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康末雍初的那段谜团》
第36节

作者: 荷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24 11:06:15
  如果不是对《红楼梦》这部小说感兴趣,我恐怕一辈子都不会产生研究康末雍初这段历史的想法;如果不是通过挖掘这段历史,发现现存的史料早已将这一时期出现的一股波澜壮阔的思想争鸣以及一个悲天悯人的爱情故事彻底地掩盖了,我恐怕也不会反过来又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红楼梦》。
  无论是研究历史还是研究小说,我都是力求以现有的史料和《红楼梦》这部小说作为第一手资料来进行分析和推理。也就是说,我绝不会为了我的观点而视现有史料于不顾,更不会为了我的观点去篡改现存的历史资料。我会产生怀疑,会进行推测,会逻辑地判断,会人性地思考,会合理地想象,但不会无中生有,不会天马行空。
  但也许正是这种以史为据、以书为源的入理分析,因为缺少吸睛的艺术加工和出位的情节描写,而不太可能让吃惯快餐的人们不用费脑地就把它坚持读下去。当年明月创造了让普通人也能读史的奇迹,我恐怕永远也做不到,因为他写的是史书上写着的历史,我写的是史书上没写的历史。

  在此再次感谢网友们这段时间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如果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原来清朝还有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不亚于清末民初遭受西方思想冲击的历史,能让更多的人读懂“不知所云”的《红楼梦》,那我这些年来的努力也算是得以安慰了。
  日期:2015-07-24 17:03:05
  那么,我们所说的康熙朝末年以及雍正朝初期所经历的那种“国本”之争,在《红楼梦》里是否有所体现呢?当然有。
  《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初入贾府时,在拜见了贾母等人之后,准备再拜见贾赦、贾政等长辈。书中说林黛玉是先跟着邢夫人去拜见贾赦,之后才来拜见贾政的。不过,虽然《红楼梦》里说荣国府是由贾赦承袭的爵位,但我们却从书里看到贾赦的住处似乎并非是荣国府的正房,因为由皇帝御笔所题“荣禧堂”的大匾是挂在并未袭爵的贾政的堂屋之中的。“曹雪芹”如此用笔,恐怕就是想让我们明白,所谓贾赦,实际上就是他“假设”的一个人。

  紧接着曹公又写贾政的堂屋前摆着“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还有一副堂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脂砚斋在此处的评语是:“实贴”,即真实的联贴。
  过去,家中的堂联不仅在形式上起着装点屋舍、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在内容上也反映着屋主人的风格素养,志趣爱好,甚至身份地位。此联中所谓“珠玑”,就是指珠宝;所谓“黼黻”,就是指官服上的花纹。因此,这副对联的意思是:座上的珠玉,发出的光彩可与日月同辉;堂前的官服,其上的花纹可与天上的烟霞遥相辉映。

  很显然,“座上珠玑”是指堂屋正中所坐的主人;“堂前黼黻”则指那“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所隐喻的两排文武官员。请问,这样的场景除了皇宫还有什么地方能够出现?这样的主人除了皇上还有谁敢如此嚣张?而这样的“实贴”不就是在暗指《红楼梦》里的贾家实际上就是历史上的皇家吗?
  最有意思的是这副对联的落款“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落款似乎是在告诉我们:这副对联是一个承袭了东安郡王的名叫穆莳的人写的。穆莳这个名字在《红楼梦》里除了此处之外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而脂砚斋又称这副对联为“实贴”,似乎又意味着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叫“穆莳”的东安郡王写了这副对联。那么,这位“穆莳”又是谁呢?
  “穆”除了用于姓之外,也用于古代宗庙的次序排列。一般在宗庙中,始祖居中,左昭右穆,即一世为昭,二世为穆;三世为昭,四世为穆;五世为昭,六世为穆……,也就是说单数世为昭,双数世为穆。还有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
  清代爱新觉罗宗谱中尊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为显祖即始祖,因此一世努尔哈赤为昭,二世皇太极为穆;三世顺治帝为昭,四世康熙帝为穆;五世雍正帝为昭,六世则应是雍正帝的儿子为穆。所以,所谓落款人“穆莳”,应该就是在暗指作为雍正儿子的弘时(“莳”便是“时”的谐音字)。因此这副对联的作者应该就是弘时本人。
  弘时的这副对联很有可能是在其父雍正举行登基典礼时作的一副贺联。他在落款中巧妙地使用了“穆”字来应对上联“座上珠玑昭日月”中的“昭”字,从而以宗庙次序中的“昭穆”,来表示自己作为儿子对父亲登基的祝贺。因此,从这副对联来看,当时雍正与弘时这对父子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