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此次居家期间,游历了湖南境内的多个州府,也考察了各地的书院和祠堂,还结识了一帮士绅名人。曾国藩在这段时期的活动,为他将来在湖南编练湘军和行军打仗准备了条件,只是他当时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曾国藩之所以能在家乡闲居一年之久,是因为此时他只是个闲散低级官僚,国家大政方针还轮不到他来左右。此时,禁烟运动已经雷厉风行地开展起来,禁烟派代表人物林则徐已经在虎门销烟,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爆发。虽然曾国藩此时人微言轻,但他已经初步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因为他是弛烟派代表人物穆彰阿的门生,所以他倾向于采取温和的方式来对待鸦片贸易。
公元1839年底,曾国藩带领妻小迁往北京,重新回到翰林院庶常馆供职。从此时开始,曾国藩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坚持写日记,把每天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都如实记录到日记中去,他的这一功课一直坚持到离开人世之前。除了写日记之外,曾国藩还经常给人写信,尤其是常年坚持给曾氏家人写信,《曾国藩家书》就是从他在京为官开始写起的。曾国藩作为一名忠实的理学信徒,每天坚持自我反省,不断按照儒家教义来矫正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一步步成长为一名理学大师,这在他的文字中都有着具体的体现。
公元1840年,翰林院庶常馆散馆,曾国藩经过考核程序,取得了第二等第十九名的成绩,被授予正七品的检讨官职。这是曾国藩第一次升职,他仍然供职于翰林院,主要从事一些文史类工作。在此期间,曾国藩开始染上了一些京官的恶习,比如吸食鸦片、痴迷围棋和贪恋美色等。而后,曾国藩便时常在日记中责骂自己是禽兽,并努力通过反身自省的方式来修正自己的行为。曾国藩甚至用绝对二元论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他认为一个人不为圣人即为禽兽,因此要努力做个圣人。
在经历了深刻的自我斗争之后,曾国藩戒绝了全部恶习,但是也把自己的身体给拖垮了。在曾国藩病倒之后,有两个同僚一直陪护和照料了他,他们分别是吴廷栋和欧阳兆熊。后来,曾国藩的身体好转了,他便与吴廷栋和欧阳兆熊结为挚友,在官场和学业上相互扶持相互砥砺。除了这两个人之外,曾国藩还与倭仁、胡林翼、陈启迈、李文安和陈源衮等人交好,后来这些人有的成了他的至交好友,有的则成了他的政敌。
公元1841年,曾国藩拜理学大师唐鉴为师,向他求教治学之方。曾国藩此举增大了他在京城士林中的名气,也为他在官场上向上攀登准备了条件,同年他便被授予国史馆协修,主要工作是考察历代施政的是非得失。在此期间,曾国藩继续发奋努力,一方面增大知识储备量,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儒家经义来要求自己,从而逐渐向着他心目中的圣人方向靠近。
公元1843年,在穆彰阿等人的提携下,年仅三十二岁的曾国藩,被授予翰林院侍讲学士的职位,一跃而成为从四品官员。除此之外,曾国藩还兼任过翰林院庶吉士的教习,并且曾经外放四川担任乡试正考官,进一步培养了官场上的资历和阅历。在此期间,曾国藩招收了两个子弟,一个是老友郭嵩焘介绍过来的江忠源,另一个是同年李文安的次子李鸿章。这两个弟子后来都成了曾国藩的左膀右臂,其中江忠源缔造的楚勇就是湘军的雏形,而李鸿章缔造的淮军取代了湘军的历史地位。
除了积极谋求晋升之外,曾国藩也特别注意自己在士林中的声望,因此他比较关注道德修养和民间疾苦。胡林翼作为曾国藩的朋友,他也有着同样的喜好,他送给曾国藩一套由陶澍撰写的《陶文毅公文集》,曾国藩如获至宝爱不释手。陶澍曾任两江总督,他的功业和名望很大,但他在修身方面并不像曾国藩一样严格。后来,陶澍的儿子陶桄娶了左宗棠的女儿,而围绕着这位陶公子发生了不少故事,笔者将会做些简要记述。
除了读书之外,曾国藩还比较专注于著述,比如他就撰写了一篇叫做《里胥》的五言长诗,一方面描述了民众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揭露了吏治的腐败。曾国藩是个科举求官的成功者,所以他着眼于对旧体制进行修补和改良;而洪秀全是个科举求官的失败者,所以他着眼于砸烂这个旧世界。这两个人的人生境遇,决定了他们所走的道路有着天壤之别,也为后来的风云变幻奠定了根基。
时至公元1847年底,在道光帝和穆彰阿的赏识和提携下,年仅三十六岁的曾国藩,先后担任了文渊阁直阁士、内阁学士、武会试正总裁、殿试阅卷大臣等职务,一跃而成为二品大员,同时也成为了穆党的中坚分子。这里面有曾国藩个人表现优秀的原因,当然更重要的是穆彰阿的的一手提拔,不然曾国藩是不会高升地这么快的:此时他进入官场尚不足十年,又未立过什么大功,若非有贵人相助,是断然不会如此青云直上的。后来,曾国藩爬上了一品大员的高位,那是他在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后,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比他此时的上位艰难多了。
公元1848年春,欧阳氏又给曾国藩生了个儿子,他就是后来成为大数学家的曾纪鸿。曾国藩一生有过三个儿子,其中长大成人的只有两个,另外还有五个女儿。曾国藩对孩子们的教育培养方式是很开明的,曾纪泽和曾纪鸿都没参加科举,他们都按照自己的志趣所在分别学习了外语和数学,曾国藩非但没有干涉他们,而且给他们提供了全力支持,甚至还亲自涉猎了相关基础知识。曾国藩在教子方面的开明,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是很正常的,但在那个以科举为正途的旧社会是惊世骇俗的,绝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同年秋,曾国藩辑录并整理了历代名臣大儒的关于修身、齐家和治国的一些言论,编撰成了一部大作《曾氏家训》。这部作品很快就广为刊发,成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子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公元1849年,即道光二十九年初,时年三十八岁的曾国藩,先是转任礼部右侍郎,然后又署理兵部右侍郎,最后又兼任了吏部左侍郎。如此一来,曾国藩就有了礼部、兵部和吏部三个重要部门的工作经验,对于相关事务有了全局性的把握,这对于他将来整军理政独当一面是有很大帮助的。曾国藩能够赢得这份资历,主要是因为道光帝和穆彰阿打算把他培养成朝廷栋梁,然而非常不幸的是,他后来虽然立下了盖世奇功,但是最终也没能成为中枢大臣,这是因为他的靠山倒台了。
日期:2013-12-29 19:34:18
第二节 触怒新君
公元1850年,即清道光三十年春,满清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道光帝驾崩了,而后由咸丰帝继位为君。道光帝之所以选择了庸弱的咸丰帝奕詝作为继承人,而没有选择英明的恭亲王奕,据说是因为奕詝的老师杜寿田揣摩透了道光帝的心理。那个故事是说,有年春天道光帝带领众位皇子去狩猎,奕获取到的猎物最多,而奕詝却一无所获;道光帝问奕詝情由,奕詝按照杜寿田的教导回答说,春天是鸟兽繁殖的季节,他不忍因打猎而杀生;于是道光帝认为奕詝是个仁厚之君,便决意把他立为皇嗣。其实这个故事,与曹魏君主曹丕册立曹叡为太子是如出一辙的,都只是一种传说罢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