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来访—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
第46节

作者: 十大碗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天,张洎上奏建议放弃灵武以摆脱供应之累。宋太宗之前曾有此意,后来又认为不妥放弃了。张洎奏建如此主张,宋太宗便判断出显然是张洎听说过自己当初的想法故意应和自己,果然应了吕端的预言。国临大事,作为国家重臣不是积极筹谋划策,而是一味迎合上意,宋太宗感到非常生气,当场脸色大怒,将张洎奏状当即交还,言道,“卿所陈,朕不晓一句。”张洎见皇上对自己如此态度,吓得差点尿了裤子,在吕端等人的满脸不屑中灰溜溜地退下朝去。

  张洎惴惴不安地回到家里,越想越觉得大事不妙,意识到这次恐怕会要丢掉权位。懊丧忧虑之余又觉得不能坐以待毙,应当想法挽回皇上对自己的信任。苦无良策,忽然想到寇准当下正受到皇上的猜忌冷落,何不将他痛批一番借此赢得皇上的好感,说不定能让自己转危为安。反正寇准迟早会被免去宰相高位,对自己已经毫无用处。
  一日,乘上朝奏事之际,当着众多大臣包括寇准的面,张洎当廷奏称寇准背后大肆诽谤圣上,力证其实言之凿凿,并疾言厉色痛斥寇准的所谓悖逆之行。寇准当时在场,见这位昔日谦卑恭顺的好友同僚忽然向自己痛下杀手,惊得目瞪口呆,一向能言善辩的他一时竟支支吾吾不能自辩。宋太宗闻言大怒,数日后就罢免了寇准的参政之职。
  但“害人不利己”,张洎牺牲恩人的做法并没改变宋太宗已对他形成的不良印象,数月后也被贬为刑部侍郎。绞尽脑汁甚至不惜以怨报德也没保住高位,视权如命的张洎手捧诏书忍不住痛哭流涕,本就纠缠于身的疾病越发加剧,十余天后,这个一生反复忘恩负义的小人一命呜呼,向冤王爷报到去了。终年六十四岁。
  我们无从知晓张洎的所思所想,无法将一个学贯古今、通晓佛理的有道高人与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小人联系在一起。我们固执的以为学识能提高人的修养,却无法解释一些名士大儒卑鄙无耻的小人行径;我们坚信感情能融化哪怕是一个冰封的灵魂,却发现多深多久的情谊都不会对有些人留下印记。我们只能责怪自己学问有限,不能在社会学领域找到满意的答案,只得暂且将这种人品的缺陷和情感的缺失划归到自然学范畴,满怀希望地请求科学大师们从生理解剖或者基因工程方面作出解释。当然,也许这恰恰是正确的选择。

  卑鄙无类

  小人没有明确的标签,君子与小人之间也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对小人的辨识万不可以轻率简单,更不可以概念化:英雄不一定救难,朋友不一定守信,长者不一定宽厚,上司不一公正·。-------作者按
  君子与小人
  他,是个英雄,武功高强,勇冠三军。相传,以刚猛著称、号称中国武术“六大名拳”之一的太祖长拳就是由其所创。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主人公乔峰曾以一套太祖长拳威震武林群雄,虽然是小说家戏言,但是可以从中看出此拳的名头和威力非同凡响。五代末期,后周与北汉、辽国联军双方十余万众大战于巴公原(今山西晋城地区),周军接战不利,数万大军亡命溃逃,一片丢盔卸甲、鬼哭狼嚎之中,身为周军将领的他,帅所部寥寥兵士横刀立马,巍然不动,并逆势而上,直冲敌军先锋,勇挫敌势,战场之势陡然翻转,周军因之大胜。

  他,是个君子,见色不异,宽容大度。路遇少女遭劫,行侠相救,非亲非故千里护送至家。面对少女的倾身相谢,守义婉拒,堪称道德完人,后人以此作剧《千里送京娘》,世代称颂。对待降国和前朝君臣,不计前嫌旧怨,极少施予杀戮,而是待如贵客,甚至于“勒石三戒”,严禁臣下将士侵害,与历朝历代对前朝帝族往往斩尽杀绝的绝户手段相比,可谓仁厚之极。
  他,是个明君,一统天下,奠建盛世。他运筹帷幄,统军挥师,亲历大小近百战,削平诸多割据势力,基本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割据分裂局面,使华夏大地重归统一。他奉行“文以靖国”,尊孔重儒,促生了华夏文明的又一鼎盛繁荣时期;他改进科举,创设殿试,完善法律,澄清吏治,建立起一套运转有序、成效显著的管理体制;他减轻徭役,兴修水利,劝奖农桑,移风易俗,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是中华民族至今引以为豪的唐宋盛世的主要奠基者之一,被大儒王夫之称为“汉光武以后中华帝王第一人”,也成为伟人***述评中华帝王时被以“唐宗宋祖”典称的华夏名帝。

  他,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令人不忍着笔的是,这样一个盖世英雄、道德楷模、英明君主,却同时也是个小人,确切地说,也曾做过小人。
  日期:2014-08-06 02:39:40
  卑鄙无类2

  80年代之前的电影戏剧,受当时的环境影响和编导演员的整体素质所限,好人坏人界限分明,往往是演员在镜头或舞台上一出现,观众便能分辨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角色。如果外表贼眉数目、阴阳怪气、鬼鬼祟祟,那肯定是坏蛋,即使这个坏蛋此时还是个深藏不露的叛徒内奸,也照样用此种方式展现,以至于每当剧情中出现善良人士不能识破身边如此明显的叛徒之情节的时候,场下观众纷纷责怪他有眼无珠,觉得不可思议。样板戏更是把这种方式推向极端,坏人不仅形象丑陋,而且一出场便被一片绿光笼罩,即使是三岁小孩也能感知这么个鬼怪一般的人物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人。

  从小接受这种艺术形式的熏陶和影响,虽然不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单凭貌相判断人的好坏,但潜意识里却不由自主地对小人有种“归类”的心理习惯,想当然地认为某些人不会是小人,不可能行小人之事,毫不怀疑地确信英雄一定会救难,朋友就一定守信,上司就一定公正,君主就一定宽宏仁厚,以至于在看到浑身充满着英雄气概、一生建有伟绩宏业的宋太祖赵匡胤,竟然做过虽然为数不多但也无法回避的几件龌龊之事,感到实在难以接受,甚至怀疑是有人故意栽赃污蔑,直至看到大量的史料证之凿凿,才不由得不信。怅然若失之余颇有些迷惑:难道欲成大业,就一定要做些卑鄙无耻之事?是否所有伟人的高大形象背后都掩盖着一块见不得阳光的阴影?

  陈桥驿上的丑陋
  公元959年,春夏之交。身染重病的五代十国时期最后一位皇帝、后周世宗皇帝柴荣躺在行军大帐之中忧怒交加。一个月前,他御驾亲征攻伐北方的割据王朝北汉政权和契丹辽国,大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四十二天间收复三州三关一十七县,击败汉辽联军、收复国土已指日可待。可天不护佑,在这大功将成之际自己忽然染上重病,继续再战已不可能,只得无奈撤军。眼见功败垂成前功尽弃,这份沮丧懊恼真是难以言表。屋漏偏逢连夜雨,归军途中,正在强撑病体批阅文件时,一堆文案之中发现一苇编袋子,里边有块三尺长的木板,上边写有“点检做天子”的字样。“点检”是周世宗精锐部队禁军的首领职称,全称叫“殿前都点检”。望文生义,“点检做天子”自然就是预言担任“点检”职务的人有篡位之嫌。深受病痛和沮丧双重折磨的周世宗不免又增添了一缕忧虑烦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