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荣誉——历史上的太上皇》
第55节

作者: 独孤东吾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1-17 00:11:22
  4、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是个改变中国历史发展的日子,从这一天中国一直以来的盛世局面被打破,迈入了长达二百余年的战乱之中,因为在这一天唐朝的东平郡王、范阳卢龙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奉诏讨贼,除掉祸国殃民的杨国忠为借口想起了叛乱。
  安禄山在范阳卢龙和河东三个地方经营了十多年,他的势力在这里根深蒂固,再加上募兵制的实行和李林甫为了防备边将入朝尽用胡人为将的政策,使得他的手下有着一批忠于他的大将和军队,而此时的唐朝中原地区自从李隆基即位以来很少有大的战争发生,再加上一直处于盛世之中,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民疏于战,人人都习惯了过太平日子,因此和安禄山的大军相比简直不堪一击。在安禄山发动叛乱没多久,唐朝黄河以北的地区望风而降。

  在五天后,沉溺在享乐中的李隆基终于得到了“忠心赤胆”的安禄山的反叛的消息,李隆基愤怒了,被人愚弄是最让人生气的,身为皇帝被人愚弄更是愤怒到了极点。不过此时李隆基并没有气过了头,他还是保持了冷静,将大将封常清和高仙芝负责具体的平叛工作,这两个人也是能征善战的良将,如果任由他们自由发挥的话,安禄山就算不能被消灭也至少也会被阻拦在河北一带,将叛乱的规模缩小。但是李隆基已经不再是三十年前那个李隆基了,此刻他要彻底杀掉安禄山医保自己被愚弄之仇,而恰在此时由于杨国忠的无能,使得平叛进展不顺,安禄山在叛乱三十五天时攻占了唐朝第二都城东都洛阳。洛阳可不同于河北的州县,攻占这里就意味着唐朝已经丧失了一半的基业了,而此时的平叛将领封常清和高仙芝出于实际考虑,叛军本来实力强,如今士气正旺,自己这一方面战斗力差,又丢了洛阳士气低落,因此他们决定退守通过,坚守不出,只要保住长安不失,就能耗死叛军,毕竟安禄山的叛乱不得人心,到时候各地的援军一来就可以一劳永逸的消灭安禄山了,他们的想法和李隆基的想法背道而驰。李隆基本想让他们尽快解决安禄山没想到他们居然没有任何作为,而且把那么重要的洛阳丢了,现在退到通关自己家门口了,肯定是不敢打,再加上这二位在军中和监军宦官边令诚结了怨,这位公公可没有高力士那样的为国为君的情操,于是马上诬告这二位害怕安禄山不战自退和克扣粮饷的事。恼羞成怒的李隆基马上下令处死封常清和高仙芝,从而为平叛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自毁了长城,使得叛军攻打潼关的士气更旺,安禄山在洛阳更是得意忘形,觉得自己攻占长安指日可待,于是迫不及待的在洛阳称帝。

  封常清和高仙芝死了,李隆基又把生病的老将哥舒翰派来镇守潼关。哥舒翰鉴于形式也采取了闭关不战的政策使得叛军无法取胜。哥舒翰固守潼关,他的手下人认为安禄山是以诛杀杨国忠为名造的反,如果杨国忠死了那安禄山就师出无名了,于是建议哥舒翰统兵杀掉杨国忠,哥舒翰没有同意这条建议。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传到了杨国忠耳中,为了自保他强烈建议和叛军决战,国家正规军总不能老是躲着。此时李隆基受到了很多其他战线上唐军胜利的消息,再加上叛军烧杀抢掠,使得占领区不断出现反抗安禄山的武装,使得李隆基重拾信心,认为安禄山的叛军不堪一击,于是在杨国忠的一再撺掇下,他做出了让哥舒翰出兵的命令。他这一下子把挽救唐朝的最后一点希望浇灭了。

  日期:2013-11-18 00:02:25
  哥舒翰接到命令后傻眼了,皇帝是不是吃饱了撑的了,那些被唐军打败的叛军能和潼关外面的叛军相比吗,现在安禄山的主要目标是攻占长安,所以肯定会调动主力攻打长安的门户潼关,自己这点兵力出去不是送死吗?因此他反复向李隆基上书希望改变决战的决策,现在敌强己弱,只能坚守,只要耗下去叛军定然士气低落,人心涣散,到时就可以把安禄山一网打进了。但是李隆基早已经不是那个贤明的君主了,现在他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就要速战速决,再加上杨国忠的一再撺掇,他下达了圣旨不听那一套,必须出兵决战。哥舒翰看到李隆基态度坚决又想了之前封常清高仙芝两个人就是因为没有遵照皇帝的命令速战速决被处死的惨剧,为了不嫌他们死得那么惨,只得出征(毕竟战死总比被处死要好得多)。随后发生的事果然不出哥舒翰所料,唐军在兵强马壮的叛军打击之下溃不成军,哥舒翰被俘,潼关失守。

  潼关是长安的大门,这里一失手就等于关中任其出入了。而且当时关中的大部分兵力都调到了潼关御敌,此时的长安只剩下了一些老弱病卒和兵油子完全没有战斗力,长安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于是当潼关失守的消息传来时,长安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上自皇帝公卿大臣,下至百姓都想着一件事就是逃命。
  于是在六月十三日凌晨天蒙蒙亮的时候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和李亨以及杨国忠的大臣侍卫亲军悄悄地逃离了长安,他没有通知任何人,结果他的逃离给了那些还不知道消息等待皇帝命令的皇族大臣们一个措手不及,当安禄山的大军到达长安后他们能做的要么投降要么被杀,其中李氏宗亲最惨,因为安禄山起兵时他的长子安庆宗被杀了,所以安禄山自然要报仇,但是李隆基跑得快,所以就把火发到了那些没来得及跑的龙子龙孙身上,不分老幼全部杀死泄愤。

  李隆基一行人虽然逃脱了安禄山的抓捕,但是堂堂皇帝落了这幅丧家之犬的摸样也是够丢脸的。当行进到马嵬驿时,跟随李隆基出逃的将士心中愤怒到了极点。原来身为太子的李亨也十分痛恨杨国忠。本来这个小人仗着自己的妹妹就没把自己放在眼里,然后又阻止了父亲要传位自己的打算(李隆基一开始想推卸责任,让李亨当皇帝平叛,只是被杨国忠阻止了),随后又让父亲放弃了长安前往蜀地避难,自己要是到了那还有出头之日吗?于是他在和亲信李辅国商量之下,大肆散播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不和的事,鼓动将士们的愤怒,让他们认为安禄山造反完全是杨国忠逼得。这些将士本来作为皇帝的御林军可以说是享尽了荣华富贵,可是这一切都被安禄山打破了,自己才落到了现在疲于逃命的境地。原来安禄山造反,是杨国忠引起来的,要不是他这个奸相当朝,安禄山就不能发动叛乱了,这一切都是杨国忠引起的。于是愤怒的将士拒不出发把杨国忠乱刀砍死泄愤,随后他们要求处死杨贵妃。杀了杨国忠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杀杨贵妃呢?他们认为杨贵妃和杨国忠是兄妹,现在杨国忠被杀了,杨贵妃还活着,她又是皇帝最宠爱的人,将来难保不对杨国忠被杀秋后算账,那时这些人还能活吗?再说杨国忠为什么能在短短十几年中青云直上位至宰相,还不是杨贵妃的功劳,所以杨贵妃绝不能留下来。

  李隆基对于杨国忠被杀没有多大意见,毕竟得有个人为这件事担责任,但是杀杨贵妃实在舍不得。高力士见到外面将士们要求杀杨贵妃的呼声越来越高,担心这样拖下去这些人也要变成叛军了,于是马上劝李隆基赶紧处死杨贵妃以安军心。当年韩信被重用是托了萧何的功劳,死也是被萧何所骗,所以留下了“成也萧何败萧何”的话。同样对杨贵妃来说真是“成也高力士,败也高力士”。最终李隆基无奈下令处死杨贵妃,于是杨贵妃被勒死在马嵬驿的佛堂,所有的将士一看杨贵妃已死,顿时宽了心,随后保护李隆基向成都进发,当出发时,突然有一批百姓涌了过来,要求太子留下来御敌。其实这些人都是李亨找来的,李亨本打算借兵变提前当皇帝,但是没想到在处死杨国忠兄妹后,陈玄礼等将士都对李隆基表示了忠心,如果此刻再入蜀,那么父亲明白过来就糟了,于是他让这些人出来拦住李隆基要求把自己留下来,理由很充足,皇帝入蜀,中原平叛的工作就不能及时处理,必须有一个人在前线充当平叛的象征,这个职位只能有太子承当。李隆基想了想,自己毕竟是逃跑,的确不利于抵抗,要是留下来又没这个胆子,于是他同意了让李亨留下来,随后拨给他一些军马,让他北上灵武组织抵抗,自己南下入蜀,他没有想到他们父子这次分离马上使得他们之间的身份发生了重大变化,李亨有太子变成了皇帝,李隆基则由皇帝变成了太上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