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27节作者:
随手太多 日期:2015-01-02 21:50:18
30 出师未捷身先死(下)
三、焦国。姜姓。周武王分封的这个诸侯让我很头疼,所以昨天写到这里就暂停了。关于焦国的记载少的可怜,杞国起码还有小半个传记,焦国压根就没有进入到司马迁的法眼,看来司马迁同志眼眶子还是很高的,焦国人民、今天焦姓的朋友们对此很有意见。不但如此,关于焦国的地理位置目前史学界都有争议。头大了吧,我就按何光岳先生的观点来简述一下吧,感觉他的说法更靠谱一点。
焦国是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周武王时期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到了东周初期被迫迁到今河南省商水县,后来又东迁到今安徽省亳州市,再后来又东迁到今山东省嘉祥县南部的焦城,然后在春秋初期直接被鲁国给delete了。简单吧,看来焦国更是一个惨遭蹂躏的诸侯国,除此之外我也找不出更令人信服的资料了。还有一说更简单,就是认为焦国一直在今山东省嘉祥县南部的焦城,连地方都搞不清楚,就不要问我焦国的国君叫什么了。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另有一个所谓的姬姓焦国,在今河南省陕县。估计是成王时期周公分封的,是周王室的成员,有的学者认为是召公奭的后裔。从其地理位置看,应该属于内服诸侯,算不得诸侯国。
四、祝国。任姓(按照世本的说法)。祝国很好写,呵呵,基本没有什么文献记载,更不要说史记了,也没有多大的争议。祝国是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的后裔,周武王时期在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公元前768年,春秋时期被齐国所灭,OVER了。
五、蓟国。伊姓,还有一说为祁姓,估计都对,因为帝尧姓伊祁。蓟国是传说中的帝尧的后裔,就是尧舜禹的尧。周武王时期在今北京市。同祝国一样好写,春秋中期,蓟国被燕国所灭,OVER了。
以上所说的杞国、焦国、祝国、蓟国大概都是在牧野之战以后,臣服于周武王的诸侯国。也就是说,原来是商纣王的小弟,现在变成了周武王的小弟,只需要周武王的认可,也就是说不需要建、只需要封。而虞国、陈国、齐国、鲁国、燕国就正儿八经属于周武王所封建的诸侯国,除了虞国外,剩下的四国就应该是周武王东征时所封建的。
齐国、鲁国、燕国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这里说一下陈国。妫姓,周武王时封于株野,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胡襄镇。陈国还是有很多故事的,不是一段话就能解决的,这里简单把来龙去脉说一下。
陈国是帝舜的后裔,就是尧舜禹的舜。舜传位于禹后,舜的儿子商均建立了我们现在说的陈国。周武王时期,陈国的国君叫妫满,就是史书中的陈胡公,胡公是其谥号。陈胡公妫满的父亲遏父(又称虞阏父)曾经在周国做过陶正(负责制造陶器)的官。而且,陈胡公妫满还娶了周武王的大女儿太姬。
以此看来,陈国应该是周武王东征过程中所建的“监”。公元前479年,陈国被楚国所灭。但是陈国的故事还没有完,陈国的一个分支田完避祸于齐国,田完的后代于公元前386年又弄出个“田氏代齐”的戏。所以战国时期的齐国就不再是姜姓了,而是妫姓田氏,这些内容我们后面再说。
剩下的就是齐、鲁、燕三国了,关于齐、鲁、燕三国是否为周武王所封史学界是有疑问的。我的观点是,这三国确是周武王所封,他们和陈国类似,就是周武王在其东征的过程中所建的“监”。齐国建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由太公姜尚的部队驻守;鲁国建在今山东省曲阜县,由周公旦的部队驻守;燕国具体位置不详,大概在燕山附近,史称北燕(因为还有一个南燕国),由召公奭驻守。
朋友们可以仔细看看杞国、焦国、祝国、蓟国、陈国、齐国、鲁国、燕国的地理位置,这些诸侯国都在成周(洛阳)以东、以北的地区,实际上就是周武王东征之后为巩固其战果所设置的“监”。至于他们的内外服的问题,估计也周武王姬发同学还没有来得及考虑或说明就去阎王爷那里报到了。鉴于齐、鲁、燕三国后面的故事太多了,我们就不在这里说了。
人算不如天算,正当周武王志得意满、准备下一次东征的时候。已经成为地下党的商纣王对于牧野之战不服气,急于找周武王再PK一次,于是周武王一病不起。在外地戍职的周公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意识到此次机会的重要性,于是急匆匆的来到了周武王的身边。以至于周公旦在周武王去世以后成了周王室的核心人物,地位远远超过了太公姜尚、召公奭、毕公高等人。当然周武王与周公旦关系更加亲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从传世的文献资料中也能看出来。
周武王十四年十二月,周武王去世,享年五十四岁,真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关于周武王的年龄史书上有很多说法,四十五岁、五十四岁、九十三岁、九十四岁,反正很多,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去讨论了,个人觉得五十四岁相对靠谱一点。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姬诵继位,史称周成王。
但是,政治毕竟需要平衡。此次周武王之死,权力的蛋糕不可能仅由周公旦一人分享。那么,周武王死后,周国权利的蛋糕是如何分割的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