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标:谨以此文献给高中学期肄业及以下学历的人们》
第12节作者:
李不器
李有地挠了挠头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这个不太贴切,我觉得此时用‘位卑未敢忘国忧’来回答,可矣!”父亲边说,边点燃了鞭炮。
乡村午夜,鞭炮声音特别的惊天动地,刺破了夜色的死气沉沉而精神昂然。一阵神圣的感动瞬间涌上李有地的心头,他一下子也激动起来:伟大的母亲!我的中国,您可曾知道,在这遥远贫瘠的小村落里、在一盏如豆昏黄的煤油灯边,一位中年农民和他的全家,此时此刻正为你自豪和骄傲,他们才是真正愿意和您一起脉搏跳动,一同呼吸,共担命运的人!
日期:2014-04-01 19:24:22
第二日早晨,李有地还躺在床上睡懒觉的时候,就被他的兄弟吵醒,这是个瘦弱、机灵的小男孩,还在读小学,他知道自己最喜欢的哥哥回来了,一刻不停的跑到床前想和哥哥亲近,李有地翻身坐起,摸摸他的小脑袋瓜:
“有粮!你们放假了吧?暑假作业做了没有?”
“一见面就说这个,我是天才儿童,不着急。”李有粮小大人般的口吻回答说。
李有地被逗得笑起:“好吧,天才儿童!这次考试打多少分?”
“那你这次回来给我带礼物没有?”有粮避而不答。
李有地这次回家走得匆忙,确实忘了这茬事,便说:“好!好!好!那我不问你要成绩,你也不问我要礼物好吧?”李有粮欣然点头。
李有地起床来,赶忙问候了公公婆婆,两位老人已经皆是满头白发,却也精神矍铄,看到自己的大孙子回来也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一家六口人热热闹闹的围着吃了顿早饭,早饭就是从小到大都吃的普通红苕稀饭,却难得的炒了一大盘的青椒肉片下饭,李有地喝了一大碗后,从包里拿出早已填好名字的毕业证郑重的递给父亲看了,然后告诉家人自己已经毕业了,再也不读书了。
家人都很高兴,却马上关心起李有地的工作来,李有地看着一屋子这些个天底下最亲的人们流露出担忧的眼神,他傲然的拍了拍胸脯:“公,婆,老汉,妈!你们都放心,我的工作问题早就落实了,我们学校推荐我到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大概500元每个月,不过,我还在考虑去不去呢,我觉得工资不是很高。”
随即,李有地听到满屋子的石头落地声音,婆婆和母亲忙劝他说那工资已经很高了,别那么心大,先上着然后等以后条件好了再慢慢找更好的,八筒“不情愿”的点头。公公说:
“我们家终于出了个‘单位上的人’,今天一定要去给祖老先人们上个坟,告诉他们一声,他们地下有灵,保佑有地升官发财。”
李有地瞬间汗流浃背,他看了看不苛言语的父亲,父亲却也欣慰的向他点头。
吃完饭后,公公婆婆收拾了家里常备的香蜡,钱纸,鞭炮,老老少少拉扯了一个小小队伍,向埋着祖坟的土岗走去。
日期:2014-04-02 00:01:42
李有地的家坐落在一个马蹄形的丘陵凹坳里,凹坳里总共散落了二三十来户人家,除了外来的婆媳外全部的人都姓李,据说有着同一个祖先,但没有人知道祖先是什么年代在这里落地生根从而开枝散叶,也不知道这些李姓祖先是否都如同现在的人们一样,农忙之余只是做过“泥瓦匠,篾匠、木匠、打石匠”等最单纯的职业。
李有地曾经试图弄清楚这个问题,他稍成年后常看书上说过很多的山村、老寨一般都有个曲折动人的传说---譬如祖先打猎途中为了追寻一只美丽的白鹿才留了下来,或祖先本是忠心耿耿的朝廷大员却为奸佞所害避祸到这里,最不济的也是祖先先从某个外姓地主手里租了两亩地,然后省吃俭用,兢兢业业发展到兼并了原来的地主而成为地主,哪怕地主传承到后来被解放军镇压了也好啊,也毕竟有了“故事”不是?所以李有地问过公公,公公却说:
“哪有什么地主?大家都一样穷得上顿没下顿的。”
“要说也做过其他的职业,好像我的公公们那一辈打过铁,我们湾里曾经可以组织六七卦炉,很是红火了一阵。”公公又说。
于是李有地闭上眼睛,想象着N多年前,在一卦熊熊大火的炉前,几个髯须大汉,赤裸了黧黑、健硕的胸膛,高举着大锤,嘴里边慷慨的唱着“浩气冲天贯斗牛,英雄事业未曾酬。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边砸得铁砧上的刀剑火星四溅。
“哪有什么刀剑?就是走乡串户,给人打点挖地的锄头,割草的镰刀,切肉的菜刀、砍柴的弯刀呢。”公公还说、
李有地不死心,他寻遍了凹坳里所有的最古老的房屋,一律破旧的穿斗青瓦房,没有见到有一丝儿的曾经雕梁画栋残留的蛛丝马迹,传说中唯一的李姓祠堂已早就拆掉,上面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石头碾磙子和磨盘倒似乎有些年生,可惜前两年也被人敲碎抬走做了新建房的几块地基。
求知若渴的少年李有地还是没有放弃,继续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从公公嘴里背的李姓字辈诗里发现有些“源远流长,不同凡响”的苗头来,凹坳里的李姓人家是按照这样的字辈取名的:
天子万年
宗德延长
永世荣芳
元春开泰
家国洪昌
日期:2014-04-03 11:53:26
天子万年”这四辈人李有地自小“素未谋面”,哪怕是在堂屋的墙上也没有发现过他们任何人的一张黑白相片,而他所知道的活着或已经死去的人们按长幼有序排列下来,曾祖父辈有:李宗师、李宗道、李宗伦、李宗全…………。祖父辈有:李德文、李德武、李德龙、李德炳…………。父辈有:李延诗、李延碧、李延安、李延康…………再下来也就是李有地这一辈七十年代出生的有:李长春、李长君、李长城、李长灵…………等等,不过临到李有地出生的时候,完整的上完过初中、正在大队上当团支书、凹坳里最有文化之一的父亲突然给他取了“有地”这个稍微另类又土气的的名字,众皆不解?经历过59、60、61年三年大饥荒也经历过**的父亲答曰:我们农民拿其他什么都是假的,只要手里有土地,靠自己的勤劳,踏踏实实过日子就比啥都强了。后来弟弟出生,顺理成章取名李有粮,“有地、有粮”肯定不饿肚皮,一时传为佳话。
李有地所知道的活着或已经死去的人们中间有几位算得上凹坳里的“翘楚”,宗字辈中有一位长辈在县城一个机关“当官”,现在每年偶尔回老家省亲,还有一位曾经在“元广市”作过挖煤工人,可惜退休回来颐养天年的时候却发现得了肺癌,没有多久就去世,老人的儿子顶班去了煤矿继续做挖煤工人,算得上“德”字辈中最耀眼的一位,而延字辈中只有李有地的父亲当过大队团支书,后来觉得“政治”肮脏,转而做过村小代课老师,没几年因为有粮的出生违反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也就“得偿所望”的“归隐泉林”,专业侍候手里的土地了。除了这些人外,其余的人们一律“脸朝黄土背朝青天”,“打牛胯胯”为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