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宋——蒙宋金三国战记》
第50节

作者: 英雄旗主
收藏本书TXT下载
  鄂州顺利解围后,贾似道只字不提曾与蒙古谈和之事,上表称:“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休!”宋理宗对他也是感激不尽,命他以少傅、卫国公、右相兼枢密使的身份回京,并特意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依文彦博故事,郊劳于城外”,“择日对御赐宴”,下诏称他“奋不顾身,吾民赖之而更生,王室有同于再造。”(1)对贾似道大加褒扬,参与鄂州之战的诸位大将也都各有封赏,吕文德兼领夔州路策应使,赐钱百万,守鄂州的高达升为湖北安抚副使、知江陵府,赐钱五十万,守潭州的向士壁迁兵部侍郎,原职依旧、刘整升任知泸州兼潼川安抚副使,张世杰等小官也连升十级。

  此战的结果,使文人兼外戚出身的贾似道声望如日中天,紧随其后,由于左相吴潜不容于宋理宗,被贬出朝,贾似道从此就开始独揽朝纲。贾似道是南宋最后一个超重量级的奸臣权相,有关于他的来历和事迹后面将给与详细介绍,先来说一下在蒙哥死后,蒙古各方为争夺汗位而发生的激烈冲突。
  蒙哥死前,并没有明确指定汗位继承人,因此在他死后,具有蒙古汗位继承权的人非常之多,从理论上讲,他的同母弟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和嫡子阿速台、玉龙答失、昔儿吉等人都有资格继承汗位。不过,蒙古是一个很实际的国家,没有实力的人是没有资格继承汗位的,当时蒙哥的几个儿子刚刚成年,不具备争夺汗位的实力,而旭烈兀正在西征的路上,实力范围远离蒙古本土,也难以问鼎大汗宝座,所以这场汗位争夺战就只能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两人手中展开。

  阿里不哥是拖雷的幼子(指嫡子),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传统,由阿里不哥继承汗位似乎更合乎情理,加上他长年坐镇蒙古都城和林,所以并不缺乏支持他的政治力量。忽必烈的优势在于他曾经带兵打过仗,远征大理的成功给他带来极高的声望,在漠南实施的改革,又使他得到了广泛的群众支持,因此两个人的机会相差不多。从两人具体的支持者看,支持阿里不哥的有蒙哥的正妻忽都台、儿子阿速台、玉龙答失、昔儿吉,以及蒙哥的亲信大臣、随同南征的将领,以蒙古的中央力量为主;而支持忽必烈的除了他的嫡系人马外,还有东道诸王塔察儿、也先哥、忽剌忽儿、西道诸王合丹、阿吉只、拖雷的八子拔绰、九子穆哥,以蒙古的地方势力为主,其中西道诸王之所以会支持忽必烈,大概是由于忽必烈有很高的声望,诸王想捞拥立之功,而东道诸王的封国靠近于汉地,显然是早就尝到了忽必烈推行汉法的甜头,支持他则是理所应当。从以上可以看出,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既可以看做是蒙古地方派与中央派的较量,又可以看成是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角逐。

  忽必烈围攻鄂州时,阿里不哥为了阻断忽必烈北上争夺汗位之路,已派大臣阿兰答儿率漠北诸路兵马逼近忽必烈的开平大本营,又派大臣脱里赤赴燕京,征召漠南诸部兵,准备对忽必烈采取釜底抽薪的策略。但此举只是帮南宋化解危机,助贾似道建功立业,对自己争夺汗位毫无帮助。公元1260年正月,忽必烈回到燕京,质问脱里赤为什么要征兵,脱里赤只好假托是受了蒙哥的遗命,忽必烈听完一瞪眼,说了句“赶紧解散。”脱里赤赶紧乖乖地遣散了人马,本人也灰溜溜地跑回了和林。(2)

  公元1260年三月,忽必烈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回到了开平,根本就没把阿兰答儿那点人马放在眼里,开始大张旗鼓地筹办忽里勒台大会,准备抢先继承汗位。与此同时,阿里不哥也抱着同样的想法,派脱里赤再赴开平,通知忽必烈来漠北参加忽里勒台大会,并参加蒙哥汗的葬礼。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想在自己的地盘召开大会,谁也不会去对方的地盘赴会,这都是必然的事情,但对于蒙古各大宗王们来说,却要面对一次政治上的考验,因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发出了邀请,去谁的的地盘参加会议,就说明自己支持谁,这就看谁的人缘好了,显然忽必烈在这项较量当中,胜了阿里不哥一筹。

  三月末,宗王塔察儿(斡赤斤的嫡孙)、也先哥(成吉思汗之侄)、忽剌忽儿(成吉思汗之侄孙)、合丹(窝阔台之子)、阿必失合(察合台之孙)、拔绰(拖雷第八子)、穆哥(拖雷第九子)纷纷赶到开平,这些人其实也都得到了阿里不哥的邀请,却各找借口不肯去和林赴会,显然是来给忽必烈捧场。
  不过尽管如此,本次大会也有不足之处,因为好多大人物都没有来,如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阿里不哥、钦察国王别儿哥(此时拔都已死)、察合台汗国实际执政者兀鲁古乃(察合台长孙寡妻)都没有到场,人气明显不高。忽必烈不禁有些犹豫,认为这么多重要的宗王都没有到场,如果强行举行忽里勒台大会,会不会使他们生出抵触情绪,以后跟自己闹意见,但忽必烈手下的谋士们纷纷劝他道:“你们哥俩谁当大汗,跟别人都没有多大关系,现在的情况是双方都已经摊牌了,先发制人、后发直于人,万一阿里不哥抢先称汗,咱们就没有舆论基础了。”

  忽必烈听完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也就不再拖延,立即与到场诸王召开忽里勒台大会。与会当天,情节十分老套,诸王对忽必烈大加吹捧,极力劝进,称“太祖嫡孙之中,先皇母弟之列,以贤以长,止予一人。虽在征伐之间,每存仁爱之念,博施济众,实可为天下主。”忽必烈则是“峻辞固让,至于再三”,但诸王又“祈恳益坚,誓以死请”(3),最终忽必烈没有办法,只好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大汗。

  忽必烈单方面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强行登上大汗宝座,明显是一种无组织、无纪律、违背传统、漠视权威的行为,可是却又行之有效,因为当时蒙古大分裂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了,各大汗国纷纷自立山头,与蒙古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谁当蒙古大汗跟他们的关系都不大,自然也就不会过于关心,忽必烈抢先一步称汗,占了舆论的上风口,其他宗王如不拥护、就是反对,在与自己并无切身利害的前提下,这些人又何必得罪他呢?于是纷纷遣使上表称贺,只是此举深深地激怒了阿里不哥,兄弟间的一场激烈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忽必烈称汗后,阿里不哥派来的使者脱里赤急忙逃走,准备回和林向阿里不哥报告情况,但没跑出多远就被抓了回来,经过严刑拷打,脱里赤供出了阿里不哥有谋害忽必烈的计划,遂被忽必烈投入狱中。此后,忽必烈又派出了一支由一百名使者组成的使团,去和林向阿里不哥通报自己已经继承汗位的情况,叫他勿生杂念。阿里不哥气得暴跳如雷,当即就将这一百名使者全部投入狱中,随后便在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宣布自己已奉蒙哥的遗命继承了汗位,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既然双方都不肯做出让步,这场争斗汗位的斗争就只能用武力来解决了。

  公元1260年六月,双方之战在陕西率先打响。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先后称汗后,都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征讨对方,又都大造舆论攻势,指责对方僭号称汗,搞得蒙古国内各路兵马晕头转向,其中又以蒙古川陕地带的驻军最迷糊,因为这一带驻军的成分非常复杂,既有蒙哥从和林带过来的军队,也有忽必烈曾经使用过的队伍,所以支持哪一方的都有,但多数还是无所适从,不知该听谁的号令为好。

  川陕地带既与南宋邻近,又是忽必烈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所以他对这里非常重视,称汗之后就任命亲信大臣廉希宪、商挺为陕西、四川等路宣抚使,试图稳住这里的形势,谁知当时留驻六盘山的浑海都、京兆守臣刘太平都是阿里不哥的亲信,因此在阿里不哥称汗后,立即响应他的号召,联合蜀将乞带不花、密里火者等人宣布效忠阿里不哥,并迅速控制住了川陕一带的局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