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百年兴衰录》
第27节

作者: 横水直川
收藏本书TXT下载
  阿骨打说:“契丹无道,其土疆皆我有,尚何言!顾南朝方通欢,且燕京皆汉地,当与南朝。”金国当时对疆土没有强烈的概念,阿骨打就慷慨地答应第一项条款。关于岁币的数额,涉及到两国的切身利益,双方就争论得比较长久和激烈,最后确定跟辽国相同,宋朝把原来送给辽国的岁币转送给金国。
  金、宋结盟攻燕,这一项双方没有异议,两国只在夹攻路线和战斗时间上作出具体规定:两国约定明年同时举兵攻打辽国,金军从平地松林向古北口进攻,宋军从雄州向白沟进攻。
  经过一波三折后,金、宋的盟约初步完成,金国派辞列、曷鲁跟随赵良嗣到宋国交换国书。临别前,宗翰特别提醒赵良嗣,要他回国后向宋徽宗说明清楚,不能再爽约,宋朝如再违约,则燕地不得收回。
  赵良嗣此行非常成功,宋、金终于确定夹攻图燕的盟约。1120年(天辅四年)十二月,宋朝派马政与金国签订正式盟约,盟约规定:
  1、确定两国出军夹攻之时间;

  2、收复所有五代以后陷没的幽、蓟原汉地和汉民,以及居庸、古北、松亭、榆关等关卡;
  3、宋军不得越出关外,不得收留金国逃人;
  4、宋朝每年送给金岁币,数目与契丹相同;
  5、两国边境设置榷场;
  6、两国缔结盟约后,双方不得与辽国讲和。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之盟”。
  日期:2011-06-01 17:13:53
  收复燕、云的意义(1)
  五代时,石敬塘为了打败后唐皇帝李从珂,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向契丹耶律阿保机请援。云、燕十六州是块肥肉,阿保机早就垂涎三尺,他一听石敬塘愿意割让,即刻率军南下,兵临汴京灭亡后唐,扶植石敬塘为帝,是为后晋。从此,云、燕十六州划入辽国版图。
  燕、云十六州分“山前七州”和“山后九州”,“山前七州”
  包括幽、蓟、瀛、莫、涿、檀、顺,位于东南,归属燕山府,多为平原,非常富饶。“山后九州”包括新、妫、儒、武、蔚、云、应、寰、朔,位于西北,归云中府,多属山地。十六州扼守燕山和太行山北支的长城一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属中国北方的屏障和门户,具有特殊的战略位置。十六州一丢失,华北大平原即暴露无遗,中国的北方就无险可据。

  宋建国后就致力于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太宗雍熙年间,宋为了夺取雄关险塞而北伐,举行了两次北伐,结果都被打败,损失十分惨重。宋王朝认清到自己的虚弱,从此放弃燕、云十六州,再也不敢北伐。
  没有了燕、云的雄关险塞,宋的北方防御只能依靠深掘河沟,以此抵挡契丹骑兵,如此防御相当脆弱,所以,《辽史纪事本末》认为燕、云“实今古之大防。自晋失十六州,为中原之祸者数百年”。
  因此,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意义不仅仅为了收复故土,抒发“岂可使幽燕奥壤犹为被发之乡,冠带遗民尚杂茹毛之俗”
  唯汉族独尊的无聊情怀,更有战略上的意义,目的巩固宋王朝北方的防御体系。所以,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宋王朝的战略需要,也是它的历史责任。
  “踏破青山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曾经让几代人历数百年努力都深感渺茫的历史难题,今天却因一个历史机缘而轻易的解决,燕、云十六州将要回归祖国的怀抱。

  然而,福兮祸之所伏,历史真会开玩笑,宋王朝却因此招来“靖康之耻”,女真的铁骑横渡黄河,汴京两次被围,最后失陷,两帝北狩,北方的国土沦陷,宋王朝逃往江南,偏安一隅,正是“赢得仓皇北顾”。
  尽管如此,我们的历史并不因此否定收复燕、云的历史责任和意义,并不因此否定那一代人的努力与贡献。宋徽宗、童贯、蔡京、王甫、赵良嗣、马政等这些曾被传统历史钉在耻辱柱的人物,因他们能肩起历史的责任,并充满着历史的激情,成为我们历史的正面人物,我们并不因为他们的最后失败而否定他们。
  我们认为,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有责任、有热情、有进取、勇往直前的人物,请问,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能够否定吗?否定他们,我们的历史和民族的精神力量必将缺失;否定他们,历史就将冷漠无情、缺乏激情;否定他们,我们的历史就没有英雄和悲剧。历史再也不能萎缩成机械地以成败论英雄。
  历史本来不能假设,但为了突出我们的观点,我们还是假设一下历史。现在女真在北方崛起,辽帝国已行将就木,假如宋王朝只是静观历史这一剧变,眼睁睁地放着燕、云十六州划入金国版图。历史如果是这样,不仅我们要为他们惋惜,宋王朝自己也会后悔得肠子都青。假如历史是这样,那么,宋王朝永远会被烙上“腐朽”两字,腐朽得天上掉下馅饼也懒得伸手去拿、张口去吃,腐朽得犹如一具腐尸,不是被强敌所吞噬,就是自己慢慢地消亡。

  日期:2011-06-01 22:32:56
  收复燕、云的意义(2)
  若只有战斗才能出人头地,那成败应该另放一边。然而,传统历史往往以成败论英雄,宋王朝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招致“靖康之耻”, 因此,传统历史对此表示强烈地鄙夷,幸灾乐祸,认为它是庸人自扰,自取灭亡。然而,那些放弃历史机缘的腐朽论调还有什么资格可以评价历史呢?难道漠视历史责任、太上忘情的腐朽理念才是历史的主流吗?

  我们没有资格谴责宋徽宗、童贯、蔡京、王甫等,虽然他们被传统历史划入奸臣,我们只能为他们感到惋惜。他们能够肩起历史的责任,因为在操作上犯了错误,结果失败了。他们不应该失败而最后却失败,所以北宋王朝的失败乃是历史的悲剧,充满着悲情。他们虽然没有历史功绩,但是他们所透射出来的历史精神是任何人抹杀不了的,历史终究要给他们一下正确的评价。

  当宋王朝计划收复燕、云时,宋王朝内部就存在反对的声音,反战者担心 “一旦启之,惧非中国之利”,后来,他们的担心都成为历史事实,历史证明他们是正确的。然而,我们的历史并不因此而欣赏他们,我们要跟蔡京一样对他们表示鄙夷。他们所以不主张收复燕、云,并非因为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担心战争要打破他们平静的政治生活,苟且偷安的心理支配着他们的判断,醇儒宰臣郑居中批评蔡京“不能守两国盟约,辄造事端,诚非妙算”,认为战争会让“百万生灵肝脑涂地”,这种没有历史责任和大国尊严的言论从他的口中说出,实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耻辱。蔡京说得很精辟:“哪有央央大国年年要送五十万岁币出去的道理?”试问:郑居中等醇儒到底有没有这种耻辱感。

  也有反对者声称:宋发动攻辽是败坏祖宗二百年之好。这是历史上最腐朽的论调,世上哪有这样:向一个多年来欺侮自己,现在已经垂死即将灭亡的国家,还要继续保持脉脉温情。宋王朝能够这样吗?宋朝士大夫唱这样的调子,其软弱与无知达到惊人,无可救药,为了反对收复燕、云,如此没有国耻、人格的论调也被提出来。“奸臣”王黼说:反驳这种论调,他说:中国跟辽国虽然结为兄弟之邦,可是百多年来辽国都在发动战争欺侮中国,现在还有什么友情可说呢?国家跟国家没有永远的朋友,“兼弱攻昧”才是国家的硬道理,我们弱小,别人就攻打,现在他们衰亡,我们就应该趁机出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