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免——一个老总二十年的感悟》
第35节作者:
奔石周 日期:2014-07-29 09:39:37
第五章 拯商场,沽库存,理物业,增租金
(15)
财办急招叶舟是为了传达省里关于国企改制转机的精神。原来根据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的对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方针,只有部属特大国企和省属大型国企才是国家要抓的“大”,地方中小国企全在放之列。放的意思就是改制转机,放开搞活。
中国的这一轮国企改革,最大的好处就是政府通过放弃一大批困难企业的管理权,甩掉了沉重的包袱,减轻了财政负担,减少了群体事件,维护了社会稳定,从而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更好地发展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次造成了四千多万国企职工下岗失业,其中很多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老弱病残一大堆。这些国企职工将青春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国家,中途却被扫地出门,很多人身无长技,无力完成中年转型,就此跌出职场,沦为吃低保人群,生活困顿,其情可悯。
对于这场改革的利弊,各方众说纷纭,得失各有标准,从来莫衷一是。官方、专家学者和公共媒体几乎一边倒地认为,改革利国利民利经济,一片声叫好,而承担改革成本的弱势群体虽有不同意见却没有话语权,没有发声渠道,以至于常常被忽略。
叶舟和他的同事就是这场改革的付费人之一,在他看来,这种做法有点类似于一种求生游戏——好比有三个人在沙漠中跋涉,缺粮缺水,深陷困境,命在旦夕,于是为首者决定,吃掉其中最弱小的一个以保住其他两人的性命。这一策略最终成功了,有两个人活着走出了沙漠。站在生还者的角度,正是死者的付出让自己活了下来,所以弱者的牺牲是必要的,是有意义的。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用一个人的牺牲代替三个人一起赴死,怎么说都是一笔划算的交易,值得肯定。唯有站在牺牲者的角度,让他独自承担全部改革的成本,而且事前不征求他的意见,不顾忌他的感受,事后不抚恤,不作系统安排,未见得就多么公平合理。
为了响应省里、市里的号召,财办决定选择三家公司率先进行试点。宏安公司是财办的直属企业,叶舟又是改革办出去的干部,因此再没有比它更适合的了。
叶舟不反对宏安公司改制,只是担心目前连一个稳定的局面都没有,改制条件不具备。结果他将顾虑一说,马上遭到了领导们的一致反驳:
“这个不矛盾,改制本身就是脱困的路径嘛!”祝主任说。
“改制转机是大方向,从上到下都已经明确了的,所以迟改不如早改。改得越早,
政策扶持力度越大,职工越受益;改得越早,越可以轻装上阵搞活经营,对公司越有利!”施主任强调。
“你那里不仅要改,而且要出经验,争取为财贸系统改制转机树一个标杆。这是一幅重担,你要勇敢挑起来!”郝主任指示。
日期:2014-07-29 09:41:04
叶舟搞工作没有讨价还价的习惯,所以不再申辩。他心中有数,企业改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公司的当务之急还是先要理顺内部关系,最起码必须保证工资按月发放,职工才不会闹事。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首要问题就是创收,筹集资金。
怎么创收呢?叶舟还没来得及想。宏安公司他情况不熟,建筑安装类业务他也不熟,困难不小。他以前是经营食品的,食品行业现在是民营资本的天下,竞争激烈,宏安公司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总不能往这片红海里闯吧?
……
就在叶舟去财办的当天傍晚,宏安公司的家属院内又出告示了,照例是一张毛笔写的大白纸,右下方粘着一个红头文件。
操坪里的人迅速围拢来观看,阳台上很快就伸出了一大群脖子。“这又是处理谁呀?”有人好奇地问。更多人为了亲睹为快,急匆匆往楼下跑,每栋楼的水泥楼板都踏得“蹚蹚蹚”震天响。
看完告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原来是机构调整。包括撤销保卫科,成立物业科,继续由尹科长负责;包括提拔柳斌任经营科长,任命黄剑为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办公室全面工作。
“黄剑跟叶总搭上线了?咸鱼翻身啊!”有人感慨。
“搞办公室要会写呀,黄剑行吗?”有人问。
“我们这个破公司,又没什么事,什么行不行的?”有人答。
“对,现在呀,行不行看领导!领导说你行那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那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唉,用人权在人家手上,没办法的!”有人趁机展示自己对权力的见解。
“柳经理本来就是做生意的,当经营科长倒是没说的。”有人转移了话题。
“那是,他业务熟,公司今后有没有起色就看他了!”有人预测。
“那你就错了!告诉你,柳斌是我们公司第一号小人,靠他那叫做死得快。恐怕叶总今后都要吃他的亏,不信走着瞧!”有人持否定意见,口气穷凶极恶,仿佛与柳斌有杀父之仇一般。
“哎呀,你跟人家有过节,当然这么说啦!”
“这不是个人恩怨问题,柳斌本来就是小人中的小人!这个人要是看错了,我可以把眼睛挖出来!”
有一种人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最爱赌咒发誓,而且认为誓言越毒辣越体现诚意,喜欢把话说得让人听起来发颤。
“不要乱讲哦,人家又得势了,当心给你穿小鞋!”
“我一不求他,二不怕他,该说的话还得说!”
“有本事你去跟叶总说啊,叫他不要用柳斌!”
群体议论,总是议着议着就走了调,最后变成了离题万里的争执。这是一个规律,以前生活中很常见,现在网络中更常见,并且由于网络是虚拟空间,摆脱了人情面子的束缚,所以大家放得更开,争得更欢,骂得更狠,吵起来更乱。
日期:2014-07-29 09:42:37
暮色中,穆书记不知何时悄悄站在了人群边缘,一言不发地看着职工大发宏论。这里是尹科长回家的必经之路,他在等他。
不久,尹科长回来了。穆书记朝他笑了笑,用手指了指告示,仿佛有话要说。
尹边防放慢了脚步,侧头看了一眼告示,有些不以为然,机构调整的事他早知道了。
穆书记见暗示不成,只好改为明示,“怎么搞的尹科长?叶总一来就把你的保卫科长撤了!”
尹边防很意外,这次机构调整,保卫科变成了物业科,他仍是科长,不存在撤职的问题呀?
穆书记见尹科长一下点不醒,接着说,“其实保卫科和物业科完全可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嘛,你两职一肩挑多好?公司又不增加负担,何必说撤呢?撤销说起来太难听了,好象你犯了错误似的!”
其实告示上只说了撤销保卫科,并没说撤销尹边防的保卫科长,而且公司研究机构调整,穆书记是爽快表态支持的。如果尹科长和职工有常识,应该可以想到这些,然而常识虽然是常识,却不见得人人都能随时随地灵活运用。有职工听到了穆书记的话,恍然大悟般回过神来,“耶,真的,边哥当了十几年保卫科长,就这么撤销啦!”
有人不同意,“他还是物业科长,怎么能说撤职呢?”
“物业科长是物业科长,保卫科长是保卫科长,怎么不是撤职呢?”
众人一下找到了一个争论的新话题,你来我往谈得起劲。
尹边防的心理变化已经全写在那张铁青的脸上了。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头脑简单,死要面子,所以容易受人左右。穆书记就是看准了这点才特意选在大庭广众之下发难。他知道,只有让职工从旁起哄,刺激尹,让他觉得颜面无光,才能在他心中种下与叶舟的嫌隙。倘若在办公室关起门来单独谈,挑拨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穆书记见尹科长不说话,嘿嘿干笑了两声,接着说,“这个事呢……只怕还是叶总对保卫科保驾不力有看法。上次管理人员开会,叶总不是提过吗?……”他想设法再往火上浇点油。
“保卫科要人没人,要装备没装备,我拿什么保驾?”尹边防果然被激怒了。他最怕别人说他没用,他吃的就是身高力大的饭,说他不行岂不是要拆他的招牌?
穆书记为什么要刻意挑拨尹科长和叶舟的关系呢?因为他知道,尹边防这个人自己是驾驭不了的,所以必须阻止他向叶舟靠拢,这样自己跟叶舟在这个人上就打成平手了。谁都控制不了尹,总比叶、尹结盟好,如果叶、尹结了盟,那他在科长中就太孤立了,因为邹科长跟他明显不对付。这一招穆书记在胡守业任职期间就用过,结果成功破坏了胡守业与尹边防的关系。
也亏得穆书记能想到利用这件事做文章,任免任免,一任一免,再正常不过的事,竟然可以无中生有。有一种人就是天生有将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的本事,不仅擅长鸡蛋里面挑骨头,而且有办法往鸡蛋里面塞骨头。
日期:2014-07-29 14:25:42
财办的召见让叶舟紧迫感更强了,他必须抓紧将公司理顺,以便腾出手来抓改制。于是第二天一早,叶舟又召开了一次管理人员会,这也是柳斌和黄剑两位新人的首次亮相。
叶舟首先讲话,“从今天开始,我们的管理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柳经理大家都认识,黄剑也不陌生。今后他们两个一个负责业务经营,一个总揽内勤事务,大家要多支持、配合,一定要团结,这是我们打开工作局面的保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