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谜航——郑和下西洋究竟深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第52节作者:
牛八囝 日期:2015-07-27 21:16:00
朱棣频频点头,连连称是,顺手将帽子丢还道衍:“大师高瞻远瞩,字字珠玑,切中时弊,深合朕意。这轻徭役、疏运河、倡农桑、刷新吏治俱是我大明内务,也是要务,朕即日便着有司施为;遏制鞑靼蹿边虽是要务,然现下国力羞涩,急切用兵怕是欲速不达,不知大师可有高策?”
道衍略思片刻答道:“皇上所虑甚是。现今靖难方毕,天下思定。仓促用兵,不惟国力难支,也恐民心有变。权宜之计似可怀柔,先以小恩惠之,只需缓上几载,我朝便可积蓄国力。国力既强,自可剿了那蕞尔丑类。”
朱棣有些彷徨:“朕也思过怀柔之策,似乎有些失了我大明国威。”
道衍轻声一笑:“皇上,想那汉武皇帝刘彻何等英雄,甫一登基对匈奴蛮子不也是先抚后剿?结果若何?直至汉灭,谁人再知匈奴?”
一个“抚”字让朱棣胸臆大舒:“抚,不失我大明颜面,妙哉!”他再次冲着道衍端起杯来:“就依大师,先抚后剿。朕再敬大师。”
道衍慌忙举杯逢迎。
放下茶盏,朱棣又冲道衍眨了眨眼:“大师适才所言俱是要务,然……,尚有一件急务,大师可曾想过?”
道衍不觉愣怔:以上所言不惟要务,也是急务,难道皇上另有所指?他将诸般情势在脑海里急速转了几转仍是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双手合十恭声回道:“皇上天纵英明,衲子不及。恕衲子鲁钝,祈请皇上开释。”
朱棣踌躇片刻,斟酌着字句说道:“大师,旁人不知,大师却是尽晓,朕起兵靖难本意确是清君侧,非是谋这花花江山。朕与建文本为叔侄,原想助他诛戮奸佞,匡扶正途,坐稳龙椅。谁知他竟信了齐泰、黄子澄那班猪狗谗言,与朕刀兵相见……。破宫之时,朕已下令全力保他周全,可他居然执迷不悟,纵火焚宫。待朕扑灭大火,他已不知下落,只余一具焦尸莫辩真伪。朕只想找寻于他,将这江山还他,也让天下人鉴我真心……”
也真难为了朱棣,他左一个“朕”右一个“朕”,愣是不知脸红,还能兀自狡辩。
道衍心里“咯噔”一下:症结原是在这儿。哼!滑天下之大稽莫过于这番鬼话,亏你还说得一本正经没羞没臊。唉!方希直一门十族八百七十三命径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却能被一个生死未卜的废黜旧帝搅得寝食难安坐卧不宁,帝心可叹可哀亦可畏矣。
他瞄了朱棣一眼:“皇上,衲子听说锦衣卫早已天下大索,不知可有确切消息?”
朱棣闷着脸摇了摇头:“传说纷纭,有说他死于宫乱,有说他易服潜逃,还有人说曾在过往西洋的渔船上看到过他。莫衷一是,朕也难辨所以……”
道衍沉思了一下,咬牙说道:“建文生死不定,确为心腹之患,只怕魑魅魍魉之徒借机寻事,蛊惑人心。不知皇上欲作何处置?”
朱棣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道衍心思雪亮:哼!你朱棣便是那魑魅魍魉。生未见人死未见尸,你如何能安得下心来?看来你是要穷究不放了。
日期:2015-07-27 21:40:00
悠悠片刻,朱棣方再次开口:“若是建文果真易服而逃,除去锦衣卫明索以外,朕还委了户科都给事中胡濙以寻仙之名暗访。只要是在我大明治下,早晚会寻到他。若他果真逃往西洋……,朕欲派一船队出海寻他,不知大师以为如何?”
胡濙暗访?这还是头次听说。道衍心里一激灵:这等机密事,寻常都是和老衲议后再定,如今为何已做成命方才告我?虽然心中疑惑,但听到朱棣问询,道衍仍是不动声色,只是反问道:“若是果真寻到他,皇上将如何措置呢?”
朱棣低下头捋了捋长髥,半晌才抬起头来:“若果真寻到,朕便将这江山让他;若他不取,朕就封他个王位,将息他颐养天年……”
道衍心中冷笑:哼哼!若是真被寻到,恐怕不惟建文本人,便是那些寻到他的鹰犬也要被你赐绝命丹矣。他沉吟着摇了摇头:“派船出海似乎不妥。太祖高皇帝在时已明令禁海,若是无故派出船队岂不是授人以柄,坐实了传言?”
朱棣皱起了眉头:“所以要寻个‘故’。朕思此事久矣,目下稍有概略想与大师讨教。”
道衍赶紧拱手施礼:“请皇上赐教。”
“朕思这个‘故’吗,其一乃是耀兵异域,示大明富强。若建文果真遁往西洋,那西洋诸国见我大明国威煊赫,自然不敢容他匿身,亦或助我寻他。”
朱棣啜了一口茶,接着说道:“再者,可以教化异族,启蛮人智端,以颁正朔,固我大明正统,再嘱其称臣纳贡,拓我大明属国疆域。”
他看了道衍一眼,见道衍脸色凝重正在攒眉细听,便继续说道:“这三吗,可以假通商之名,寻各国财宝充我大明国力。不知此三‘故’,大师以为然否?”
道衍倒抽一口冷气:这可不是一篇寻常文章,乃是一幅旷世手笔,竟是要用大把银子填海呀!如今天下初定,北边还有鞑靼虎视狼顾,且刚才还说国力堪忧无以应对,转眼间为了找到建文这只死虎,直欲倾家荡产矣!
“原来今日赐老衲午膳的缘由却是譬说此事。”道衍终于恍然大悟。
呆了半晌,道衍方才拭了拭头上冒出的冷汗开口说道:“皇上雄才大略,衲子万万不及。此三故虽可服众,只是财货空虚,恐难撑矣。”
朱棣狠狠咬了咬牙:“但有江山,便有财货,大师勿忧。”
道衍素知朱棣秉性,情知其决心既下便绝难移除,不禁暗自长叹一声:苦哉!天下百姓又受难矣!他默思良久方再次开口:“皇上要衲子何为?”
朱棣嘻嘻一笑:“大师素来多谋善策,朕欲请大师细细谋划,总定方略。”
圣旨既下,辞无可辞。道衍只好躬身站起,双手合十:“衲子领旨。”
听见道衍答允,朱棣喜形于色,直拉着道衍的手摇了几摇:“但有大师谋划,朕心安矣。”
道衍心中兀自震撼不已,朱棣却已转了话头:“大师,不知侯显可曾寻到哈立麻上师?”
日期:2015-07-27 22:22:00
道衍仰头想了想回复道:“禀皇上,哈立麻上师四处传法,游无定所,极难找寻。日前接到侯显书子,听说上师现在西康,他已率兵从临潭赶赴西康,目下尚无定音。即便寻到,那藏地与金陵相隔千山万水,路途险恶,没有经年怕是难抵京师。”
朱棣无奈地点了点头:“哎!朕只盼哈立麻上师尽早抵达京师为太祖高皇帝和孝慈高皇后超度荐福,以使天下尽知朕之拳拳孝心。”
这哈立麻上师端的了得,乃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第五世活佛。他四岁出家,曾先后师从西藏各派佛学大师研习佛法,不仅学术精湛,而且法力无边,深受藏地民众景仰。朱棣登基后,为了向天下人宣示自己并非不忠不孝、谋权篡位、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也为了向西域藏民表示亲近,因而听从道衍建言,特派侯显率大队人马前往藏地迎请哈立麻上师莅临京师,为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马氏超度荐福。
此后又说了些不咸不淡的闲闻轶事。道衍很想问他:“若寻到方孝孺的一子一侄将如何处置?”可话到嘴边又生生地咽了下去,心想:上次求情适得其反,这次若再冒然开口岂不是再次提醒于他?罢!罢!罢!这包袱还是老衲咬牙背吧。
道衍虽然满腹心事,却是神态自若不见异常,始终拿捏着分寸陪朱棣聊着闲话。直到时近日昳,朱棣才站起身来同道衍殷殷话别,并吩咐郑和代他礼送道衍出宫。
等到朱棣在大群宫人内侍的簇拥下转过宫墙没了身影,郑和才搀住道衍向宫外走去。虽然郑和昨晚刚和王景弘给道衍洗过尘,但仍感觉有许多话没有说完,有意要请道衍今晚继续叙谈,道衍心事正重,赶忙拒绝。
师徒二人边走边聊,穿过奉天门直向五龙桥走去。郑和向道衍说道:“师傅,弟子今日得闻圣意,不日或将率领舟师前往东瀛传旨。此一去又将数月见不到师傅,还请师傅善自珍重。”
“哦?去东瀛传何旨意?”道衍闻言一愣——此事又是事先未闻。
郑和躬身作答:“自永乐元年始,东瀛倭寇就趁我内乱未息屡犯江浙乃至直隶,而今犹自不知收敛,是以皇上命我去东瀛传旨,谕其国王源道义自行剿寇,治以本国之法。”
道衍原是随口发问,此时忽然心中一动:“三保,你懂行船之术?”
郑和忙答:“师傅尽知,弟子祖先原是色目人,世代信奉先知穆罕默德,祖父和父亲都曾越洋蹈海前往天方国墨加朝觐,因而被称为‘哈只’。弟子去年曾奉旨前往暹罗国,对行船之术只是粗晓,倒是贵通世居闽地,自小视蹈海为儿戏,堪称鱼精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