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孩子从零到年薪百万的辛酸发迹路》
第47节作者:
明月心洁 ——这实际上告诉我们,一个事物本身很难去衡量它的价值,更不会因社会对它做了价格标签,就能以其标注价格完成最终的交换价格,而是与它能创造出多少价值有关,而这又与怎么才能创造出价值等等有关。
为了更好的认识“价值交换规律”,让我们继续看下“等价物”的概念。传统概念里的“等价物”是指用于交换的商品或服务等,而黄金因其数量少、不易磨损等诸多特点,被世界人民定义为一般等价物,以便于进行交换。而各个国家处于方便及黄金储备等考虑,印制了纸币——如人民币,充当一般等价物。
因此,我们要明白并且通透,无论是黄金还是纸币,它仅仅是一般等价物而已,他不能代替任何其他的东西,与其他东西的唯一区别,仅仅是公众认可它作为交换过程中的通行物而已。一句话,如果没有交换的需要,纸币对我们来讲不会产生任何的作用和价值。
至此,我们必须要明白,只要我们有等价物,我们就可以完成交换,就可以换来人民币,也可以用人民币去换取其他我们想要的事物。
为此,我给“等价物”做了一个全新的注解,那就是凡是我们能够想到并可以实现交换的事物都可以作为等价物,包括但不限于实体商品、物品,也应涵盖服务、点子、智慧等等。也就是说,无论是任何人都已经拥有等价物,都可以换来人民币,或者任何想要的东西,问题的关键是怎么让自己拥有的事物产生最大价值,并最终完成交换、实现成交?
这就是我所提出的“价值交换定律”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明白,实际上我们仅仅是因为需要才进行交换,也仅仅为了交换才会使事物产生价值,事物本身本没有价值,更无从谈起价值大小,完全是由我们根据其属性塑造的而已(当然事物本身有一个社会公认的基本价值,这点必须承认)。当然这里不是要大家唯心,告诉大家不需要任何东西了,恰恰相反,我们平时要更加重视有形和无形等价物的储备——这些包括但不限于实体物品、知识等可能会用来产生价值的事物,否则到了用的时候就捉襟见肘了。
——任何事物的价值只有在发挥作用的时候才能产生。
例如,我们通过读书、学习等储备了很多的知识,如果它不能用到有意的事情上,发挥用武之地,它的价值就是零;即便我们想使用但不知道如何使用或如何更好的使用,那它就不能发挥出最大价值。这就告诫我们,不仅要储备知识、物品等“等价物”,还要不断学习怎么发挥“等价物”价值作用的智慧和方法。
谈到价值交换规律,我们需要了解几个概念,价值、价值交换对象、价值决定因素、价值交换原则等等。
价值指的是使用者利用后所能创造的实际利益(包括但不限于实体利益还应包括精神满足或喜悦)。
价值交换对象指价值出让方和价值接收方;
价值决定因素受事物本身(公众认可价值)、出让方塑造、接收方接收能力、被接受后所产生的实际价值等有关;
价值交换的原则是交换双方在都能认可的价值基础上以价格的形式作为评判标准最后予以实现交换。
通过以上概念,我们不难得出:价值交换就是价值出让方通过对价值本身的塑造与接收方达成的可实现实际利益的价值而进行的出让和接收过程。
——价值交换规律遵循“价值认同”,并且价值受公众认可、出让方塑造和接收方认可等因素影响而变化不定。
例如:“股票”交易就是价值交换规律的典型例子,股票一旦成为了股票,几乎与它本身没有多大关系,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炒作的原因,本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炒到极高的价值,而那些操作人获取了他们想要的结果后就抛掉,它再被折腾到一文不值。因此,股票永远是有钱人的游戏,小股民除非看清了有钱人的运作目的,并看懂了运作规律,才可能博上一把。其实,炒股很简单,只要你能搞懂我的价值交换规律,并能判断准每只股票庄家的意图和运作轨迹,但这本身就需要冷静。所以,带有侥幸心里的赌徒们很难明白,但明白的人寥寥无几,巴菲特就是其中之一。说白了,巴菲特运用的就是中国国学的“太极”、“一阴一阳”,众多的散户只不过是为他所用的而已,你永远不会看懂他,你看懂了,他又变了,你变了,他又变了……呵呵,除非你掌控了局面,让别人跟着你的路子走。
明白了“价值交换规律”,我们看下几个实用的例子:
例如,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的付出与汇报不成正比,公司不公平等等,这其实反映的是付出价值与回报工资的问题。通过上边,我们显然知道,凡是能够标价的东西肯定与价值不相符,所以我们不必抱怨,工资只是行业和公司做的价格标准。关键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等我们发现工资与自己创造价值不符的时候?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价格,就要:一是提高本身价值,即增加自我能力等,升的更高平台上;二是到付出同等价值但能提供更高价格的平台上,换工作环境;三是寻找能够识别这一价值的人,进行自我营销,然后给自己创造更好的舞台;四是自己塑造价值,自我决定价格,也就是说自我创业,发挥自己的价值,实现自我所应得的回报价格。
最后与大家分享:永不贬值而且只会增值并且永不会丢失的等价物——智慧。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与我们始终如影相随的等价物除了智慧别无他物,因此,我们始终关注的应该是如何让自己幸福快乐的同时获取更多的智慧,智慧来源于知识但高于知识,还包括阅历、经验等等,智慧是一种看待事物的通达能力,价值交换规律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巴菲特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而事实是,只有我们拥有了智慧,我们才能从容的面对生活、开展工作,获取我们想要的一切,包括但不限于房子、车子等物质层面,理应包括家庭和睦、友谊情深等精神层面,而我们人生需要的一切无非也就这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