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悲剧中有他身不由己的因素,但真正的悲剧根源是他缺乏果断的魅力,忠贞而不敢引决,叛逆又不能彻底。张邦昌的悲剧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性格的因素,既是历史的,也是个人的悲剧。
张邦昌称帝的丑剧就这样谢幕,共三十三天,结局并不悲壮,却是那么优雅和彬彬文明。但是,这丑剧的尾声就不同,报应他的是无情的攻击和残酷的镇压。
在中国历史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你一朝成了政治路线的绊脚石,即使清白无罪,专制政治尚可给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何况张邦昌的污迹斑斑,易姓建邦三十三天,严重触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操守,其叛逆不道已是罪无可赦,他必然难以在宋的政坛上立足,其结局必是粉身碎骨、臭名昭著。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只有傻呆呆的张邦昌才自信无辜和清白,心存希冀,以为专制政治会对他温情脉脉。结果事与愿违,等待张邦昌的历史审判却是四个字——臭名昭著。
天会五年(1127)五月初一,宋康王赵构在南京即皇帝位,张邦昌率百官称贺,同一天,元祐皇后在汴京撤帘。此时的赵构政府简陋,张邦昌尚有余热,保持首相的官衔,五日一赴都堂参决大事。
南京不久就舆论风起,对受金国伪命的诸臣颇有微辞,在舆论压力下,伪朝人物纷纷引退,不敢大出风头。赵子崧不久乘势上表,请求对王时雍等十大卖国贼明正典刑,以为万世人臣之戒。赵子崧此表推波助澜,惩治受伪命诸臣的呼声越来越紧。六月,李纲赴京,他未到南京,即为自己树起一面旗帜,称“臣愚蠢,但知有赵氏,不知有金人。”在李纲这面旗帜下,张邦昌之流的政治光环黯然失色,李纲到归德的第一封奏章就提出的“十议”,其中有 “僭逆”、“伪命”
两议,矛头直刺张邦昌。李纲得势不饶人的,采取轰炸式的抨击。张邦昌等已没有还手之力,都被一一贬官流放,张邦昌被流放到潭州。张邦昌最后被宋杀掉,从而引发金军第三次南伐。
严格说,李纲正是靖康之耻的罪魁祸首,只是他非常幸运,总能让他博得光彩的声誉。开始因他过分信任勤王师,坚持主战,结果把宋金的和议搅成一团浆。后来,他指挥北伐又严重失误,暴露出宋军战斗力的虚弱无能。于是,他被贬官离开汴京。他刚离开汴京,宗翰、宗望的南伐军跟随其后到达,最后汴京失陷,北宋帝国日落西山,奄奄一息,两帝北狩,北宋君臣饱尝亡国之恨,忍受着在强敌淫威下的耻辱,其艰难和痛苦非言语所能形容。可李纲此时却幸运,在国家的破船流经激流险滩之际,他却靠岸,幸运地避开艰难险阻。现在,在国家风平浪静之时,他又回到南京,竟然以清白示人,理直气壮,说什么“臣愚蠢,但知有赵氏,不知有金人”,这些话表面上忠心耿耿,冠冕堂皇,可谁知这样的言论只能是局外人才能说得出。当然,他没有身临其境,不能理解其间的无奈和辛酸,我们不能要求他同情伪政府的人物,但他也不能因此以清白自居而盛气凌人,何况南京(归德)政府现在正处于百废待举的草创时期,大家本应互相支持,拧成一股绳,如吕好问语所说的“纳污含垢”以观后效。然而,李纲却在王业艰难之时,采取无情打击,虽然锋芒毕露,但其狭隘与顽固,刻薄与寡情却暴露无遗,其后果相当严重。试问从汴京南下的人物中,哪个没有叛国投敌的污点?这些人现在在李纲严厉抨击和无情镇压下,谁能不忧心忡忡呢?从此,因李纲的搅局整个南京政府人心背离,士气低落。
如果说张邦昌何以不幸生于靖康之际,那么,我们毫不夸张地说,靖康之际又何以不幸而有李纲?
历史并非要说张邦昌死有余辜,张邦昌既然违背封建士大夫应有的精神操守,就只能任由现实和历史的处置。现实对张邦昌是残酷无情的,这有其背后的政治利益和目的。但历史不同于现实,历史已经摒弃了现实的利益因素,它应有历史的高度感,应避免盲目的粗暴,更要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误导。张邦昌等汴京人士沦陷在强敌魔爪之下,他们的人身和精神受到双重围剿,忍辱负重,百般委屈和辛酸,最后两帝北狩,他们都沦为亡国奴。张邦昌等为苟且偷生,被动接受金国的伪封,尽管如此,他们还继续保持对宋王朝固有的认同感,最后去帝号,易服归省,臣属赵构。此情此景,我们怎能忍心定性他们卖国叛臣呢?严格地说,张邦昌等不是什么叛臣,也没有卖国,他们只是封建士大夫道德情操的沉沦。
张邦昌死后,金国继续在宋的故地重新推立刘豫为帝。我们若将张邦昌与刘豫比较,则可以这样说,若宋朝人人都是张邦昌,就不会出现刘豫和北齐,而杀掉了张邦昌,最后还是出现了另一个张邦昌——刘豫。
日期:2011-06-18 10:54:43
金军第三次伐宋
金军推立张邦昌后北回,同时分派三支军肃清北方的征服区,挞懒清理山东,攻下密州;阇母肃清河北,取河间;娄室肃清河东,攻下诸州。他们扫清了北方顽固抵抗的宋军。
六月,“伐宋双雄”的宗望在燕京去世。八月,金以宗辅为右副元帅接替宗望,驻兵燕京。宗辅是太祖阿骨打的第三儿子,以后金世宗完颜雍的父亲。宗辅“性宽恕,好施惠,尚诚实”,是女真贵族中仁慈宽厚的人物。
赵构在归德称帝,是为宋高宗。同时张邦昌在汴京撤弃帝号,易服归省,张邦昌“易姓建邦”三十三天,严重触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操守,构成叛逆不道的大罪。在李纲等中国士大夫的声讨下,张邦昌落职流放潭州,李纲曾想杀他,因黄潜善阻挠才免他一死。尽管如此,张邦昌的结局还是逃不了一死,最后宋高宗赐他自尽。
赵构不敢在归德逗留,计划迁徙扬州,他怕张邦昌在他走后又被金人推举为帝,就派人往长沙赐张邦昌死。张邦昌已从潭州改为流放长沙,他读完诏书后不忍心自尽,犹豫徘徊,最后,在执刑者的无情催迫下,张邦昌登楼自缢。 伪政权的其他关键人物都受到清洗,王时雍在流放高州后被杀,推举会上曾书写“张邦昌”三字的宋齐愈被腰斩……
张邦昌以悲剧的结局谢幕。
张邦昌被杀的消息传到金国,金太宗十分震怒,认为南宋王朝杀害张邦昌是蔑视金国的权威,是要向金国挑战。金太宗即刻声讨赵构之罪,诏令元帅府讨伐南宋。天会五年(1127)九月张邦昌被杀,十二月金军就兵分三路伐宋:一、宗翰自河阳渡河,攻河南;二、宗辅与其弟宗弼自沧州渡河,攻山东;三、娄室自同州渡河,攻陕西。
从天会五年十二月起至天会九年十一月结束,金以四年的时间,分成三个阶段伐宋,并在河南建立起伪齐政权。
第一阶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