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36节作者:
随手太多 后来,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口的繁衍,这些“方”四周的森林、荆棘就不断减少,最终消失,然后双方争夺地盘,部落兼并与被兼并。最终,出现了尧、舜、禹、夏、商、周这样维护秩序的领导者,领导者为了维护秩序往往指定地界。于是,人们就按照原始社会的习惯,在地界上植树,就向现在在国界上拉个铁丝网一样,这个植树的动作就是“封”,引申义就是划定国界。
二、邦和国。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学会了城郭、宫室的建造。
宫室就是今天说的房屋。宫是总名,指整座房子,相对于房屋中的房。而室是其中供人居住的房间,相当于房屋中的屋,今天不是还有三室两厅的说法嘛。到了秦汉,宫成了王者的居所,普通人的住所就不能再叫宫室了。
城郭就像电视里演的那样,由围墙围起来的一片区域,四面弄四个吊门。这应该是人们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建造的。开始只有一圈围墙,后来为了分别贵贱,又建了第二圈围墙,像一个“回”一样。外城墙叫郭,内城墙叫城,城内住着贵族,城郭之间住着平民。所以有“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说法。
这个城郭就是古人所说的“邑”。如果邑中驻扎了军队,就是國(写繁体是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甲骨文中“國”就是“或”,应该是没有第二圈外围墙的國。“口”代表围墙,“戈”代表军队。后来分内外城墙,金文中就在“或”的外面又加了一圈,变成了繁体的“國”。也就是说,国就是有军队的邑。
到了战国时期,国和邦的区别在不断地模糊。但应该还是有区别的,但是因为刘邦名邦,为了避讳,邦都写作国,估计还篡改了一些史书文献,于是国、邦的区别彻底弄不清楚了。
但国在商代以前用的很少,一般都是用邑的。所以,商人有“天邑商”、“大邦商”说法,但很少有商国的说法。
三、国人和野人。
按照前面的知识,邦内有邑(国)。但不是所有人都住在邑中的,还有住在邑外的。
尔雅释地上说:“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
于是有了国人和野人的说法。住在邑里的称为“国人”,相对于现在我们说的城里人。住在邑外旷野上的,且在邦内的称为“野人”,相对于现在我们说的乡下人。
四、姓氏名字。
古人是有姓、有氏、有名、有字的,和我们现代人对其理解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不止我们现代人弄不清楚,就连司马迁在其史记中也经常将姓和氏混用。姓是母系胞族社会的产物,每个胞族有一个姓,指代的是生母,这从“姓”这个字就能看出来。中国上古著名八大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都有女的部首偏旁,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到了父系氏族社会,胞族又按照父系分化称氏族,每个氏族一个氏,指代的是生父,比如:神农氏、有巢氏、燧人氏等等。因为,古代地广人稀,人们往往用自己的族号来命名他们所居住的地方。而今天我们看到的文献最早也只能到氏族时代了,所以氏和地名就有了直接的联系。
商周之际,姓与氏并存,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随着男权的不断提升,姓就从母亲手中转移到父亲手中,逐渐取代了氏。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姓氏逐渐合流,姓和氏就混淆不清了。
名是孩子一生下来父母所取,等价于我们现在说的小名、乳名,加上姓就是姓名。一般只有贵族家的孩子的名才像模像样的取,平民家的孩子一般名都用排行,比如:刘季、管仲,古人排行:伯仲叔季,说白了就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小的意思。
最后说字,字一般是古代贵族才有的,男子二十成年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的时候,会为自己的名作近义的注解、补充或说明,起一个字,比如:屈原,名平、字原(尔雅:广平曰原),相当于现代人姓名中除去姓的那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人眼中,名是贱称,字是尊称,名一般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平辈之间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是称字的。有在字前面加排行的,比如:仲尼。有在字前面加子的,比如:子渊、子夏、子产。有在字后面加父(甫)表示男性的,比如:尚父。
五、关于历法。
在古人眼里,历法是很重要的,它代表着一个朝代,每每改朝换代,新王朝经常重定正朔,以表示新朝代的开始,辛亥革命后,我国采用西元纪年也有这种含义在其中。古人经常看到的是太阳东升西落和月亮的盈亏,以昼夜更替为一“日”,以月亮的变化周期为一“月”,专业名词叫做“朔望月”。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叫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叫阳历,我国古代行的是阴阳合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晦气的意思你懂了吧);作为每年岁首的月份叫做正月,秦为了避讳,改正月叫端月;改正朔的意思明白了吧。在商代和周代前期,一年中只有春秋两季,没有夏冬,所以春秋就是一年,这就是春秋指代史书的缘由,庄子说“蟪蛄不知春秋”也是这个原因。
日期:2015-01-18 13:53:22
4 如此轻松的造反战争
中国古代史只有到了公元前841年即大名鼎鼎的“共和元年”之后才能确定无误,这一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国人的意思前面也说过了)。我们国人值得骄傲的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每一位帝王的在位、驾崩时间,都有了明确的记载,截至宣统退位合计2752年,这在世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公元前841年之后,史学家称中国历史进入了信史时代,而在这一年之前,年代的记载都是大致年份,而且史学界也是争论不休,但本文并不是要从公元前841年开始,下面我们只能以年号纪元为大家讲述。
商代以现在的阴历十二月为正月,周代自周文王四十二年始称王、制正朔,以现在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从汉武帝开始至今,我国一直采用夏正即正月按照夏朝的历法走),下面有年号纪元的将统一按照周正。
我们从一场弄不清楚具体时间的造反战争——牧野之战(关于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史学界有44种说法之多)说起,当然学名一般不叫造反,称之为革命,其实都一个意思。
商朝末年,在今陕西省兴起了一个强国——周国。周国的兴起,让商朝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西方各诸侯国不再听命于商朝。
周武王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周武王姬发以新一届联合国主席的身份在盟津(今孟津西北,津就是渡口的意思)召开了一次联合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主题很明确,就是发动造反战争,造上一届联合国主席——商国国君商纣王帝辛的反。
为了让此次造反战争有一个漂亮的外衣,周武王姬发发表了一次有名的演讲,这篇演讲稿被人给记录了下来,收录在尚书中,演讲稿的名字叫太誓(尚书中叫泰誓),终于名正言顺地发动了这场造反战争。这篇名叫太誓就不给大家录进来了,都是写晦涩难懂的古文,主要的意思是说:
“商纣王荒淫无道,和他亲戚的关系不好,特别听老婆的话,酷爱床上运动,不喜欢听东方红之类老歌,只喜欢听那些爱来爱去的歌曲,天理难容。今天我姬发带领大家替天行道,代表老天处罚他,大家要奋勇杀敌,多的我就不说了。”
与会各国代表纷纷表示,商纣王帝辛做了这么多天理不容的事,我们这些国家是责无旁贷的,一定要派兵参加此次造反战争。大会决定,会师商郊牧野,发动造反战争。
尔雅释地上说:“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