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先哲们的那些破事》
第10节

作者: 磁区理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9-29 15:36:18
  32
  子产成为名相的原因
  文/江南小隐
  能被孔子称颂的贤者,除了三皇和周公等前人,与孔子同时代的,就只有老子、晏子和子产了。孔子曾评价老子: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评价子产和晏子:夫子产于民为惠主,于学为博物。 晏子于民为忠臣,于行为恭敏。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爱敬。孔子对子产,愿以兄事之,甚至认为子产为"古之遗爱”,足见孔子对子产的高度推崇。

  子产为郑相二十年,居官廉明仁德。据《贾氏说林》记载:“子产死,家无余财,子不能葬”,郑国百姓知道后,“丈夫舍玞珮 ,妇人舍珠玉”,纷纷捐助,致“金银珍宝不可胜计”,但子产的儿子却不肯接受,宁可“自负土葬于邢山”。其家风清正,由此可见一斑。
  子产能行仁政,这自然与他少时博览群书,受先贤仁德思想的熏陶不无关系。但笔者读《庄子》,发现德充符里有一篇寓言,记载的是子产年轻时的求学故事。虽然这不排除为庄子先生的杜撰,但亦可从侧面反应出子产当年求学时所受到的良好教益,这些足以深深影响到他后来的施政人生。
  据载,子产刚刚执政时曾求学于道德高人伯昏无人,而与他一起求学的,还有一位申徒嘉,是个残疾,曾因受刑而被砍掉了一只脚。子产认为君子不能与受刑的残疾人同列,就对申徒嘉说:“下了课,我如果先走,你就留下,你如果先走,我就留下,咱们别搅在一块。”可是第二天,子产想留下来继续学习,那位申徒嘉却并无要走的意思。子产有些不高兴,说:“我不是和你说过了吗?我在的时候你就离开,你这种受刑之人,见了我这执掌国家政务的大臣却不知道回避,难道你把你的身份看成和我一样吗?”

  申徒嘉仍然坐在那里,缓缓地说:“在老师的门下,只有来求学的学生,哪里会有执掌国家政务的大臣呢?我听说擦去灰尘镜子才会光洁,落满灰尘镜子就无法明亮。只有长久地跟贤人相处才会消除过失。你拜师从学追求广博精深的知识,正该施行老师所倡导的大道。而你竟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不与老师的教诲背道而驰吗?!”
  子产说:“你看你,形体已经如此残缺,却还要跟唐尧争着比道德,如果你不是德行亏损,又怎么会遭受断足之刑呢?”
  申徒嘉说:“受过刑而为自己辩解,向人申诉委屈的人太多了,受过刑而不为自己辩解,不向人申诉委屈的人太少了。懂得事物有无可奈何之处,而坦然接受自己的境遇并视如命运的安排,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做到这点。后羿是世界上最好的射手,能够百发百中,有一人处在后羿箭的射程之内,后羿张弓搭箭,仔细瞄准,一箭射出却不中,这就是命运。过去有很多身体完整的人笑话我身体残疾,我经常为此脸色陡变怒气填胸,但自从我来到伯昏无人老师的寓所学习,我慢慢

  有所改变,到现在有人再笑话我,我也会怒气全无保持正常的神态。我跟随老师学习已经十九年了,可是老师从来没有把我当做断了脚的人来看待。如今你和我都在老师这学习道德,共同弘道,可你却无视我的内在品行,反用外在的形体来要求我,苛责我,你这不是完全错了吗?”

  听完申徒嘉的一席话,子产灵魂大为触动,满脸惭愧地对申徒嘉说:“师兄你不要再说下去了!我已经知道了我的过错。”
  子产求学于伯昏无人,目的是学习如何施行仁政。可是他却以与受过刑的申徒嘉同列而为耻,申徒嘉一席话,侃侃道来,教导子产学习仁德要注重内在的品行,使子产深受教益,这对子产后来成为千古名相,可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日期:2013-09-30 11:15:06
  33
  公孙龙与孔穿之辩
  文/江南小隐
  公孙龙是赵国公子平原君的门客,战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名家),主张“正名”。曾以“白马非马”的论题而饮誉天下。孔子的后裔孔穿有次来到赵国,在平原君相府见到公孙龙,孔穿对公孙龙说:鄙人在鲁国就久仰公孙先生的声誉,羡慕先生的才智,钦佩先生的德行。一直想当面向先生请教,但我对于先生的“白马非马论”,却实在不敢苟同,如果先生能放弃你的这个学术观点,那我甘愿拜先生为老师。

  公孙龙说:“孔先生的话听起来真有点可笑,想我公孙龙的学问,无外乎就是“白马非马”这套理论,如果放弃,我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教别人的了,那你又还跟我学习什么呢?况且你要拜我为老师,必定是认为你的学识和智慧有赶不上我的地方,现在你却以教训的口吻要我先放弃我的主张,然后才肯拜我为师。你这不是要先做了我的老师,然后才做我的学生吗?孔先生难道不觉得你的话很荒唐?

  孔穿见到公孙龙,提出对公孙龙“白马非马”的理论有不同意见(实际上是否定),并希望公孙龙放充这套主张,如果公孙龙肯放弃这套主张,那么他甘愿拜公孙龙为老师。长于逻辑辩论的公孙龙自然不会就范,立即指出孔穿的话有两个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一、公孙龙的成名学问就是“白马非马论”,一旦放弃,也就没什么可学,那孔穿的拜师也就是白拜。二、孔穿要求公孙龙放弃他的“白马非马论”,说明孔穿已认定“白马非马论”是不好的、是错误的理论,这是老师才具备的认知和教训口吻。孔穿目的是要做公孙龙的学生,其结果却是先当了公孙龙的老师。因此公孙龙认为孔穿的话充满逻辑矛盾,是非常可笑的谎言。

  日期:2013-09-30 15:01:59
  34

  说客的技巧
  文/江南小隐
  鹬蚌相争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成语,典出《战国策》赵且伐燕。讲述的是著名说客苏代替燕王说服赵惠王的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赵国准备进攻燕国。燕王委派苏代做说客以阻止战争的发生。苏代见到赵惠王,上来就吊胃口:我从燕国来,路过易水的时候,看到一件非常可笑的事,大王想听听吗?惠王不由点点头。苏代说:一只河蚌从易水里爬上来,在河岸上晒太阳,一只鹬飞过来啄食蚌肉,结果被河蚌紧紧夹住了嘴喙,鹬于是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日不下雨,河蚌就会干死。”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松口,明日不松口,鹬就只好饿死。”二者相持不下,正好有个渔人路过,顺手便捉住了鹬和河蚌。现在赵国准备攻打燕国,如果燕、赵相持,战事久拖不决,则恐怕强大的秦国就正好可以顺势做那位渔人,这个后果还是请大王仔细考虑考虑吧。经苏代这么一说,赵惠王猛然醒悟,连说有理有理。于是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苏代之所以能成功说服赵惠王,一是任用了说客的常用技巧--类比,通过寓言的结局,展开联想,由此推断出燕、赵若发生战争,只会有利于秦国。二是任用了说客常用的两大利器之中的一种--恐吓。将危害活生生地展示在赵惠王面前,让其产生畏惧心理,从而达到了阻止赵惠王发动战争的目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