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玄先生说道:“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代,约有二百年的历史,其中便有一百余年的战乱,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变动中,士大夫阶层殊死搏斗,黎民百姓则惨遭蹂躏,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才有了崇尚老庄,玄学兴起的别开生面。但是世袭的统治阶层致使祸乱丛生,玄学的兴起也夹杂着儒释道的此消彼长,所以不伦不类的现象层出不穷。魏晋时代既没有秦汉帝国的强悍,又没有隋唐帝国的兴旺,却有着愈加僵硬的体制和崭新鲜活的神韵。只是这点神韵转瞬即逝,而未成为历史的变奏曲,竹林七贤的不同命运组成了这个神韵变奏曲,就像嵇康演奏的《广陵散》一样,冠响天下而于今绝矣,留给后人的就只剩下凭吊和感伤。
宗师曾经说过,朴散则为器,许多明白人解释为,纯朴的物事经制作则可成为器物,这仅仅是表层的意思,深层的意思则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圣人能够认识这个法则,便能区别万物各自的本性,并且能够顺应万物的本性进行管理,所以依据朴散则为器的法则,完善的治理是不伤害万物本性的。接续的唐宋和明清也未认识朴散则为器的法则,皆以伤害而告终,所以僵硬的专制是达不到完善的治理。呜呼,荒诞也罢,怪异也罢,也就不足为奇。”
酒过二十八巡,朴散则为器用。
若要继续品尝,下次接着再来。
日期:2008-09-29 23:06:18
酒过二十八巡,朴散则为器用。
茅台二十九开,中华五帝登台。
第二十九章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①。
天下神器②,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③,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④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或强或羸⑤;或载或隳⑥。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⑦。
【注释】
①不得已:得不到
②神器:政权
③无为:顺其自然而不强制
④物:一切事物
⑤羸:虚弱
⑥隳:危险
⑦泰:过度
【译文】
想要获取天下而强行作为,我看其达不到的。
天下乃神圣器物,不可以强行施为,不可以强行执掌的。
强行施为的失败,强行执掌的失却。
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没有失败,不执掌,所以没有失却。
世上事物有前行就有后随,有轻歔就有急吹;
有强盛就有羸弱,有安宁就有危险。
所以圣人去除过甚的、去除奢侈的、去除极端的。
【非常道】
未酩先生赞同道:“朴散则为器至理也,成材的树木经砍伐后,可以成为建造楼宇的梁柱,可以制成各种各样的木器和家具。同样,开采的石块经琢磨后,可以成为建造城池的基石,也可制成多种多样的石器和用具。人们很容易区分树木和石块的本性,并且能够顺应其本性进行改造加以利用,而不会去做凿石为舟,斩木为碾的蠢事。所以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道法自然耳。”
“言之有理。圣人往往遵循‘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的规律为人处世。对于建造房屋,人人清楚基石在下,梁木在上,楼宇才会稳固,居住才能安全。若是本末倒置,犹人倒立,岂可久乎!静定是躁动的主宰,犹抛锚的船只,任凭风浪起伏,舟楫却能得以稳重安定。对于天下的治理,宗师曾经说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者,乃不得已。经过千百年的验证,真知灼见的光辉愈加闪耀。
秦始皇,首位统一中国的千古一帝。其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其随心所欲,取天下而为之。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其果真如此乎?非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果不其然是不得已矣。然而何也?天下乃神圣器物,不可强行施为,不可强行执掌。强行施为的必失败,强行执掌的必失却。
秦之败,秦之失,乃其不得已之始作俑者,秦以下汉也罢,魏晋也罢,唐宋也罢,乃至明清,概莫能外,无不精彩的重复演绎着朝代间的兴衰和更迭。杜牧之所赋还是有些道理: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御妙先生摇了一下头说道:“前人而重蹈前人,后人而复哀后人,循环往复,各复归其根,也算是得其所哉。御玄老兄,那么对于天下神器,怎么才可以做到为而不败,执而不失呢?”
御玄先生哈哈一笑说道:“为无为,则无不治。贤弟何以忘之乎?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所以圣人才可做到无为而无不为,无执而无不执,因此没有失败,没有失却。可惜呀,只有上古时期的中华五帝才是‘为无为则无不治’的圣人。五帝以下,家天下萌生而替代公天下,原来的圣人治世变成了自逞受命于天的君主设法兴条的宰物治世,于是乎大道废弃,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老子和孔子这样的高山仰止之人,曾分别试图以道德或仁义来力挽颓风,但却难能唤醒迷茫的贪图意识,也无法拯救下滑的颓废潮流,其结果越来越偏离大道。因此按照宗师的圣人标准,只有中华五帝才能称之为圣人。其他皆不在话下。”
“老子和孔子难道也不算圣人吗?”御妙先生充满疑惑地问道。
“哈哈,宗师的圣人标准其实就是上古时期的圣人标准。上古时期,中华五帝敬天畏地德化天下,遂使大道昌明,世风祥和,人人尊崇道德,个个乐天知命。老子和孔子的言行若在上古时期,仅算贤德之士,而且到处比比皆是,并无出类拔萃的特别之处。
只是五帝以下,在上古的圣人标准已无人企及的颓废世道里,老子和孔子分别倡导的道德和仁义理念受到尊崇,并得以教化天下。因此,大道废,有仁义,退而求其次,老子和孔子的言行,在拯救下滑的颓废潮流中,愈加显得励精标新和立异图治,在唤醒迷茫的贪图意识上,愈加显得隽永深邃和弥足珍贵。担当起了荡涤和净化淫志贪图意识与物欲颓废世界的道义,从老子和孔子横空出世以来,自然而然地成为华夏历史上受人尊崇的高山仰止之人——圣人。无非世道不同,标准不同而已,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不是仍然把老子和孔子视作高山仰止之人吗?哈哈,哈哈……”
“上古时期的中华五帝不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离我们太遥远了,对他们的为无为圣明,愚兄也甚感朦胧。既然御玄贤弟能够如此推崇,就请贤弟说说中华五帝的斐然圣绩,愚兄也好由朦胧转为明白。”
“好吧,在下择其著者而言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