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将星录——节度使的故事》
第4节

作者: 京华烟云AMIP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王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四部人马,回纥承宗的族子、时任瀚海司马的回纥护输表现得尤为愤怒,他发誓要“纠合党众为承宗报仇”。不久之后,复仇的机会终于到来了,“会吐蕃遣使间道诣突厥,王君勠帅精骑邀之于肃州”。
  也就是说,王君勠打听到吐蕃将派使者联络突厥,于是便亲率少量人马打算在肃州(今甘肃酒泉)截击他们。一开始,事情似乎进行得相当顺利,但就在王君勠等人收兵回来的路上,一行人马要经过甘州(今甘肃张掖)城南的一个小小驿站,图谋复仇的回纥护输率领部下早已经在这个叫做巩笔驿的地方埋伏多时,它于是成为了王君勠人生的终点。
  按照《资治通鉴》、《册府元龟》等史书的记载,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不久前还不敢出兵救父的王将军似乎又恢复了当年与老乡、好友兼上司郭知运并称“王郭”时的猛将本色,面对占尽优势的敌人,他率领几十名部下从早上一直拼杀到下午,直至全部战死:
  “还至甘州南巩笔驿,护输伏兵突起,夺君勠旌节,先杀其判官宋贞,剖其心曰:‘始谋者汝也。’
  “君勠帅左右数十人力战,自朝至晡(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左右尽死。护输杀君勠,载其尸奔吐蕃;凉州兵追及之,护输弃尸而走。”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巩笔驿就在甘州城南,那为什么厮杀了这么长时间,大唐军事重镇甘州却一点儿反应也没有,更没有出兵救援王君勠?其实答案很简单,甘州正是回纥兵的驻地,因此如果甘州驻军真有所反应的话,更可能是帮忙杀人而非救人。发难者回纥护输选择这个地方来伏击大唐高官,无疑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绝佳安排。
  当年默啜可汗强盛的时候,同属突厥但早已归顺大唐的回纥、契苾、思结、浑四部纷纷迁居到甘、凉之间寻求唐军保护,以避后突厥可汗锋芒,这些突厥人随后便被编入唐军在当地驻守,名为“赤水军”。前面说过,王君勠就是河西本地人,他没发达的时候“往来四部”,与这几个部族混得相当熟。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以勇猛著称的男人却并没有被崇拜勇士的突厥人重视,而是恰恰相反,史载郁闷的王君勠饱受四部鄙视,以至“为其所轻”。

  等到王君勠当上了河西节度使,成为赤水军的顶头上司,四部酋长们生怕这位老熟人兼新长官给自己小鞋穿,每天惶惶不可终日,史载“回纥等怏怏”。王节度也自然不会对这些曾经轻视甚至嘲笑过自己的突厥人有什么好脸色,遂“以法绳之”,至于他是以制度为借口故意找茬,还是凡事都公事公办毫不通融,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结果“四部耻怨”。瓜州失陷后,王君勠又趁机向朝廷上书弹劾赤水军配合不利,造成四部酋长全部下马,双方积累日久的矛盾终于总爆发。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对于王君勠的性格,玄宗朝宰相、“燕许大手笔”之一的张说早已经做了总结,那就是“勇而无谋,常思侥幸”。
  玄宗曾因吐蕃国书中的“辞指悖慢”而恼怒不已,张说劝皇帝最好还是用和平方式来解决两国争端,以免连年战争导致人民“不胜其弊”,最后得不偿失,“虽师屡捷,所得不偿所亡”。而已经下定决心武力解决的玄宗则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等一下王君勠来了,我再和他商量一下吧。”就把张说打发了。

  出宫后,张说叹息说:“君勠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吾言必不用矣。”最后结果确实如张说所料,玄宗采纳了王的意见,使得唐蕃战争迅速升级,“及君勠入朝,果请深入讨之”。
  由于政见不和,张说的话难免有些失之偏颇,比如“勇而无谋”这个评语就不一定确切,因为就在这次廷见后不久,王君勠就凭借高超的智谋取得了大非川大捷,所谓的“无谋”,最多也只能指政治谋略而非军事谋略。
  但另一方面,张说的评价也并非全无道理,从历史记载来看,王君勠“常思侥幸”确实不虚,他号称猛将却很少打硬仗,甚至刻意回避与敌人正面冲突,这在当时唐强蕃弱的形势下相当令人难以理解。最后,他决定带领少量部下截击吐蕃使者,最后却中伏丧生,其初衷也不可避免地带着“侥幸”的成分。
  日期:2014-07-17 08:07:58
  《三、反间高手,八叶宰相——萧嵩》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得到王君勠突然被杀的噩耗,大唐“河、陇震骇”。就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候,一位年届六旬的朝廷重臣悄悄来到凉州,接替了王遗留下的河西节度使之职并“判凉州事”。此人的名字叫萧嵩,时任大唐帝国位高权重的国防部长即兵部尚书(另有史料说他时任朔方节度使,调任为河西节度副使。)
  吐蕃统帅悉诺逻恭禄出身于西藏名门望族,他的新对手萧嵩的家族则更加高贵,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场大唐和吐蕃“官二代”之间的争斗。
  萧嵩来自南朝萧梁皇族,他是后梁明帝萧岿的玄孙,其曾叔祖是大唐高祖、太宗朝宰相、受封为宋国公的萧瑀。尽管没有魏“镜子”那样名声显赫,但萧瑀也是贞观时期的著名谏臣,史载此人生性“骨梗”,大概是说他性子比较直而且讲话不太中听的意思,每每惹得太宗大光其火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当年李二郎做秦王时被老爸猜忌,“恐惧畏祸”,亏了萧瑀仗着李渊好友兼亲戚(萧瑀是独孤家的女婿,而独孤氏则是隋炀帝和唐高祖的母家)的身份,屡次在高祖面前苦苦劝说,才让父子关系有所缓和。因此,小李欠老萧一份大大的人情。

  后来小李当了皇帝,特意向老萧赐诗以示感激,这就是那句著名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来历——然而,还有一说此诗的原创可追溯到隋炀帝甚至更古,小李其实有转贴之嫌,姑且存疑。
  综观整个李唐王朝,萧家确实是一等一的名门望族,先后竟然有八人担任过大唐宰相,故号称“八叶宰相”,风光一时无两,史载“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萧瑀自然是萧家“八叶宰相”中的第一“叶”,而这位萧嵩就是这第二“叶”。当年,萧嵩还没有当官的时候,曾与自己的连襟陆象先(就是那位给后世留下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名句的仁兄)一起相面,相者的结论是“陆郎十年内位极人臣,然不及萧郎一门尽贵,官位高而有寿”。据说“时人未之许”,也就是说大家都对这个结论不以为然。
  但最后的结果却证明,真理果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看相的这家伙确实是个半仙——陆象先在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拜相,他最后活了七十二岁,在那个年代无疑高寿,可他的萧连襟更狠,不仅在玄宗朝一直出将入相,更是在八十二岁的高龄才寿终正寝。
  王君勠被回纥袭杀后,花甲之年的萧嵩临危受命,出掌河西军政。他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同时任命裴宽与牛仙客为自己的主要助理即节度判官,这看似简单的人事安排其实里面却大有学问——刑部员外郎裴宽是萧嵩自己人,他的提升自然不必多说;而牛仙客却是前任节度使王君勠的心腹,萧嵩留任他是为了向大家表明自己不分新旧一视同仁,而且牛此前战功赫赫深得将士拥戴,赢得他的支持无疑对初来乍到的萧尚书大有裨益。从后来情况看,这一任命果然发挥了预期效果,史载“人心浸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