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史书闻鬼哭----正读 资治通鉴》
第42节作者:
夜读史书闻鬼哭 日期:2015-01-01 21:03:44
099牛X的始皇陵
公元前二一零年
九月,葬始皇于骊山,下锢三泉;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有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尽,闭之墓中。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兵马俑的发现为世人验证了太史公笔下始皇陵的煌煌大观。始皇帝奋六世余烈,一统天下,并吞八荒,坐拥山海,其生前死后的威仪无有出其右者。始皇在他的地宫山寨了天地星辰和江河山川,准备死后继续他的统治,如果他穿越到当代走访学习一番,一定还会将自己加封为永远的皇帝,二世的皇帝宝座估计得换把椅子。生前抓权到死,死后妄图继续掌权的思维模式,让中国人把最好的东西都埋到了地下,活人可以受罪,死人不能受委屈,生前怎么奢华,死后也要继续奢华,这可能与中国小民历代都要受到贫穷折磨有一定的关系。
始皇的后宫佳丽被付以一道白绫,建筑陵墓的万千小民被活活闷毙。兵马俑为我们长了不少脸,今后始皇陵被发掘出来一定能引起更大的轰动,在感觉骄傲牛气的同时,这帷幕后的血腥残暴我们同样不能忘记。
日期:2015-01-02 22:54:10
100司马光逻辑混乱
公元前二一零年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
扬子《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壍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力不足而尸有馀,忠不足相也。”
臣光曰:秦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
蒙氏三代事秦,居功至伟。蒙恬更是筑长城、却匈奴,谓之秦王朝柱石应不为过,子婴正是藉此作为说服二世的理由。但子婴心里想着是秦王朝的安全,而胡亥想着的恐怕是他自己的安全,两人的思路并不在一个点上。子婴如果能把杀掉蒙氏可能产生的危机直接引向二世同志,蒙氏兄弟可能还有活路。这么一番大道理,对于一心想着睡安稳觉的胡亥来说,确实无法触动他的冰冷的心灵。段位差一点的新老板上台,首先想到不是公司的长远发展,而是怎么把位子尽快坐稳,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不是能人,而是能乖乖听话的人。对于能力强的人,反而还要提防他可能会拆自己的台。对于二世这样的三流水准的老板来说,蒙恬这个强人由于与扶苏过从甚密,他多活一天,就得受惊一天,不弄死他,心里绝不实踏实。
蒙恬重兵在手,甘愿受死,是他个人的革命觉悟较高,也因为始皇余威还在。不然放在任何一个朝代,二世此举都是自取其乱、祸国殃民。
蒙恬拼尽全力为老秦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最后还为了顾全始皇和二世的皇威自尽而死,这样的打工仔对老板来说可谓仁至义尽,但在扬雄看来仍然“忠不足相”,老扬同志关于“忠”的标准也太高了。扬雄的意思我们大抵明白,他说的是蒙恬主管长城工程杀生太多,对王朝不利,为老秦江山制造了不安定因素,所以他并非定国安邦的大忠,只能算顾全名节的小忠。老扬的话语主题围绕的是皇权,数落蒙恬也是站在皇权的角度,只是老扬同志为什么就不能替数十万因修长城而累死、饿死、冻死、摔死,等等而死的小民骂一骂蒙恬?他这种大儒嘴上说的是江山社稷,眼睛里看到是帝王将相,心里想着的是个人名利,人民在何处?处无可处。读书破万卷,良心付流水。就是他们的德行。
司马光终于与扬雄的看法不一致了,在他看来,蒙恬做了嬴政荼毒天下的帮凶,不仁不义是确凿无疑的(有的版本是“恬不仁不知矣”),这比扬雄进了一步,有一点为民请命的思想。但他后面的话却让人大跌眼镜,他说,蒙恬同志虽然无罪被杀,但能忠贞不渝,坚持为君死节还是值得称道地!先骂蒙恬是黑老大马仔,再说蒙恬为黑老大束手就死伟大、光明、正确。让人听着别扭。司马老先生的深层逻辑是,老板就算**了你老娘也是值得死节的,老板不好应该骂老板,但你要背叛老板就只有被千夫所指、遗臭万年一条道。这种“忠”让人可怕,难怪各代明君圣主、独夫民贼都少不了给老先生这样的人以高官显爵,这特么也太为老板着想了。当暴君的帮凶是不仁,为暴君死节却是忠,这一抑一扬让人糊涂,关于专制权力下的伦理问题,从来都有是一团糨糊,司马老先生们如果有心,应该把这团糨糊好好缕一缕,不然正常人难以理解,更经不起后人推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