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首相的故事——徐阶的隐忍、高拱的傲骨、张居正的勃发》
第55节

作者: 任平生如是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1-20 16:02:03
  奏疏递上去了,如同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张居正的一番期望,将来的某一天可能在某个角落或者废纸堆里看见。一个小小编修的建议,没能引起皇帝陛下和首辅大人的重视,真是大失所望。
  张居正满怀热情,期望得到当局的重用,但现实告诉他,即便你再有抱负,也要先靠边站。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自此以后,在整个嘉靖一朝,除例行章奏和节日贺表外,张居正再没有主动上过一次奏本。
  实际上,这里张居正没必要郁闷着急上火,这再正常不过了,因为不存在所谓的怀才不遇,要么是你能力不够,要么不懂人情世故。就好比你大学刚毕业,就想应聘个总经理,谁会要你?你说你很有才华,谁会信你?
  缺了一个过程——证明自己。
  但这并不意味着辛苦变成了废纸,在一堆废置的奏疏堆里,徐阶特地拿到了这份奏疏,也读出了张居正还差点儿火候。不过,这个年轻人虽然很安静,但并不安分,他有着做大事的心,很值得栽培。
  虽然,他还不太领老师的情。
  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之变,改变了一切,暴露了一切。
  当时,张居正恰巧请假回乡探亲几个月。春去秋归,正好赶上了北京戒严,跟戚继光一样。

  庚戌之变让国家蒙上了耻辱。
  国防的衰败,已经叫人无法容忍。而另张居正立即转变的是,他看透了尊敬的严首辅的面目。
  兵临城下,除了推诿责任,遇事就躲,严嵩好像没干别的,末了还把丁汝夔给卖了。跟着这样的人混,能有什么出息?!
  到这时,张居正才真正投向了徐阶。
  可徐阶不软不硬不说话,让人看着都着急。由此,张居正一边做着不痛不痒的文章,一边劝老师挺身而出,廓清政局。
  而徐阶听了,只是微笑,他不是个喜欢说大道理谈教导的人,对张居正的焦急劝告,总是半敷衍半说笑就过去了。

  这样一来,张居正只能干瞪眼,他开始变得浮躁,一直在漫无目的中徘徊,他对很多事情不满,有点接近于一个愤青。
  日期:2013-11-20 19:04:02
  嘉靖三十一年(1552),结发之妻顾氏因病去世。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妻子总是默默地支持着自己,年轻丧偶之痛,使得张居正一度沉于无尽的酸楚之中。
  嘉靖三十二年(1553)正月,同学杨继盛上疏弹劾严嵩,被廷杖一百,下到诏狱,生死未卜。

  这件事情彻底搅乱了张居正,他人微言轻,说话不顶用。可是,徐老师身居要职,也没能出面全力保救杨继盛,失望,失望,太失望。
  当朝的权幸无法扫除,少年的伴侣已被死亡夺去,同年的杨继盛竟然下到狱中,期望的徐老师一直委曲求全,自己的前路不知在哪里······烦心的事要么不来,要么一下一箩筐。
  愁肠百转,无处派遣,类似于北漂的张居正实在是盯不住了,不如就此归去吧。他直接告了病假,准备回江陵养病。
  对自己的遭遇抱怨,对所见到的不平特别不满,他敏感脆弱,张居正俨然成了一个没头苍蝇、一个愤青。

  临走前愤青没有去拜别老师,只留给了徐阶一封信,说是告别,却多是一番嘲讽。其中有一句话这样说道:“有古匹夫可高论于天子之前者,而今之宰相,不敢出一言,何则?顾忌之情胜也。”
  这话意思是,老师,你顾忌的也太多了吧,身居宰职却不敢多说一句话,连个匹夫都不如!
  张居正在政治认识上,毕竟太年轻太稚嫩。多数时候愤愤然聒噪毫无用处,囤积的愤怒只会进一步冲毁理智。不过离开也好,这一段时间,正是严嵩严厉扼制徐阶的时候,以张居正的情绪走向,难免会惹上麻烦。
  日期:2013-11-20 21:28:37
  苦闷的成熟
  嘉靖三十三年(1554),刚到而立之年,张居正正式告病还乡,北漂生涯暂时告一段落。
  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他回到了江陵,回到了熟悉的山水田间,还是家里好。
  要不,出去旅行吧,散散愁闷也好。于是,张居正挎起背包,去过了武昌,品尝了武昌鱼;走过了衡山,也曾寄宿在衡山的南台寺,写下了诗句:“山色有情能恋客,竹间将别却怜君。”
  走走,停停,看看,想想,但心思不在旅途上,却总也无法忘情于山水之间,正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在游玩之外,张居正发现了另一群人,与自己截然两个世界的一群人。他们不会作诗,他们吃不饱饭,他们不会感慨或不满,他们甚至无家可归。
  什么世界帝国万国来朝,什么军事强大科技领先,不要去举数据说国家又取得了什么成就,人都长着眼睛,长着耳朵,长着心,都知道自己过得怎么样,这个国家怎么样。张居正心目中的东西,好像跟这些平民百姓一分钱关系都没有。
  眼前这些平民百姓不会去关心那些,他们在意的是下一顿饭去哪里挖草根,明天晚上到哪里遮风避雨。他们没时间没精力矫情,没心情没经济搞文艺。
  你去工地上找一个搬砖工人,或是拦住一个贩夫走卒,讲一讲你平日的抱怨,你时常的矫情,你看看他们会不会产生共鸣,你就该知道了。
  原来自己的辛苦,对他人却是奢望,因为你有依赖,不愁吃穿,而且闲得无聊。那些饥饿中的孩子,那些被压迫被折磨的百姓,简直是对生活理想的无视和讽刺。
  张居正第一次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个老国家是多么困苦,他没有说话,心中感慨万端,恻然心动,心存不忍。

  尽快地,结束旅程,他回到了住所,默默地记录下了眼前的一切:“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
  张居正把自己关在家中,埋头思索,以庙堂之高观民间之苦,国家到底怎么了?没有和谐盛世,没有安居乐业,没有诗书画意······他把一切拨到了最根本——民生问题。
  一切很简单,如果百姓过得不好,不管国家做出了什么花活儿,都是扯淡。
  对这些,有人会哭泣,有人会感伤。但此时,张居正立下了最伟大的志向:以平治天下为己责。
  伟大的人会动心,却从来不会一直感慨。
  日期:2013-11-20 22:22:54

  本来是闭门不出,安静的思考,可有一个人不甘寂寞了,辽王朱宪节主动上门来找张居正,说要一块儿玩。
  这时候毛妃已经去世了,更没人管教了。这位辽王为了讨好皇帝,也跟风拜起了道教。嘉靖一高兴,封他为“清微忠教真人”。
  本来荆州他就玩不下,这回有了这名头,地方官也不敢拦着,便闲着就出长途去江西龙虎山拜访个什么道教的天师。当然了,游山玩水,寻花问柳才是真的。
  这会儿听说张居正休假回乡,他好像得了选择性健忘症。看张居正不得志,就经常拉着他喝酒唱和,拿他消遣消遣。谁说会让张白圭牵着鼻子走?!朱宪节自比李太白、曹子建,就让张居正奉承他的才华。
  每次在高墙之内应付宴饮唱和、马匹文章,在高墙之外却看到百姓流离、饥饿贫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世界这么小,差距那么大。比如这位王爷,锦衣玉食,每天只会想着吟什么诗,作什么对,附庸什么风雅,出入哪个高级场所,所谓的上流社会只会干这些。而老百姓的身家性命就那么不值钱。
  比如自己,对这一切深恶痛绝,厌恶极了这个白痴和这些酒席滥调,却不得不应和,因为自己真的无能无力。
  直到这时,张居正才真正理解了老师的苦心,徐阶内报不群,外欲浑迹,表面上很天真很无能,内心却极清楚极暴力。他并不是不能挺身而出,而是那样做毫无用处,只会白白送死。
  一天越过了一天,三年过去了,感谢苦痛和压抑的岁月,它让一个人迅速成长。如果遇事只知道抱怨感慨,而不知让自己一次比一次更坚强,怎么面对一次比一次更残酷的成长?终于,张居正褪掉了孩子气,真的成熟了。

  所以说,如果你还是把所谓的成功经验交流、人生小哲理小感悟,奉为金科玉律的话,那说明你还是太天真。
  那一些,随便听一听就行。那些话貌似深刻,实则无用,因为他们都是在特定的生活里说出来的。徐阶不会告诉张居正说,要学会忍耐、要善于学习、不要抱怨等等等等,因为说了也没用。
  也许张居正一时有点感悟,“哦,是这么回事儿”。但他不会装进心里,没有真正体历过那些生活,没有经历过弱势,就不会疼、不会痛,也就更不会知、不会懂。
  张居正很幸运,走过了关键的一步——褪掉身上的孩子气。他变得坚忍、乐观,不向任何人解释自己,不去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
  趁着年轻,少去忧愁,多长脑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