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首相的故事——徐阶的隐忍、高拱的傲骨、张居正的勃发》
第40节作者:
任平生如是说 日期:2013-11-09 13:51:00
就这一段政治走势而言,徐阶是这些内阁首辅中最重要的一个,他斗败了严嵩,熬死了嘉靖,罩住了文官集团,开启了首相政治。
纵观全局,实际上主线的政治斗争是,文官集团与皇帝之间的斗争,也就是中学历史课本上常提到的,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文官集团以内阁首辅为代表,从明英宗时期的“三杨内阁”(杨荣、杨士奇、杨溥),发展到杨廷和执政时,已经足够强大。但实际上,它内部并不平整,散漫无组织窝里斗。这时,又遇上了集精明、极权于一身的嘉靖帝朱厚熜,也就是强力皇权的阻击,双方以议礼为平台来博弈。历时十余年的大礼议,皇帝胜出,文官落败,但实力尚存。
之后的张璁、夏言、严嵩时代,他们都是一些中间品。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外有皇帝压制,文官集团内部调整阶段,个人行为没有脱离大局。严嵩被称为大奸臣,跟秦桧的情况有点类似,秦桧替宋高宗背了黑锅,而严嵩很大一部分是替嘉靖背了黑锅。
等到了徐阶手上,自我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已基本完成,文官集团臻于完善。徐阶又赶上了好时候,即熬死了这位皇帝。
于是我们说的首相政治开始了,徐阶的发轫,高拱的调整,张居正的最终完善。以文官集团拱卫,压制皇权,内阁权力发挥到了极致。
万历初期,内阁成为明政府运转的中枢,内阁首辅无限接近于现代的首相。
很多人说,明代皇帝昏庸怠政,导致社会黑暗腐败。其实这种说法十分片面,至少到张居正和他之后的申时行,皇帝的怠政,并没有对国家的正常运行造成太大的影响。
原因很简单,文官集团正在走向完善。举个简单的例子,日本首相像换尿布一样换得频繁,却没见他们国内动乱,为什么?道理大同小异,中下层基础行政机构完善。首相跟部长一块儿下课,而副部长和局长还在干活呢。
如果深挖明朝灭亡的原因,是极难解决的、极其尖锐的土地问题和社会矛盾。而皇帝的不作为,则是起到了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
日期:2013-11-09 18:27:30
时间平静地流淌,事务按轻重缓急地处理,正当大家稳稳当当混过一年又一年的时候,有人突然上了一道奏疏,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疏名叫《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又叫做《治安疏》,还有人戏称为天下第一骂疏。但见这人上来也不跟你客套,打个招呼,直接就开骂。
先从家庭生活骂起,你嘉靖对自己不负责,天天修道,乱吃丹药,认一个叫陶仲文的道士当老师,他都死了,你还信什么长生不老?
你对儿子不负责,相信二龙不相见一说,使内外大臣猜测怀疑,父子恩情淡薄;你对老婆不负责,窝在西苑不回皇宫大内,不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叫天下人都怎么想?
最可恨的是,你对国家不负责,沉迷于修玄、斋醮,以致于二十多年不上朝,不理朝政,纲纪废弛,贪官横行,民不聊生······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其中,原文有两句话特别亮眼,一句是“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一句是“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
第一句不用翻译,第二句是,天下人早就不把你放在眼里了,我们这些大臣都知道。
这份大作的信息量很足,但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骂嘉靖,批修道。语气极端辛辣,耐人寻味。
上疏者,时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六品)海瑞。
若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清官,人们耳熟能详的就这两位:北宋的包拯和明代的海瑞。其实在这道奏疏之前,海青天并不怎么出名,因为他此前一直在下层官僚中徘徊。
日期:2013-11-09 18:28:23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人,正德十五年(1515)生人,28岁时中秀才,34岁时中举人。
可知,海瑞并没有过人的考试天赋(高拱17岁中举,张居正16岁中举)。之后,跟流程一样,他也去考过进士,却都无功而返。海瑞没有张璁那样死缠烂打的精神,那就算了吧,不考了,老实点去吏部报到,等着分配个工作吧。
前面说过,同学们考到举人就有做官资格了,但绝大多数人会选择接着考。一是由于当时很看重学历,进士和举人有云泥之别,举人不包分配。二是即使举人当上了官,也很难升迁。
因为没人提携,很多政治关系都是考出来的,会试是全国性考试,阅卷老师都是朝廷大员,同年进士也分布于官场各阶层,大家互相依存。说个简单的道理,说起大学同学和高中同学,就是两码事。
举人不包分配,要等,等到空缺多了,实在没人补了,就举人上。短有三五年,迟则一辈子。海瑞的运气还不错,等了没几年。
嘉靖三十五年(1556),海瑞得到了有生以来第一个职位——福建南平县教谕。大致相当于县教育局局长兼县学校长。
这教谕是几品官?不好意思,没品,不是官。
当时的官员分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为吏。七品县令就有人敢叫成是芝麻官,而教谕这一类,在当时有一个称呼,叫做未入流。
甭管入没入流,有个职位就不错了。
从此,海瑞开始了十八年的官场之旅。不论官职大小,他只认一条死理——拿朝廷的工资,就要正经地为朝廷干活。那些消极怠工、偷奸耍滑、灰色收入、潜规则,通通地不要。海瑞是严于律己,更严于律人。
自古小官有小官的混法,大官有大官的混法,且不说海瑞在每一任上都打破了这些传统,卖力地工作,清贫地生活,严厉地对待同事、下属以及上司······我们单说他做出的许多惊人事迹。
这是在南平教谕任上,有位巡按御史到南平县视察工作,一行走到了县学。
只见迎候的属吏们全都自觉地跪地叩拜,生怕动作慢了,只有海瑞直挺挺地纹丝不动,然后作一长揖为见面礼。还不等御史大人发火,海瑞就说道:“在府台谒见大人,当行跪拜礼,但此处是学堂,是师长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当屈膝行礼。”
人家说得有礼有节,难道不对吗?御史吹胡子瞪眼,却无可奈何,便气哄哄地离开了。
嘉靖三十七年(1558),海瑞升任浙江淳安知县,在四十五岁时才刚混到了七品官。可就在这一任上,他做出了名堂。
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外出,路过淳安,嫌驿站人员招待不周,闹起事来。其实说白了,就是想要钱。为了充分暴露自己的低素质,他令人把驿丞吊起来打。
海瑞听说后,火大了,还没有王法了!即刻带上人手,去抓了这位胡公子,五花大绑,不容他分说,先暴打一顿,然后把他带的几千两金银全部没收,充公。
这位公子哥在直嚷嚷,却听见海瑞当众宣布:“以往胡总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许供应铺张。”
他冷哼一声,下了结论:“今天此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围观的群众都交头接耳,七嘴八舌议论着。“他不是胡公子呀?”,“哦,这小子是假冒的。”
就用现场的人作证,去报告给胡宗宪,看,我帮您抓住了一个冒充您家公子的刁民,然后我就如何如何把他给办了。这闹得胡宗宪也哭笑不得,责骂儿子一顿,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