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医生手记——101个个案心灵片段(婚姻,亲子关系的深度解析)》
第32节

作者: 刁庆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8-21 20:34:49
  无论多么么小的孩子,对于自己为什么被遗弃,在内心里都是有一个解释的,但是,这个解释里,绝对不会带有对妈妈的坏的印象,因为妈妈是她的心理和生理能够顺利生长的一个环境,如果是环境是坏的,那么,孩子寻求被爱和被承认的可能性都没有了,孩子的世界就会坍塌,所以孩子绝对不会去想到,这是妈妈的过错和责任。那么,就只能是自己是不可爱的,没有价值的,所以才会被妈妈和养父母遗弃,不要自己了,如果承认是因为自己不乖,不能获得妈妈的爱,所以才会被遗弃,那么,在孩子的内心世界中,这样的解释,至少还有努力改变的可能性:那么,我就通过不断地做事,不断地帮妈妈做事,来讨妈妈的欢心,那妈妈就应该会喜欢我,不会再抛弃我了。

  在遭遇两度抛弃的境遇里,这个孩子因为承受不了这样的转移,所以心灵的发展,就停滞在了被抛弃的那个年龄段,相当于是在那个时候,心已经死去,活着的只是一个僵尸,一辈子都在被动地想办法,如何去应对别人的不喜欢和不接纳。

  按照温尼科特的说法,她的真性自我已经死去,活着的,只是一个为了要赢得别人的感恩与感谢,然后在关系里才能存活下来的一具躯体,一具承载着假性自我的躯体。
  所以,她的人生不再自由,她的心灵从此不再属于自己,她只属于,要如何去占据着别人心目中的位置,然后不把自己遗弃。
  事实上,在妈妈生了重病,然后瘫痪之后的5年里,一直都是小芝在艰难地照顾着妈妈,那时,她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年幼的孩子,但她依然不屈不挠地服侍了妈妈5年,妈妈才去世的,而她的那么多的哥哥姐姐,都找出各种托词,不来照顾妈妈,妈妈很胖,她一个人帮妈妈翻身都很困难,妈妈瘫痪在床,屎尿都在床上解,这么沉重的照顾妈妈的活路,留给小芝一个人来做,别的姊妹跑的远远的,那都不奇怪,因为在他们出生之后,妈妈也不愿意承担带孩子的责任,而是把孩子都丢给保姆来带,所以,当妈妈病重的时候,他们跑得远远的,似乎也成立。

  但是,有可能在心底对妈妈最没有感情的小芝,却选择了一直照顾妈妈,帮妈妈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如果这一切不是出自感情,那会是出自什么呢?

  妈妈脾气乖戾,动辄打骂孩子,从曾太太那里回到自己妈妈身边的小芝,一定是觉得摸不准要如何才能讨“新妈妈”的欢心,曾太太是一个脾气非常好的妈妈,已经60多时候的小芝,曾经嗫嚅着说过这么一句话,当年要是一直呆在曾妈妈家里就好了,后来还不至于得上精神分裂症。
  小芝在16岁,高中一年级,去住校的第二学期,患上了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具体什么原因,她一直说不出来,只是说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就不知道事情了……她的那些哥哥姐姐,都基本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聪明无比的一个家族里,小芝是唯一的一个患上这样的疾病的人。
  她很快就复原了,但是个性不可能再和一般的人一样了,偏执,黑暗恐惧,被迫害想象,过度防御,无数种神经症,无数种人格障碍集于一身。迎合性的投射性认同,依赖性投射性认同,权利性投射性认同,投射,和别人的边界严重缺乏,完全无法区分你和我,总是把你的事情当成我的事情,等等的很原始的防御机制在生活中的频繁使用,把她的人际关系封锁在了一个很狭小的家庭空间之内。

  你想知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她的人生成为这个样子的。要说到这一点,无法绕过去的是 ,我们人格的核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主宰着我们大部分的行动和心理的原因?
  在我看来,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我价值感,虽然这么多年来,我们心里清楚,嘴上也似乎明白,但从来没有一个名词直接把这个东西说出来。
  什么是自我价值感,就是自己觉得自己有多重要,有多少的价值,是否被人接纳,被人喜欢,被人需要和尊重,等等等的全部的体验的总和,就是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直接决定我们的心理生活和内心情感的体验和愉悦程度,是的,自我价值感的目的是关系,关系的目的是情绪的愉悦,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情绪,也就是快乐原则,就是我们人格的核心,关系的获得是我们人格的核心,这些,比起自我价值感来说,都只是它的结果了,人全部的行为的终极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求自我价值感。
  人为什么要寻求自我价值感,举例来说,你在路上碰见一只流浪狗,如果它长得还可爱,你也许就能够把它带会家抚养,如果它长得实在是太丑,你也许路过就路过,就走了,在这里,长相,就是这条狗的自我价值。作为一条狗,它的自我价值是人赋予它的,它只有价值,没有自我,也没有价值“感”。但是,人赋予它的那一份价值,甚至可以直接决定它的生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一点上,人和狗是一样的。这也就是人终生孜孜以追求的自我价值感的最根本的动力来源。

  人也会有丑有美,美丽的女孩,总是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是因为她是有个价值在那里的,她能够符合人对于眼球的需要或者欲望,所以她能够带给别人相应的价值,那么,丑陋的女孩也同样需要自我价值感,怎么办,发展大脑噻。
  我们长期以来,活在自欺欺人之中,我们越是需要的东西,越是不肯承认它。是的,价值,是马克思讲资本主义经济学里的一个很关键的概念,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或孔夫子儒教文化之下的人,不肯谈价值,不屑于谈价值,但价值就是这么赤裸裸,不管你愿不愿意看到它,承认它,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生活中,充当着你的任何选择的动力源。
  一个人,如果不美丽,那就最好聪明些,如果不聪明,那就最好善良些,如果不善良,那就最好勤劳些,如果不勤劳,那就最好勇敢些,如果不勇敢,那就最好慷慨些,在这个人世间,你总是要有点什么能够吸引别人的资本吧,否则,人人都不喜欢你,都不待见你,没有一定的人际关系,你靠什么活下去,或者能够更好地混下去呢?
  我们人,最根深蒂固的害怕,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人,那些对我而言来说的重要他人,不喜欢我了,不要我了,要和我中断关系了,要抛弃我了。为了这个,我们努力在那个人的心目中,去占据他想达成的欲望的位置,我们就占在那个位置上,只为了挽救或者维持一段关系。
  重新回到妈妈身边的小芝,最害怕的就是妈妈再度把她抛弃,所以,她不能再做回真正的自己,因为一个小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嘛,她不能再贪玩,天天晚上就守着妈妈的中药罐,帮妈妈熬药,然后妈妈出去打麻将,妈妈一出门,她就在桌子里立起个牌子,希望牌子上的大神保佑妈妈赢钱回来,心情可以好些。

  能够帮妈妈做很多很多的家务事,这就是小芝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感的方式,她用她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对自己的价值的建立,有了这一份价值感,能够再度被妈妈抛弃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她内心的安全感就能够稍微建立起来,哪怕这样的安全感是建立在沙堆上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