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之所以选择的继承人是奕詝而不是奕,这里面是有其他原因的,首先是奕詝比奕年长,当然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奕詝比奕庸弱。一个英明的君主,往往会选择一个或者年幼或者庸弱的儿子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这在中国三千多年的家天下中是屡见不鲜的。其原因也是很容易理解的,那就是一个年幼或柔弱的储君往往无力挑战当朝君主的权威和地位,而储君太强对于当朝君主来说一般不是什么好兆头。道光帝选择和培养了奕詝,但他内心深处还是很喜爱奕,于是他在临终时,虽然册立了奕詝为新君,却同时册封奕为亲王。
自古以来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此新旧交替之际,朝廷领导班子肯定是要换血的,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穆彰阿是道光帝的头号心腹重臣,他多年来收纳党羽把持朝政,如今咸丰帝即位了,他被拿掉是必然的。在咸丰帝将穆彰阿革职之后,他需要重新提拔一位重臣,眼下看来恭亲王奕最有资格,但他却并未重用这个弟弟,而是培养和扶植了肃顺。咸丰帝不敢放手任用奕,主要是因为奕的地位和声望太高了,他怕奕会挑战自己的皇位。咸丰帝垂青和属意的人是肃顺,这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他本是皇族远支成员,平生不学而有术,早就深受咸丰帝宠信了。
穆彰阿倒台了,穆党也就树倒猢狲散了,曾国藩这个穆党中坚面临着尴尬的处境。咸丰帝之所以不把穆党一扫而光,绝不是因为他对曾国藩等人有多深的感情,而是他认为自己登基不久,如果采取大换血的方式来洗牌,那会不利于朝局的稳定,从而也就不利于自己的统治。曾国藩虽然没有跟着穆彰阿一起倒台,但他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因为咸丰帝似乎并不看好他,他要想在新朝站稳脚跟,必须得有所建树了。
长期以来,曾国藩虽然一路升迁,但是他却时常遭受同乡好友的非议,原因是他始终把保守禄位放在第一位,而不敢对朝廷重大政策进行批评指正。眼下新君上位了,咸丰帝为了摆出虚心纳谏的姿态,便下旨号召群臣献计献策。这对于曾国藩来说是个契机,他需要向湖南籍友人证明自己不是尸位素餐之人,也需要跟这位新君正式打个交道,于是他便趁机上了一道《应诏陈言疏》,而在太平军起事后又上了一道《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很快就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曾国藩在《应诏陈言疏》中指出,对于一个王朝来讲最重要的是用人和行政,因此皇帝要选用良臣,以防止官场持续糜烂。这封奏疏弹的是人治的老调子,虽然也对朝政有所批评,但是口气并不严厉,而且是用密折的形式上奏的,所以咸丰帝阅后不置可否。然而,曾国藩在明折《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中,公然对咸丰帝进行了指责和攻击,指出皇帝初登大位就不顾大局、爱慕虚荣且玩弄权术,正在往昏德无道的方向发展。这一下子就把咸丰帝给激怒了,他阅后气得咬牙切齿,把奏折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准备严办曾国藩。
其实,曾国藩在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之前,已经预料到了自己可能会因触怒新君而遭受厄运,轻则会被罢官夺职,重则会被下狱治罪,甚至有被砍头之虞。因此,曾国藩事先把这份奏疏抄写了几份,分别邮寄给湖南老家的亲朋友好,以此来向他们表明心志。当曾国藩之父曾麟书收到这份奏折的复件时,很为儿子捏了一把汗,他回信批评了曾国藩的孟浪和狂妄。曾国藩此次上疏,本身就是一场豪赌,因为此时他的小命攥在咸丰帝的手心里,而天威震怒之后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咸丰帝本想严厉惩治曾国藩的,可就在他准备采取行动的时候,有人来进谏了,此人就是大学士祁寯藻。祁寯藻是道光帝的老师,也是咸丰帝的老师,后来还当了同治帝的老师,因此世称三代帝师,他是为咸丰帝所尊崇的大臣,因此他的意见会受到皇帝的重视。祁寯藻仅用四个字就化解了咸丰帝的愤怒,他说的这四个字是“君明臣直”,意思是说臣子的直谏恰好证明了君主的圣明。祁寯藻不愧为大学士,其政治水平就是高,他以四两拨千斤的功力,轻易就把这道难题给解开了,不但保住了曾国藩的官职和性命,而且令咸丰帝转怒为喜。
祁寯藻在最关键的时刻,出手帮了曾国藩的大忙,让他得以度过了危机。咸丰帝转怒为喜,也就决定了曾国藩转危为安,但是咸丰帝是个心胸狭隘之人,从此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曾国藩日后在官场上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曾国藩在了解到事情的详情之后,对祁寯藻是感激不尽的,然而他当时不会想到,后来坏了他的好事的人,仍然是这位祁寯藻。祁寯藻之所以要替曾国藩说话,绝不是基于俩人之间的交情,而是基于他对咸丰帝的心理的把握,当然他后来让咸丰帝防范曾国藩,也是出于这种心态。
日期:2013-12-29 19:34:40
第三节 回乡守制
公元1851年,即清咸丰元年初,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率领数千名拜上帝教信徒,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并建号太平天国,清廷派出数万八旗和绿营大军前去镇压,竟被起义军打得溃不成军。这一事变震惊了即位不久的咸丰帝,满清王朝也迎来了它开邦立国之后最大的一场统治危机,如果不能扑灭太平军,那么满清的江山必将不保。
关于如何镇压太平天国和化解统治危机,曾国藩在给咸丰帝的奏疏中做了详细的说明,但他的意见并未被皇帝重视,而是被搁置了起来。此时的咸丰帝不会想到,将来能够领衔镇压太平军的,就是自己眼前的这个文官。咸丰帝根据祁寯藻的意见,没有处分曾国藩,但他并没有重用曾国藩的意思,而是把他连同他的奏折一起给搁置了起来。后来咸丰帝起用曾国藩的决定,是在局势持续恶化之后,并在一些机缘巧合之下,且在内外臣工的联合奏请之下做出的。
时至咸丰年间,满清王朝入主中原已有两百多年,经过了史上有名的嘉道中衰,其统治早已陷入了溃败和危机之中,国力远远不及西方列强,官场和军队已经腐化不堪,阶级矛盾更是异常尖锐,再加上鸦片泛滥和财政紧迫,因此太平军起义一爆发,大局随即变得难以收拾。咸丰帝很清楚,八旗和绿营军已经不中用了,要想把太平天国镇压下去,必须寻找新的军事支柱了。在多年前的白莲教大起义爆发后,清廷就是靠授权地方官僚组织团练将其镇压下去的,如今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咸丰帝自然就想起了这件法宝。咸丰帝急忙在南方十个省区范围内,任命了三十多名团练大臣,当时其中并没有曾国藩。
尽管咸丰帝不重视曾国藩,但曾国藩却竭尽全力要为咸丰帝和清廷分忧,公元1852年,他又上了一道《备陈民间疾苦书》,向皇帝讲清了起义爆发的根源。曾国藩的这道奏疏,仍未引起咸丰帝的注目,因为在皇帝内心深处,他已经被边缘化了。咸丰帝觉得,曾国藩就是一个喜欢夸夸其谈的书生,根本就不是带兵打仗和治国理政的人才,因此根本就不堪大用。同年七月,咸丰帝派给曾国藩一项差事,让他去主持江西乡试,根本就没让他参与军国大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