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三杰》
第19节

作者: 王第QQ870193479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由于咸丰帝拒不会见四国公使,和谈也就无法进行,中国和列强之间的矛盾只能通过战争方式解决了。于是公元1857年底,英法联军沿海北上,一举攻克了天津大沽口,并登陆推进到天津城下,直隶总督谭廷襄弃城逃跑。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答应了有关各国提出的一些条件,英法联军便从天津撤军。但是,英法联军撤军后,清朝委派僧格林沁在大沽口重新布放,并拒不同意执行《天津条约》有关条款。于是,公元1859年6月,各国公使要求进京换约,结果他们的要求遭到了清廷的拒绝,英法联军便第二次炮轰大沽口炮台。由于清朝守军的顽强抵抗,所以英法联军暂时没能取胜,于是他们又从国内调来重兵,于次年再次攻击大沽口。

  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攻占了大沽口,并且乘胜一举攻陷了天津城,然后向北京挺进。在联军逼近北京的时候,咸丰帝派出了以怡亲王载垣和兵部尚书穆荫为首的代表团,要求与敌方代表谈判。于是,英国和法国都派出了外交使团,与清朝代表团会见,打算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古往今来世界各国所普遍遵奉的通则,可是清朝统治者再一次背信弃义,趁机逮捕了这些外交官,并把他们押赴北京刑部大牢,最后还把其中的二十六人给折磨至死。这一事变震惊了西方世界,他们决定打进北京城教训咸丰帝,为死难的同胞报仇雪恨。

  公元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打北京,与僧格林沁的三万蒙古精锐骑兵在八里桥一带展开激战。僧格林沁所部是清朝八旗和绿营军队体系中的佼佼者,可是他们根本就抵御了不了英法联军的进攻,被对方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僧格林沁战败后,英法联军迅速逼近北京城,咸丰帝这下感到恐慌了,他一面准备向热河避暑山庄逃跑,一面命令曾国藩手下的鲍超率领霆军进京勤王。咸丰帝以北狩的名义逃跑后,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城,他们没有烧掉紫禁城,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国家政权的象征;但是,他们抢劫并焚毁了圆明园,以此来报复咸丰帝这个混蛋。

  鲍超在对抗李秀成的战争中一炮走红,全国上下无不听闻了他的威名,他手下的霆军也成了曾国藩的湘军中最为骁勇善战的一支武力。咸丰帝让鲍超进京亲王,是僧格林沁的副将胜保提议的,他的目的是把鲍超所部收入自己的麾下。曾国藩对于胜保的阴谋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也不便跟鲍超明说,因为鲍超的勤王救主立功受奖之心是十分强烈的。
  日期:2013-12-29 19:49:35
  曾国藩不舍得放鲍超走,但他必须给逃往热河的咸丰帝做个交代,为此他召集手下幕僚开会,商议如何度过这个难关。曾国藩手下的幕僚,在军事和文学上都有一套,但在这种政治谋略上束手无策,都没拿出一套可行性方案来。假如曾国藩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他就得放鲍超率部北上,那么湘军的实力就削弱了,他再与太平军对敌就不占优势了。
  在曾国藩因不知所措而愁眉不展的时候,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来献计献策了,李鸿章给曾国藩分析道:虽然咸丰帝北狩去了,但是恭亲王奕被留在北京了,所以中外之间的和谈很快就要举行,战争实际上到此已经结束了。李鸿章的意思很简单,他认为曾国藩不必放鲍超率军北上勤王,只要亲自向咸丰帝上表请战做个姿态就行了。曾国藩依计而行,命令鲍超不得北上,然后上书咸丰帝,要求由自己或者胡林翼亲自率领湘军主力北上勤王。果然不出李鸿章所料,当曾国藩的奏折到达热河的时候,北京的和谈已经按部就班地举行了,咸丰帝命令曾国藩、胡林翼和鲍超全力对付太平军,无须再北上勤王了。

  曾国藩留下鲍超的意义十分重大,鲍超的霆军虽然只有一万人,但他成了李秀成最强的克星。李秀成手下有二三十万兵马,他又联合了石达开旧部汪海洋和朱衣点的一二十万人,组成了一支四五十万的大军,成为当时整个世界最为庞大的一支武装力量。李秀成手下有这么多军马,他就是打不过鲍超的一万人,接连败于鲍超的霆军之手,被对方打得在江西抱头鼠窜,最后一听鲍超之名就溃不成军。假如曾国藩没能顶住咸丰帝的压力,没有听从李鸿章的建议,放鲍超率领霆军北上勤王,并投入胜保的麾下,那么南方的战局就无法保障了。

  咸丰帝逃到了热河之后,没有痛定思痛寻求改革之道,而是把国政主要交由肃顺等亲信大臣处理,自己却躲进后宫的温柔乡中不出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绝望和苦闷。长期的纵欲生活掏空了这个年轻皇帝的身体,他不久就病倒了,公元1861年7月便驾崩了。根据咸丰帝的遗命,他唯一的儿子载淳继位,他的皇后慈安和载淳的生母慈禧分别被尊奉为东西皇太后,由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赞襄八大臣共同辅政。为了防止皇帝大权旁落,咸丰帝在临终前决定,让肃顺等八大臣全权处理军国政务,同时让两宫太后用“御赏”和“同道堂”的印章来牵制他们,而未让恭亲王奕参与辅政,这就为接下来的两派争权和祺祥政变埋下了伏笔。

  慈禧太后为了跟肃顺等八大臣争权,就委派手下心腹太监安德海,联合了主政北京的恭亲王奕等人,双方结成了政治联盟,并密谋赶回北京发动政变。于是,公元1861年10月,北京政变正式实施,肃顺等八大臣或被斩首或被充军,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共同掌握了清廷的大权。由于之前肃顺等人给载淳小皇帝拟定的年号是祺祥,所以这次政变在历史上被称为祺祥政变;同时发生政变的这一年是农历干支纪年法的辛酉年,所以这场政变也被成为辛酉政变。祺祥政变发生后,在慈禧太后的主张下,大学士周祖培提议把祺祥的年号改为同治,以此来体现大家齐心共同治理的意思。

  祺祥政变之后,慈禧太后以垂帘听政的形式掌握了清廷的最高权力,同治帝成了曾国藩所要侍奉的第三个皇帝。这对于曾国藩来说又是一次挑战,因为当年咸丰帝继位时,他就因为是道光帝的重臣穆彰阿的门生而遭到了压制;现在同治帝继位了,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掌权了,而他这个两江总督还是肃顺保荐的,他会不会受到新贵们的打击和压制呢?其实曾国藩不必担心,因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事业,清朝只能寄希望于他的湘军,所以慈禧太后是不会追究他与肃顺之间的关系的。而且,在咸丰帝驾崩之前,他对太平天国肆虐南方放心不下,据说他曾经立下遗嘱,声称克复金陵者王,意思是谁攻取了南京就封给谁王爵。

  不管北京的政局如何变幻,曾国藩还是继续他的平叛事业,经过湘军一年多的围攻,安庆这锅饭也该焖熟了。公元1861年8月,在曾国荃等部湘军的最后一击之下,安庆城被彻底攻破,城内的叶芸莱所部太平军一万六千人被斩杀殆尽。随后,曾国藩把大本营迁往安庆,全力经营这座长江上游的军事重镇,为最终攻入天京平灭天国做准备。为了给湘军打造军事后勤基地,曾国藩聘请了徐寿和华蘅芳等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并投入巨资筹建了安庆军械所,制造了大批枪炮和弹药。安庆军械所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兵工厂,徐寿和华蘅芳等人还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蒸汽机,成为了晚清洋务运动的先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