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秘史——揭露朱元璋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27节

作者: 山高月阔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愚民”是指不许武将拥有幕僚。朱元璋本人对地主知识分子十分重视,广泛收罗人才,“所克城池,得元朝官吏及儒士尽用之”,如有逃跑的,抓到就处死。 他这么做并不完全出于对知识分子的热爱,还有两点考虑,一是担心知识分子跑到敌人那里或是被别人养起来,成为自己的劲敌,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大多是士人,多半在地方上有名气,老百姓都尊崇他们,把士养起来,可以帮助做好安抚地方的工作,老百姓也会跟着过来,花钱不多,社会效益很高,是一个划算的买卖,因此朱元璋每逢新占一个地方,必求访当地的名士,软硬兼施,罗致在幕府做秘书、参谋或是顾问,克太平,用李习、陶安,克南京,用夏煜、孙炎、杨宪,浙东文人刘基、章溢、叶琛等人被招聘到应天时,朱元璋还特意盖了一个礼贤馆。但朱元璋严禁手下的武将任用知识分子,这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朱元璋本来是郭子兴手下一员干将,因为遇到李善长、冯国胜、冯国用兄弟,受到他们的教唆,才走上自立门户的道路,从此背弃郭子兴并害得他家破人亡。他以己为鉴,担心手下的武将任用知识分子后,也会像他一样独立发展,因此严禁武将使用知识分子担任幕僚,如有人违背,就严惩不贷。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太祖于国初所克城池,令将官守之,勿容儒者在左右议论古今,止设一吏管办文书”。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他的养子,但朱元璋仍不放心,他在金华时用儒士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韦(左有视字旁),朱元璋得知后将五人抓往南京,处死屠性、孙履二人,许元、王天锡、王韦罚充书写。武将们没有的幕僚,就像是毛驴被蒙上了眼睛,只能埋头转圈打磨了。

  “法令”是指朱元璋用严刑峻法保证政策得到执行。为了制止士兵抢劫,朱元璋多次诛杀士卒以儆效尤,法必从亲贵始,朱元璋尤其重视对自边的人开刀以示六亲不认,大将胡大海为朱元璋攻城拔寨,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儿子违反了禁酒令,依律当斩,当时胡大海正在绍兴一带打仗,有人建议朱元璋不要杀他,以免激反胡大海,朱元璋说:“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竟亲手把胡大海的儿子杀死。

  “抓辫子”是指朱元璋刻意抓住将领们的错误,然后让其戴罪立功,以此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当年攻下和州的时候,朱元璋隐藏了自己的任命状,然后以筑城迟缓之名欲治诸将之罪,从而一举立威。有时朱元璋抓不到部下的把柄,不惜演戏,制造出一个把柄来震唬诸将。攻下南京不久,朱元璋立即派徐达攻取镇江。出战前,为了严明军纪,朱元璋和李善长、徐达表演了一场挥泪斩马谡的好戏,朱元璋故意以放纵士卒的罪名将徐达抓起来,并假意要以军法处斩。此时,李善长出来求情,众将不知是计,也一起求情。于是朱元璋就顺水推舟,暂时免去徐达死罪,要他戴罪立功,攻下镇江,并做到不烧不抢,方可完全赦免徐达之罪。此戏收到了杀鸡骇猴的效果,众将见朱元璋对待亲信主将尚且如此严厉,更加遵守军纪。

  “姻亲”是指朱元璋以儿女婚姻拉拢战将,朱元璋之子大多娶诸将之女为妻,据统计如下:太子朱标娶常遇春女,秦王朱樉娶邓愈女为次妃,晋王朱棡娶谢成女,成祖朱棣娶徐达女,潭王朱梓娶于显女,鲁王朱檀娶汤和女,代王朱桂娶徐达次女,安王朱楹娶徐达幼女,郢王朱栋娶郭英女,蜀王朱椿娶蓝玉女等,朱元璋的女儿也大多嫁给李善长、陆仲亨、傅友德、郭英等功臣之子。他的女儿不够用,就采取赏赐美女的办法,笼络人心,如自作主张把大将谢再兴的女儿赏赐给徐达作小老婆,不过这次他捅了篓子,这一做法有惩罚谢再兴的性质,谢再兴感觉受到了侮辱,一气之下叛投了张士诚。

  通过上述独特的手段,朱元璋牢牢地将战将掌于手中,并驱使他们为自己竭忠尽力,因此团队呈现出很强的凝聚力。当然他驭下过于严苛也有一些负作用,一些犯了错误的手下受到处分心怀怨恨,有些做了错事害怕受到处分,心怀不轨,尤其是建国以后,不少功臣勋贵因此被杀,这是后话。
  日期:2013-01-18 09:31:37
  三十、朱元璋为篡权害老丈人郭子兴绝后
  朱元璋驾驭部下的手段十分苛刻,而他铲除内部竞争者的手段更是毒辣,从朱元璋的发迹史可以看出,在调皮捣蛋和陷害他人方面,朱元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虽然史料对朱元璋进行了美化,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拭去脂粉看到他的许多阴暗面,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背叛郭子兴并篡夺其家产,在此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恶劣。
  自从娶马氏为妻后,朱元璋就进入了郭子兴的核心圈子,当时他的主要工作是招兵,包括从家乡招收子弟兵以及成建制地兼并各地投机观望的民兵,这是许多人都在从事的工作。

  当时天下大乱,有人有枪就可以当老板,许多人都想自立门户,正如明人徐祯卿在《剪胜野闻》中说:“太祖之初振也,将属皆草莽粗士,人人欲更试”,朱元璋本人也不例外,只是他的独立欲望更加强烈,当他还是郭子兴手下一名亲信马仔的时候,就极力怂恿郭子兴脱离那些与他明争暗斗的同僚独立发展,以便从中攫取军权。
  朱元璋夺取滁州后就不断试图挣脱郭子兴,这表现在他不听郭子兴的命令援救六合,反对他在滁州称王,怂恿他攻打和州等等,后来朱元璋甚至和郭子兴的死对头孙德涯搞在了一起,郭子兴气得大病一场。
  郭子兴死后,孙德涯想乘机兼并其余部(子兴即卒,孙德崖欲统其军),其子郭天叙十分害怕,写信给朱元璋请他帮助协调(子兴之子闻之,惧不能辩,乃以书邀上代辩之),朱元璋与孙德涯关系不错,完全可以打消后者的野心,但是他在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的支配下,没有施救。郭天叙等人迫于压力,接受了龙凤政权的领导,朱元璋对此非常不满,说道:“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

  史家常认为张天佑去亳州带回人事任命对朱元璋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此时朱元璋的实力在郭、张二人之上,这种说法毫无道理,按照当时的传统和惯例,作为郭子兴的家将,朱元璋的实力再强,也是郭子兴手下的马仔,在郭子兴有子的情况下,他不能超越其子直接继承这支义军。
  郭子兴的领导权理应由其子郭天叙继承,而张天佑作为原郭子兴的妻弟和旧将,资历和血缘皆优于朱元璋,由他代表义军的主帅前去毫都受招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龙凤政权任命郭天叙为军中主帅,而其下属张天佑和朱元璋则各统部众,按照军中地位的高低顺序,分别担任义军的二当家和三当家,这一安排完全符合义军当时的实际情况。

  朱元璋对这一公正安排心怀不满,只能说明自己背信弃义,在郭子兴死后不服从管理。为了拢络朱元璋,郭天叙和张天佑将郭子兴的亲生女儿嫁给了朱元璋,即郭宁妃,这一亲情纽带也不能束缚朱元璋。
  有理由相信朱元璋在渡江战役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是各种史料有意抹杀了郭天叙和张天佑的作用,根据渡江后郭天叙两次亲自率军攻打南京的情况看,他并非如《明实录》等史书描述的那样胆小无能。然而朱元璋为了攫取最高权力,在郭、张二人攻打南京时,不仅没有施以援手,反而暗下毒手,害死了二人,并导致战役失败。
  《明实录》记载:“九月,朱元璋“命元帅张天祐率所部军攻集庆。己亥,天祐等至方山,攻破左答纳识里营,走之。陈野先遂叛,与元福寿合兵来拒,战于秦淮水上。我师失利,天祐、郭元帅皆战死”又说:“野先邀郭元帅饮,杀之,擒张元帅献于福寿,亦杀之”。上述记载可以看出,义军初战告捷(攻破左答纳识里营,走之),但是由于陈野先暗中勾结元军,诱杀郭天叙,再和元军会师打败了义军,杀了张天祐。

  朱元璋没有参加这次战役,似乎对郭、张二帅之死没有责任,但是叛变并杀害郭、张二人的陈野先是朱元璋渡江后在太平之战中擒获的,两人还宰白马黑牛,祭告天地,结为兄弟。
  陈野先并非真心归附,投降后心存叛念,伺机而动。朱元璋对此心知肚明,他对部下说“我也知道他投降没有诚心,但是如果我杀了他,就会失去豪强之人,以后就没有人敢投降我了。”他亲自召见陈野先并对他说:“人各有志,见识不同,从元还是从我,你自己决定,我不免强你。”陈野先获得自由后并不愿走,他劝朱元璋暂缓攻打南京,朱元璋不听,他又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假称将诱捉元将左荅纳识,到时请朱元璋前往营中受俘。朱元璋见信后对手下说:“此贼多诈,最叵信!”

  朱元璋明知陈野先心怀不轨,并且看破他的伎俩,但却不通知郭、张二人,反而利用他加害二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