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的凤凰——华夏文明》
第12节

作者: 夕阳伴云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24 16:36:36
  当地人问:吴老大,为啥把这儿叫勾吴啊。
  吴太伯说:我作为老大,没有儿子,往后会让仲庸接我的班,所以把这儿叫勾吴。
  这些蛮夷听了非常佩服,中原来的就是有文化,起个名字都这么有学问。远近各处的人听说来了位很有学问的先生,都搬到附近来住,很快勾吴就聚集了上千户人家,并且推举吴太伯为首领。

  古公临死的时候想到远在姑苏的俩儿子,心里非常难过:老大仁义啊,本来周国应该他即位,就因为我的一句话,被逼到了边区支教。
  古公越想越内疚,就让季历给吴太伯去信,让他回到西岐继任国君。
  吴太伯说:父亲大人,你看我现在断发文身哪还有中原人的样子呢,而且每天看着勾吴的人学习中原文化,遵守中原礼仪,让我特别有成就感,我觉得这里才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啊。老三贤明,一定能管理好周国。
  就这样吴太伯让了三次。
  季历又给仲庸写信:二哥,要不你来即位吧。
  仲庸说:三弟,你知道大哥没有儿子,百年之后大哥的事业还需要我去继承呢,你和昌儿把周国振兴就算对得起我们了。
  最后哥俩都没有回到西岐,直到古公去世。吴太伯在勾吴发展生产,建立学校,几年之内就让勾吴成为了周边最富裕的地方。越来越多的人归附到吴太伯的周围,向他学习中原的文化知识。
  武王伐纣之后,大封诸侯,同时命人找到吴太伯和吴仲庸的后人,将姑苏封为吴国。从此吴国成为周朝在东南地区的代言人。
  分封诸侯的时候武王把灭商的最大功臣姜子牙封到了齐国,武王最得力的弟弟周公旦封到了鲁国,再加上他大爷的吴国,三国对东夷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足以看出周朝对东夷的重视程度,和征服东夷的决心,随着数百年的文攻武略和互相通婚,到了春秋后期东夷人已经完全融入了华夏这个大家庭。

  中原王朝对东夷的征服,从黄帝战蚩尤到商纣征东夷再到周朝彻底将东夷并入中国版图,用了两千多年。这种政策的持续性在中国的各个朝代不停的上演,国家的根本利益不会因为朝代的改变而改变。可能这也是华夏文明没有中断的一个原因吧。
  都说华夏文明同化能力强,后世不好说,但是在周以前华夏文明的同化能力确实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基本上对外同化就三招,先是武力强势,接着文化渗透,再互相通婚实现血缘融合。到最后就变成了你中有我中有你。
  当然这种同化需要一个前提,就是中华文化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在周朝时期更加明显,当周边民族食不果腹的时候,周朝实行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怎能不引起周边民族的羡慕呢。不过这样的国家也会引起一些贪婪民族的征服欲望,可是周朝强大的武力,有能保证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武力的强大也是文化先进的表现。
  日期:2014-06-24 19:55:14
  到了周朝后期,国内很多山林沼泽被开发了出来,这些地方属于私田,没有纳入井田范围,所以百姓不用向国家交税。周厉王在位的时候,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强行命令百姓开垦的私田向国家缴纳税赋,如果不听命令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而这些税收没有用在国家建设上,而是用来满足厉王的奢侈生活方面。厉王的暴虐无道引起了百姓的不满,每次国人大会人们都指责他的暴政,私底下更是议论纷纷。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再我行我素早晚要出事。”

  厉王大怒,找来卫巫,派他搜查那些对他不满的人。根据卫巫的报告,厉王就把这些人统统杀掉。这下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在路上遇见,也只能用眼神来交流。
  周厉王非常高兴,得意洋洋的对召公说:“你看我这办法不错吧,老百姓现在再也不敢胡说八道了。”
  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治理水患如果建造堤坝来堵,总有一天水坝会溃塌,会伤害更多的人,所以治水要用疏导的方法。治理国家也应该让百姓畅所欲言,去限制百姓的言论自由,等有一天积怨总爆发的时候,就悔之晚矣了。

  周厉王说:“ 水坝溃塌是因为建的不够牢固,所以防百姓就要使用高压手段,让百姓不敢心生怨恨。”
  周厉王的统治越来越残暴了。
  公元前841年,镐京的国人再也忍受不了周厉王的暴政,大家拿着武器,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听后急忙下令调兵镇压。召公回答说:“咱们周朝打仗戍卫靠的就是国人。您要调的兵就是正在围攻王宫的人,除了他们还能去调谁呢?”周厉王赶忙逃出镐京,往北一直逃到山西境内一个叫彘的地方。
  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就去找太子。太子逃到了召公的家里,国人赶到召公家,要召公交出太子,召公说:“当初我屡次劝谏大王,大王不听才有今天的结果,如果我把太子交出去,大王知道了肯定认为我对大王怀有怨恨,而且作为臣子没有辅佐好现任的君主也就算了,要是连未来的君主都不能保护,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太子我是不会交出去的,要想抓到太子 ,除非杀了我。”

  国人看到召公不愿交出太子,就要冲进来。
  这时召公的儿子说:“父亲,自古忠孝很难两全,现在正是孩儿尽忠尽孝的时候啊。我愿意代替太子,去让国人泄愤。”说完走出了大门,国人以为这是真的太子,举起棍棒将其活活打死。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姓姬,贤臣召公之子。
  厉王现在还在山西,不能执掌国家大权,太子也不好即位,国家暂时就由召公、周公两相共同执政,号称“共和”,史称“周召共和”,公元前841年就称为“共和元年”,从此中国历史开始有了明确的纪年。
  太子一直在召公家生活,直到共和十四年,厉王病死在彘,太子即位,就是周宣王。
  宣王继续重用召公,周公。周朝一片欣欣向荣,史称宣王之治。可是到了宣王后期开始变得昏庸无道,等到他儿子幽王的时候就更没溜了。
  日期:2014-06-25 14:18:01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当西周为未来的百家争鸣培养人才的时候,古希腊文明开始接受中东文明的洗礼。
  古希腊文明:欧洲文明的母亲,腓尼基文明的女儿,埃及和巴比伦文明的外孙女。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放眼望去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丘陵和面积不大的海岛。这不仅限制了农业,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在这些山间空地通常会有一块适宜耕种的平原,当地人为了易于防守会把村庄建在平原旁的高地上,这样的村庄扩大后外面围上围墙就变成了"城邦"。周围的小村子为了安全会依附于附近的城邦。许多小城邦就是这样形成的,彼此较为隔绝,这就导致了小小的希腊城邦林立,互不统属。在最初的时期城邦的数量甚至达到了六百多。这些城邦的特点是面积不大,人口稀少,即使到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文明极盛的时候,最大的斯巴达面积大约8400平方公里,大约是中国东部地区一个小型的地级市大小,人口约40万,男性公民最多时有9000人。雅典领土约2550平方公里,面积大约是北京六环大小,人口20~30万,男性公民最多时有3万~4万人。古希腊更多的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过一两万,大小也仅相当于同时期周朝一个普通的乡。甚至有些城邦只有几百户人家,几平方公里的土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