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莹玉自幼在江西袁州慈化寺出家,人称彭和尚,他的白莲教会以极通俗的偈颂劝化,每晚燃上高烛,聚众烧香礼佛。有一年,袁州发生瘟疫,彭和尚煮一些中草药加入泉水中为人治病,疗效显著,从此更受百姓信仰,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神僧,人们还传说他能“撒豆为兵,飞茅为剑”。
早在至元四年(1338年)年,彭和尚就领导了一次起义,他和弟子周子旺集合徒众五千人每个人的上衣前后都大书“佛”字,说是能够刀枪不入,但事实证明他们的“铁布杉”没有这项功能,这次起义被袁州官府残酷镇压,周子旺一家被处死,彭和尚逃到淮西,白莲教徒争相庇匿,官军始终未能捉获。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是白莲教徒打响的第一枪,类似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岗起义,有示范意义。
邹普胜是麻城县白莲教首,同时也是一名铁匠。一天,罗田县的布贩徐寿辉拿着一块从山中捡到的自然钢来见邹普胜,想打两把锄头,那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年代,蒙古人的肥头大耳倍受推崇,色目人的西域特征有类于弥勒佛也被白莲教看好。徐寿辉本人没有什么才能,但是长了一脸福相(也有人认为他是色目人),看上去很像弥勒佛,邹普胜一见到徐寿辉,就断定自己遇见了下凡的明王,他对徐寿辉说:“当今这个年月,还能靠锄头过活吗?我当用这块好铁打一把宝剑送给你。”徐寿辉心领神会,两人遂结为兄弟,密谋起事。
颖州起事的消息传来后,邹普胜、徐寿辉以为彭莹玉又干了起来,便登高一呼,发动了起义,彭莹玉很快加入了他们,但他只想革命成功,于功名毫无欲望,参加义军后立即投入到一线指挥作战。
这支队伍建立政权的动作非常迅速,至正十一年九月,起义两个月后徐寿辉就在湖北蕲水(今浠水县)称帝,建立了天完政权,建元治平,以邹普胜为太师,这是起义军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天完二字分别在大元二字头上多了一横和一个宝盖头,取压制大元之意。
天完军同样因为人们对元朝的憎恨发展迅速,至正十二年(1352年)初他们攻占湖广省会武昌,然后兵分几路向外扩张,各地劳苦大众“从乱如归”,成千上万人加入义军,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攻占了湖北、湖南、江西大部,最远推进到福建,数千里地面就像施了魔法一般,一夜之间便插遍了徐寿辉天完皇帝的红旗。
除上述两支外,还有李二、彭大、赵均用等在江苏徐州起事,布王三在河南南部起事,孟海马在湖北西北部起事,郭子兴在濠州起事等,这些义军都自号“红军”,他们或称王或称帅,占据一方。
出头的椽子先烂,由于徐寿辉部率先称帝,引起了元政府的重视,朝廷调动了包括政府军和地主武装在内的一切力量,疯狂反扑,义军顽强抵抗,经过近两年的激烈拼杀,元军逐渐占据优势,得以从四周向义军的首都蕲水合围,义军领袖彭莹玉、项普略战死,至正十三年底,元军攻占义军首都蕲水,徐寿辉逃往沔阳湖和蕲春山中。
其他红巾军的处境也日益艰难,刘福通被击退到毫州;至正十二年九月,元丞相脱脱率军攻陷徐州,义军首领李二战死,脱脱下令屠城,徐州城内血流成河,彭大、赵均用率败兵南逃至濠州与郭子兴部汇合。
日期:2012-12-13 09:06:58
二、朱元璋被郭子兴看中缘于白莲教信仰
本书的主人翁朱元璋此时正在郭子兴的部队里,他是在大起义暴发的第二年加入红巾军的。
关于朱元璋的身世、他走上起义道路的原因以及他在义军中谋在取高位的过程,史料的记载十分简略而且千篇一律,大致是:贫困——出家——参加义军——能干——提拔。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关于朱元璋的身世,《明史》只有廖廖几句:“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 这句话只讲了朱元璋家庭迁徒的过程以及他在兄弟中的排行,完全没有涉及到他的祖、父的有关事迹,几乎是回避了朱元璋的身世。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史》对朱元璋母亲的家族却作了详细的介绍,在《明史?外戚陈公传中》记载了朱元璋外公的许多事迹。朱元璋的外祖父姓陈,早年曾经在南宋末年抗元名将张世杰麾下从军,并且参与了南宋与元朝铁骑最后的殊死一战——广东新会县的崖山之战。这次大战,以南宋陆秀夫仗剑令自己的妻子儿女跳下大海,随后背负6岁的南宋末代小皇帝蹈海而死,就此宣告南宋帝国的正式覆灭。朱元璋的外祖父、陈老先生在激战中被打落海中,在一团混乱下居然传奇般地被人救上岸,并历尽千辛万苦逃回了老家,此后,避居乡间,靠巫术、卖卜、看风水为生,一口气活动了99岁才谢世。朱元璋的母亲是陈家的二姑娘,据说此女自幼开朗大方,深得其父喜爱。于是,饱经沧桑的老先生教她读书识字,给她讲述历史掌故和各地风土人情,长大后,陈二娘能歌善舞,在乡间迎春赛会与社戏上常大受欢迎,生下朱元璋后尽管有境千难万苦,母亲还是将他送进私塾,读了将近两年的书。
略过皇帝家族的身世却对外戚大事渲染,这在二十四史中是绝无仅有的。陈公的事迹虽然详尽,但其抗元的光辉业绩难以证实,或许他只是宋元之战中的一个小兵,甚至是逃兵,渲染他的英雄事迹可以为后来朱元璋反元找到历史渊源,使其看上去根红苗正,似有迎合之嫌。这一简单隐没,一渲染迎合,形成强烈反差,不禁让人对朱元璋的出身浮想联翩。难道他的祖、父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史料记载,朱元璋幼年十分贫苦,以至于不得不出家为僧到处化斋才能活命,他仿佛是一个倍受压迫的汉族贫民,真实情况可能要复杂得多。
研究发现朱元璋的姐夫李贞家十分富有,李贞家在盱眙,明末乱世中家产难以保全,他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富户一样,散尽家财招募了一支队伍,结寨自保,后来朱元璋势大,李贞才带着他的儿子李文忠来到滁州投奔了朱元璋。既然朱元璋的姐姐一家是大户,朱元璋一家怎么会到饿死无处埋身的地步呢?
蒙古人崇尚佛教,元代僧人社会地位很高,从业者需有政府颁发的许可证(度谍),朱元璋出家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个贫农是无法成为僧人的。
另外,既然朱元璋家贫困到无处葬身的地步,作为第三子的他又怎么有条件读两年私塾呢?各种疑问,显示朱元璋的家庭背景并不像正史所说的那么简单。
日期:2012-12-13 09:08:04
通常认为朱元璋参加义军是兵祸所迫,《太祖本纪》记载:“太祖时年二十四,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闰三月甲戌朔入濠见子兴。”另一种说法认为朱元璋是被少年时期的伙伴汤和招入义军的,这些说法都不足为信。
朱元璋参加起义军应该与他的出家经历有关,弥勒教、白莲教、明教等与佛教有千丝万屡的联系,朱元璋投身佛家后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它们,另一方在,他在河南南部和安徽交界处游历了三年(凡历光、固、汝、颍诸州三年),这些地方正是白莲教兴旺的地区,教徒遍地都是,朱元璋不可避免受到白莲教的影响,如果没有白莲教信徒的接济,他难以在三年的时间里到处就食。
人们普遍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只有朱元璋和刘邦是出身于平民,而刘邦又有亭长之职略优于朱元璋,朱元璋完全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的。事实上朱元璋的起点很高,他加入郭子兴的义军后很快就谋取了高位,成为后者的左膀右臂,后又通过裙带关系进入核心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