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医生手记——101个个案心灵片段(婚姻,亲子关系的深度解析)》
第28节

作者: 刁庆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样的事情,现在来分析起来就很是有意思了,一个黑芝麻,她记得与否,都是她自己的身体的问题,就算她现在认识不到对身体的重要性,她也是有那么一天会知道的。而且,就算她不能通过黑芝麻来改善自己的身体,做为一个宇宙中存在的具有能动性和适应性的生命,她也有她自己的独特的方式来改善她的身体,比如她那么挚爱的音乐和热爱大自然的天性……。但我能够抓住这个来表示我的关心我的爱,这究竟是我的需要,还是孩子的需要,很明显,我们要这么地去爱别人,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有这个需要,而不是孩子需要妈妈这么过度的强调爱的存在。

  有时候,我们是通过爱孩子来爱自己。我们对孩子的爱,似乎更象是满足那个曾经幼小,需要关爱的自我。

  如果我们的自我一直还是这么幼稚的话,显然我们不能投射出去什么良好的品质。
  放下你的提醒,放下你内心的不安。成长起来,相信你自己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别人也有能力把属于他自己的事情做好,考虑好,思量周详。你有这个能力,他也有这个能力。他也是这个宇宙的一个生命,每一份生命都有一份天然的能够破土而出的那个显示生命的力量,这是属于他个人的独特的生命力量,你没有任何权利,去藐视他作为生命的这一份力量,过度的关心和提醒,就是在说,他的这个力量不够,需要由你来赐予,其实这是缺乏边界的表现。这是你的问题,不是他的问题。

  日期:2014-08-21 20:31:56
  28:父母和孩子中间,隔着一条河

  第一部分:言说
  我经常会悲哀里发现,和青春期的孩子,都已经没有办法沟通了,孩子觉得我一点都不能够理解他,我们觉得孩子一点都不能体谅我们做父母的心情,看看周围,和我们一样想法的父母何其多,孩子回来,几乎都和他的手机在一起,和我们偶尔的交流,更象是对我们的施舍,当然,我们的孩子还算是好的了,比起他们那些同学,和父母的那种白热化的对抗,听到都觉得做父母难啊……
  第二部分:探寻
  人们常常用代沟来形容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差异,其实,真是一条沟的话,很容易跨过去的。在我看来,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里,掩伏着至少是一条河,河的表面,铺着一层文化的杂草,尚且还显得相对平静,或大部分时候是平静的。但河的下面,涌动着各种暗流,甚至可能是波涛汹涌,危机四伏。
  你看看现在的中国社会里的各种新新名词,就可以大概地了解到河的下面,有可能隐藏着些什么了:网瘾,厌学,弃学,早恋,早孕,吸毒,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的高犯罪率,父母皆祸害,啃老族,键盘族和手机族。(一个屋檐下,每个人手里一个键盘,或者一个手机,阻隔着现实层面的活生生的生活和亲情的交流。)还有一个族,我给它安个名字叫游子族,就是指不回家看望父母的孩子,被父母视为“浮云”的游子。有一个法律,我不知道是否已经颁布,不回家看望年老的父母者,要怎么怎么通过法律来惩罚。其实,这个法律,就是一个符号,凡是有符号在的地方,就已经有不在场的东西的缺如。需要通过符号来执行的时候,那个东西本身,已经缺如得太严重了。

  通过这样的一些新新词汇,你可以去猜想一下,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去,一代又一代之后,我们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会如何演变?我们的人性会如何演变?我们的国民性会如何演变?

  所有这些,都透露着家庭的功能的严重失调。透露出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功能性失调,也透露着父母和孩子的功能性失调。因为今天的父和母,也是昨日的儿和女。
  中国式的亲情模式,终于到了不得不反思的时候了。这样的亲情模式,究竟是适合人性的,还是扭曲人性的?这样的亲情模式,究竟是真实自然的,还是有很多人在里面被囚禁?囚禁的人开始是笑着的,被囚禁的人是哭着的,而到最后,囚禁者和被囚禁者一起哭。
  我是一个职业的心理咨询师,在心理治疗的个案里面,我发现,大约90%以上的心理问题,来自于孩子和父母早年的不良的互动模式,也就是说,从最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到人格障碍,然后到神经症,都是孩子和父母“互动”出来的。说的不好听一点,人的很多精神障碍和疾病,都是父母制造出来的。
  我这么说,完全没有要责怪父母的意思,因为父母本身,都是历史长河里的一个又一个的孩子演变而来,我们都既是父母,又是孩子,或者曾经是孩子,即将是父母。要想去责怪父母,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每一个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没有解决掉的问题的折射,甚至,是一个家族里没有解决掉的问题的折射,广而言之,可以汇聚成一个民族里的没有解决掉的问题的折射,演变成一种集体潜意识。

  在这里面,涉及到不自觉的父母角色,在扮演着原本应该自觉的父母的职能。其实,这样的问题,在中西方都存在,只是,在中国,还多了一个孝文化的背景,使得一些原本就纠结的东西更加的复杂,由此我可以断定,中国人的心理问题的实际的严重程度和数量,应该是远远高于我们所能想象出的数据。
  我希望有一天,不自觉的父母角色,可以转变成自觉的父母角色,这样,就可以减少制造心理疾病的根源。
  那一对父母,不论在别人眼中是对什么样的父母,但是,他们是你的来源,是你一生之中,都莫名其妙地认同和模仿的根源,是你一生之中,所作所为背后最根本的动机,也许是用自己的失败来回应你的父母的潜意识的希冀,也许是用成功来回报你的父母的希冀,也许是荣耀你的家族,甚至因此而扩大到荣耀你的故里和国家,这些,都是父母本位的延伸。

  没什么好奇怪的,我们都是生活在我们所不知道的一个意识世界里,这个世界就是潜意识的世界。佛洛依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和这100多年以来的他的无数的后继者,给了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意识世界的精美的阐释,我们从精神分析的这个窗口望出去,逐步抵达真实。
  人啊,认识你自己。这条神谕的背后,掩藏着无数的冷笑话。直到出现佛洛依德,出现精神分析,这个冷笑话的实现,似乎是有了一个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工具,我们可以渡过心灵的暗河的桥梁。
  我是一个人到中年的女性,我爱我的父母,也爱我的孩子,我愿意和我们本意里是真正爱孩子也爱父母的人一起,来探索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的本真本质是什么,也许,在这样的探索里,我们终究能够找到,适合我们生活的土壤里,能够开出健康而硕大的花朵的那种介质。有了这样相对健康的环境之后,我们可以顺利地度过那条河。
  日期:2014-08-21 20:32:17

  29:留守儿童的悲剧
  第一部分:言说
  “犯罪的青少年,一半都是‘留守儿童’,这令人深思呀!”富顺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尹相成称,2004年至2005年,他们曾经做过该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专题调查,全县0至14岁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农村是城市的1.6倍,其中“留守儿童”比例占50%。究其原因,青少年与父母见面沟通少,爷爷辈的文化、生活差异造成同孙辈存在隔代鸿沟,加上爷辈对孙辈充满溺爱、迁就的心理,易养成他们好逸恶劳等不良习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