严整,忽必烈毫无胆怯,传令诸军做好渡江准备。次日清晨,突然风雨大作,天色晦暗,诸将都说此时不宜渡江,忽必烈不听,正巧此时大将董文炳过来请战,说道:“长江天险,宋所恃以为国,势必死守,不夺其气不可,臣请尝之。”
忽必烈便命董文炳为前锋,率军乘艨艟鼓棹率先出击,又命诸将扬旗伐鼓,三道继进。
宋军见当日风雨交集,以为蒙军不敢渡江,谁知蒙军入江之后,天色突然转晴,风停雨止,宋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却被蒙军连败三阵,伤亡惨重,蒙军顺势冲到长江南岸,抢下了滩头阵地,宋军的防线就这样轻易崩溃了,蒙军主力遂轻易渡过长江。(4)
忽必烈渡江之后,踌躇满志,下令各军不许乱杀无辜,擅闯民宅者要立即处以军法,劫掠的百姓要马上释放,大张旗鼓地准备以德服人。而南宋方面不禁为之惊恐万分,因为鄂州地处长江中游,为京湖防线的正中心,蒙军如果攻占这里,既可以西上川蜀,又可以东下江浙,还可以南进湖湘,南宋的整条长江防线就全面崩溃了,亡国只在朝夕。
此时鄂州的形势岌岌可危,因为鄂州虽为京湖制置司所在地,但本身兵力不多,京湖精兵多数屯驻于襄阳,年初的时候,宋理宗为了支援四川,又命枢密使贾似道出任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坐镇江陵府(今湖北荆州),更使鄂州的兵力分散,而就在忽必烈对南宋发起进攻的同时,蒙古大将兀良合台也从云南攻入广西,此时也移师北上,大有与忽必烈会师于京湖战场之意,南宋的腹心地带一时间风云突变,距离全面崩溃只有一步之遥。
直到这时,奸相丁大全还想对宋理宗隐瞒蒙军已经渡过长江的实情,但这次动静闹得太大,已有京城百姓开始弃家出逃,百官们也都心急火燎,有不少人上表请求宋理宗离京避难,实在是隐瞒不下去了。宋理宗知道真相后气急败坏,直接将丁大全免职,又以前宰相吴潜和枢密使贾似道分任左右相兼枢密使,并命贾似道火速带兵入援鄂州。
忽必烈渡过长江后,驻军于浒黄洲(今湖北武汉武昌区白浒镇),遣使赴鄂州招降,但使者刚进城就被都统张胜所杀,忽必烈还不死心,又派王冲道等三人再去招降,但刚到城下,城上宋军就开始放箭,王冲道中箭落马,被宋军所俘,其他两人落荒而逃。这时忽必烈知道鄂州是肯定不会投降了,于是便在九月九日这天,带兵包围了鄂州,大致是在此同时,南宋最后一个权相贾似道也率江陵兵进入了汉阳。
众所周知,武汉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鄂州实际上指的是武昌,而汉阳则位于鄂州的西南部,与武昌隔长江相望,但当时还没有长江大桥。从贾似道进入汉阳的时间来推断,他应该是在尚未接到宋理宗命令时就已经率军入援了,因为宋理宗罢免丁大全是在九月十三日,九月十九日下罪己诏,号召各地边帅奋起抗敌,十月二日才正式任命贾似道为右相兼枢密使,原职依旧,并节制江西、两广兵马,此时贾似道早已进入了汉阳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