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医生手记——101个个案心灵片段(婚姻,亲子关系的深度解析)》
第55节

作者: 刁庆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8-25 15:12:05
  55:相爱的秘诀
  第一部分:言说
  我看到台湾的一份调查,根据对750对婚龄超过25年以上的恩爱夫妻的调查,询问他们相爱的秘诀。回答如下:
  一是彼此为生。二是彼此欣赏。三是常常花时间在一起,培养共同的爱好。
  感觉这个相爱的秘诀,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不容易做到,是吗?
  第二部分:自由探寻

  彼此为生的含义:没有第三者,我们的第三者,经常是孩子和父母,甚至有借口是事业。孩子和父母,都是我们生命里某一阶段的陪伴和义务,和孩子和父母的情感纠结过深,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至于事业,那是一种借口,如果婚姻关系的质量高,能够享受婚姻,心情好,对于事业,是一种帮助。配偶是我们生命中第一位的,能够给我们更多幸福感的来源。
  彼此欣赏的含义:我们要做对方的一扇美好的镜子,映照出对方身上优点的那一部分,如果每天丈夫回来,就对妻子说,你看,你把这个家弄得,这里没收拾好,那里没收拾好,而看不到妻子对家庭和孩子的付出,妻子在丈夫这面“镜子”里,看到的,就永远是一个不称职的,什么都做不好的妻子的自我形象,这不能帮助妻子,只能让妻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对丈夫失去爱心。
  同样的,如果丈夫做任何一件事情,妻子都要指手画脚,百般挑剔,丈夫的自我价值感,在妻子这里得不到实现,丈夫最后就会被妻子“阉割”,而失去做一个男人的兴趣,因为妻子的挑剔,让丈夫“看到”一个在妻子的“镜子”里无能的形象,当妻子持续不断地把这样的形象投射给丈夫之后,丈夫真的可能成为一个象征意义上的“阳痿”的男人,再也不能或不愿意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爱妻子的责任。

  我们都是有缺点的人,对于配偶的期望,要有弹性,不是他非得按照你的标准生活,你才能舒服,这样的标准,岂不成了霸王标准?求同存异,在婚姻里照样适用。
  常常花时间在一起的含义:培养共同的爱好。西方夫妻在有孩子之后,仍然讲究夫妻间的单独交流,譬如:两人看场电影,吃顿晚餐,散个步,谈谈心之类的,但中国夫妻中间,在这方面的意识可能不是那么的自觉。需要有单独的夫妻生活的意识不高,夫妻生活中,更多地考虑的是孩子和老人的意愿。
  最大的误区就是要带着孩子,参与到夫妻生活之中,这是一个天大的误区,夫妻二人,就是要偶尔的避开孩子,给两个人单独相处的时间,丈夫或妻子中的一方,也许会觉得,都老夫老妻了,没有浪漫的必要,但配偶却不一定这么想,夫妻避开孩子的二人世界的生活,可以成为两个人的情感加油站,不信你试试看。
  常常花时间在一起,还有一层含义是夫妻单独的交流,其实啊,这第三个秘诀的顺利执行,依赖着第一个和第二个相爱的秘诀作为基础,如果婚姻中,彼此不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唯一,也不欣赏对方,那么,常常花时间在一起,只会更痛苦,夫妻想要彼此正常的交流就无法实现。因为我们都不愿意和一个总是挑我们毛病的人在一起,说话当然也不愿意。
  所以,相爱的秘诀,看起来很简单,但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还真的得费一番功夫,才能做到的哦。
  日期:2014-08-25 15:13:32
  56:借一双精神分析的眼睛看心理疾病
  作者:刁庆红(原创文章,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第一部分:言说
  人的所有心理疾病,都是由于他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矛盾的时候,内心的冲突所导致的。
  究其原因,人的生物反应是第一反应,本能性反应,也是最真实的,不虚伪的,也无法掩饰的反应,…………但是,人的社会属性,制约了很多来自本能的反应,所以人的心理会生病。人的所有的防御机制,都是在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
  动物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吗?动物有文化吗?动物会掩饰和克制自己的情绪吗?这些问题如果都有了答案,那么,人为什么会有心理疾病,也就有了答案。

  第二部分:自由探寻
  借一双精神分析的眼睛去看世界,看身边的亲人,以前觉得怎么也不能理解的一些现象,怎么也包容不了,要暴跳如雷的事情,现在却觉得,我能够理解,他背后的机制是什么,理解了他的来源,自然也知道他的难以改变和不想再去改变他了,能够更加平和地接受身边的人的所谓“不对”,然后再看看以前,总是觉得别人不对,总是想去改变别人,发现从前的自己,真的是生活在类似费伦齐说的原始的无所不能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婴儿时期的无所不能的幻想之中,一种类精神疾病的状态。

  仔细想一想,没有学习过精神分析的人,是这个社会的98%的人,你去看看那些天天吵架,打架要到离婚的夫妻,几乎百分之百都有这样的试图改造对方的欲望和改造失败后的挫败,以致于要到关系破碎的境地的幻想,那么,是不是这些人也有一种类似精神疾病一样的幻想的症状呢?当然,没有学习精神分析的人里,也有把自己的婚姻事业,亲子关系什么都处理得顺风顺水的人,却也发现,他们的人际关系原则,无形之中,却也和精神分析的原理是相同的。

  症状,症状背后的象征,象征的来源。是形成精神分析思维的三要素,也可以说是形成精神分析的眼睛的三要素。你看一个人,能够看到这三要素,就已经有了一双精神分析的眼睛了。
  比如一个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的人,抑郁就是她的症状或者叫现象。抑郁背后的象征是:我否定我生命存在着的价值。象征的来源是:我的生命不属于我,我的一切大小事情,都是妈妈在安排着的。如果用精神分析的眼睛去发现,她是需要抑郁的症状,才能表达自己的存在和反抗控制自己的妈妈。
  如果你按照认知疗法来治疗这类人,改变的只是单纯的认知,而人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有复杂的心理问题的人,他们的认知功能,都比一般的人还好,他们的智商一般很高,他们会告诉你,我知道啊,不能那么去想,那么去想是很片面化的,歪曲的,非黑即白的,不符合事实的,但是,情景一旦来临,我就不经过大脑,身体就已经做出那样的情绪反应了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