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尔扈特强盛时期,他们的汗国与沙俄地位是平等的,沙俄强大以后,要求他们俯首称臣。综述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在这样的形势下,土尔扈特人,如何决定自己的命运,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和选择。
日期:2013-11-21 10:55:34
第八拾二章
十三、鸟不拉屎的漠西(2)
实际上,我国的北方自古以来都有武装力量和政治力量盘踞着,用中原人的话说,那里天高皇帝远,那些人就是一群土匪,像韭菜一般割了又长,总是不能让你安心。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明朝建立,蒙古人退到长城以北,分裂成许多部落。
大漠孤烟直,吃怪了山珍海味,穿怪了绫罗绸缎的中原人,自然不会向往这样的环境,但是往往是这些环境,能让人磕磕碰碰的走完一生,总比被人砍了强。
元惠宗的第八代孙子达延汗被朱元璋赶到寒冷的北方,他们却像小强一样活了下来。
不但好好地活着,还按照以前的政治制度建立了政权,逐渐重新统一蒙古各部落,并屡侵明朝边界,甚至逼到北京的邻居---河北。
达延汗在晚年的时候,还将察哈尔(现在河北张家口一带)万户封给长子图鲁博罗特;漠南土默特(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包头一带)万户封给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的次子阿勒坦汗;宁夏、巴彦淖尔盟和伊克昭盟一带的鄂尔多斯万户封给三子巴尔斯博罗特及其长子衮必里克;将位于外蒙古的外喀尔喀七个鄂托克封给幼子格埒森扎。
幼子封地分为三个部落:札萨克图(在现在中国新疆东部和蒙古国西部)、土谢图(在现在蒙古国中部,乌兰巴托一带)和车臣(在现在蒙古国和内蒙古东部),总称喀尔喀。
这三个部落看到自己的少数民族兄弟也逐渐强大起来,纷纷来握手言欢,那是满族建立的后金。
清朝入关以前,喀尔喀蒙古的三大封建主——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和清朝确立了联系。
扯远一点来说,天聪九年(1635)致书与后金通好。
崇德三年(1638),喀尔喀三部"遣使来朝",以后,每年各贡"白驼一,白马八,谓之九白之贡"。
顺治十二年(1655),清朝赐盟宗人府,并在喀尔喀设八札萨克,分左右翼,从而使喀尔喀蒙古与清朝中央政府的政治联系更加密切,土谢图汗衮布子察珲多尔济、车臣汗硕垒子巴布,札萨克图汗诺尔布及赛音诺颜部长丹津喇嘛"各赍表遣子弟来朝"。
不过,这三个部落也是在分分合合的过程中度过的。
这时候,闹事的人来了。
所以说,内部团结最重要,敌人就喜欢看到你争权夺利的时候横插一手,看起来不地道,但是这往往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管他什么道德不道德的,取得统治权才是正道。
这个闹事的人是准噶尔汗噶尔丹,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向喀尔喀大举进攻。
打仗就是像抓**犯一样,让你在床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抓住的几率会很高,让*夫**防不胜防。
准噶尔葛尔丹就喜欢搞突袭,那是他的拿手好戏。
这是葛尔丹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可以说葛尔丹长得就像行走在路上的沙包,面部长得比年龄着急了一点儿,但是这恰恰是封建时代需要的军事人才。
土谢图汗等猝不及防,拒战失利。
这要你失败了,别人回来安慰你的,沙俄就是恰到好处的来安慰你,安慰你达到乖乖的听话。
沙俄趁喀尔喀战败,向其上层人物威逼利诱,要他们投降俄国以寻求保护。
经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倡议,喀尔喀蒙古举旗投清。
这就不得了了,又是赢了那句话:有奶就是娘。
葛尔丹只有干瞪眼。
日期:2013-11-21 11:11:50
第八拾三章
十三、鸟不拉屎的漠西(3)
自从康熙同志上台以来,葛尔丹就与他开始了马拉松比赛。
康熙九年(1670年),葛尔丹旗帜鲜明地打起了反对康熙的第一枪,但是葛尔丹很有气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噶尔丹生于顺治元年(1544年),噶尔丹为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第6子,康熙九年(1670年)杀兄袭为台吉。
继而,他出兵擒获叔父楚琥尔乌巴什,攻破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车臣汗。
康熙十年(1671年),准噶尔部首领僧格在内讧中被杀,消息很快传到西藏,噶尔丹在西藏僧俗上层全力支持下,日夜兼程返回准噶尔,临行“达赖喇嘛多秘语,膜拜别”。噶尔丹在僧格旧部和卫拉特蒙古著名首领楚琥尔乌巴什、鄂齐尔图车臣汗的支持下,投入了这场上层统治集团的权力争斗。
噶尔丹在准噶尔部众中有很大的号召力,一则史料曾生动记述:“嘎尔旦(噶尔丹)益信合烬余,故部落闻嘎尔旦归,稍稍集聚千余骑。欲进,众曰:‘兵寡地除,姑少留,俟畔’。嘎尔旦曰:‘进!汝等视吾枪所向’。众皆曰:‘者’。华语诺也。”噶尔丹率部与车臣、卓特巴巴图尔联军激战在阿尔泰山地区,其同父兄车臣“率万骑接战,三分其军,驰向东,尘翳降天日。嘎尔旦独当先,跃马挺枪,最深入,斩杀百十骑,溃其军,身不著一矢”。
车臣、卓特巴巴图尔联军不敌,退守“金岭口,岭高,转石如雨下。嘎尔旦命更番仰攻,众莫敢往。嘎尔旦立斩宰僧数人,徇于军。身率二十骑先登。呼声振天地。遇七清汗(车臣),入其车,手缚之,左右皆走散,莫敢当。皆大惊异以为神,弃弓矢,下马趋拜降”。车臣兵败被杀,卓特巴巴图尔携幼弟达哩及残部逃青海。噶尔丹“遂为所部长”,成了准噶尔政坛的风云人物。
康熙十二年(1673年),噶尔丹借口其从兄第巴噶班第与僧格有隙,发兵讨伐巴噶班第及其父楚琥尔乌巴什,但出师不利,兵败受挫,求庇于鄂齐尔图车臣汗。
不久,噶尔丹又与鄂齐尔图车臣汗反目为仇。
康熙十四年(1675年),鄂齐尔图车臣汗与楚琥尔乌巴什联兵进攻噶尔丹,但失败。
次年,噶尔丹主动出击,擒获楚琥尔乌巴什,杀其子巴噶班第,迫使巴噶班第之子憨都逃往额济纳河,“与野兽同群”。
接着又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正月二十日,噶尔丹“自斋尔的特莫火拉地方向鄂齐尔图车车臣汗发起攻击”,“戕鄂齐尔图,破其部”。鄂齐尔图车臣汗的部众部分为噶尔丹所并,部分逃到青海、甘肃交界处,其妻多尔济拉布坦则率少数随众逃往伏尔加河畔的土尔扈特汗国。
噶尔丹实现了“胁诸卫拉特奉其令”的目标。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又东向青海,行11日后,恐清军甘肃关外兵断其后,中途回师。
康熙十七年(1687年)三月,噶尔丹为实施其“东进政策”,即准备进军青海,理由是和硕特是卫拉特蒙古一部,理应归他统辖。清政府得知消息后,即命甘肃提督张勇等整敕军队严加防范,同时敕谕噶尔丹,要他“坚立信誓,不许骚扰人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