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荡荡——闲扯春秋三百年》
第15节

作者: o姜狼o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段是怒斥西周掠夺百姓财物的强盗行径,造成百姓的极度贫穷。“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家里的织机都被恶如虎狼的地主们抢光了,只给穿着草鞋,冬天如何抵御霜寒冰刀?但地主老爷们依然向穷苦百姓征收苛捐杂税,毫不手软。

  第三段以下是作者的大声疾呼,“契契寤叹,哀我惮人。哀我惮人,亦可息也。”作者希望周王朝的贵族能够稍微体谅民生艰难,减轻百姓负担 杜甫在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也作同样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诗人忧国忧民,但却不会打动贪婪残暴的统治阶层,不夺民利,这伙寄生虫就无法生存,所以这种痛彻心扉的呼吁这在当时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日期:2012-12-31 08:47:13
  五  思无邪——《诗经》魅力浅谈(上7)
  孔子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抛开《大雅》和《颂》廉价的歌颂,其他诗篇的思想境界非常纯净博大,基本涵盖了社会道德层面的所有范畴,有爱,有恨,当然也有孝。
  孝是什么,很简单,孝顺父母,礼敬长辈。在古代的道德体系中,“孝”本来是排“忠”前面的,后来统治者为了百姓对自己卖命,变成了“忠孝”,甚至将“忠”与“孝”对立,说什么忠孝不能两全。
  《孝经.三才章》开宗明义的讲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孔子说的。在《圣治章》中,孔子再次强调“孝”的重要性,“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是对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而在《五刑章》中,孔子奋声疾呼“ 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孔子认为,世界上最罪大恶极的事情就是对父母不孝,特别是那些弑父弑母的人,更为法律人伦所不容。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一定有亲生子女,但一定有亲生父母。《孝经》大力宣扬子女对父母的孝道,对中国历史影响极大,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最核心的思想体系,不孝者是不可能被社会主流所接受的。
  日期:2012-12-31 08:48:54
  六  思无邪——《诗经》魅力浅谈(下1) 
  《诗经》中多以民风诗为主,反映孝道的作品不多。但其中有一篇,论艺术感染力,论给人们带来的心灵震撼,论催人泪下的程度,在诗三百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就是《诗经.小雅.蓼莪》。
  全诗如下: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蓼莪》有一点特殊之处在于,虽然这首诗是孝子感念父母养育之恩,但该诗的立意主旨,却是控诉统治者的残暴。通过来展现一个孝子浓浓的思亲之情,所以后世作注者多把此诗归入讽刺诗,比如《毛诗》就说《蓼莪》“刺幽王也。”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蓼莪》讲的是一个农家孩子被官府征兵入伍,不得不离开父母,去异地服役。后来从家乡传来噩耗,父母已经亡故,士兵站在河边,看着随风摇荡的芦苇,哭诉着父母的思念,以及未能在二老面前尽孝的自责。这首诗行文流畅,感情真挚,感人肺腑,非大手笔不能出此。
  日期:2012-12-31 08:50:07
  六  思无邪——《诗经》魅力浅谈(下2) 
  《蓼莪》没有用太多的情景铺垫,就直接切入思念父母的正题。前两段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生我劳瘁。”我们会联想到一个场景:白发苍苍的父母,腰弯背驼,在烟薰火撩之间品尝着生活的艰辛。

  孩子长大后,会因为各种原因抱怨父母。我们总认为向父母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但我们却很容易忽略父母把我们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是何等的不易。有句话说得好:“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等孩子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后,会更深刻地体谅父母的辛苦。
  第三段是讲对父母离世的彻入骨髓的痛,“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接下来紧跟一句:“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看着让人心酸,父母都不在了,无依无靠的我还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
  经过前面的铺垫,诗人的感情越来越饱满,情绪越来激动,高丨潮丨即将到来。
  第五段是《蓼莪》最精彩的段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一段并没有用直白的感情抒发,而是客观描述士兵还在襁褓的时候,父母抱着他的场景,可谓字字深情,情感表达反而更加强烈。
  如果换成白话文,就是“父亲生下我,母亲抚养我,你们爱我养我,抚养我长大,教我做人,出门抱我。”天下的父母之爱是相通的,不论古今中外。除了一些不幸的婴儿,大多数人都被母亲柔软温暖的身体抱过,能嗅到母亲身上那股深沉而博大的母爱。

  当士兵流着眼泪讲完他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突然情绪失控,仰天哭喊“我想报答父母的大恩大德,可他们现在在哪里!苍天可恨!”虽然后面还有两段,但感情已经基本平复,算是给这首感情饱满真挚的孝亲诗实现了软着陆。
  日期:2012-12-31 08:51:50
  六  思无邪——《诗经》魅力浅谈(下3)
  历代诗评家对《蓼莪》的评价极高,其中以清晚期的诗评家方润玉的评价最有代表性,方润玉在《诗经原始》卷十一中,称《蓼莪》是“千古孝思绝作,尽人能识。”甚至可以这么说,《蓼莪》在历代孝亲诗中的地位,就相当于《三国演义》在通俗小说中的地位,当得起开山鼻祖。
  一向提倡孝道的孔子对此诗极为推崇,说“于《蓼莪》见孝子之思养也。”自此之后,“蓼莪”也成为孝子的别称,后世许多诗人都在自己的诗篇中用到了“蓼莪”一词。
  比如在曹植的五言诗名篇《灵芝篇》中就写道:“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唐人牟融在《邵公母》也饱含深情的歌颂母爱的伟大,“伤心独有黄堂客,几度临风咏蓼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著名孝子故事集《二十四孝》中,也有“蓼莪”孝子的一席之地,就是著名的“王裒闻雷泣墓”,排在《二十四孝》最后一位。

  王裒是魏晋人,其父王仪是司马昭属下司马,因事被司马昭杀害。王裒痛恨司马昭,终生不为晋臣,在父亲墓前筑庐教书。每天早晨和傍晚,王裒都要给父亲扫墓,跪在墓前痛哭流涕,泪水淹湿了墓前的树木,树为之枯死。
  后来母亲病故,因为母亲惧怕雷声,每次天空打雷,王裒都来到墓前对着天空大喊:“有儿在此,阿母莫惊。”因为思念父母过度,王裒每次读到《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时候,王裒总会情绪失控,失声痛哭。学生们担心老师的身体,以后读书时就把《蓼莪》删掉了,以免刺激到老师。
  王裒的孝思是天生的,并非刻意做作,以至于连性命都不要了。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家族成员纷纷逃到江南避难,王裒不忍抛弃父亲墓舍,号啕不去。后来乱兵闯到墓前,王裒动了逃跑的心思,但最后还是坚定地留了下来,“遂为贼所害”。
  日期:2013-01-01 19:37:21
  六  思无邪——《诗经》魅力浅谈(下4) 
  除了《蓼莪》,《诗经》中还有一篇悲恋父母的孝亲诗,就是《国风.唐风.鸨羽》。《鸨羽》和《蓼莪》的结构形式大体相同,都是孝子在边疆服兵役,而且起句皆借物言志。
  士兵看到天上飞翔的鸨鸟,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在家无依无靠,泪如雨下,悲愤的痛斥统治者的贪婪残暴:“父母何怙?父母何食?父母何尝?”情义真挚,同样感人至深,只不过《鸨羽》没有过多的铺开讲述孝子之思,从艺术感染力上比《蓼莪》弱了许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