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三杰》
第41节

作者: 王第QQ87019347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元1874年,经过李鸿章与葛尔西耶的进一步争论,虽然未能撤回秘鲁华工,但是《中秘查办华工专条》终于签署了。在这项文件中,两国政府就保护华工的细则做了规定,从法律上保障了秘鲁华工的人身安全和劳动条件。随后,李鸿章才与对方签订了《中秘友好通商条约》,从原则上确定了两国外交和通商关系。这两份条约都是草案,也就是说要等来年秘鲁派人来换约之后才能生效,而这一年算是对秘鲁当局的考验期,李鸿章要在这一年内派人去调查秘鲁华工的生活境遇有无改变。

  李鸿章选派的代表是陈兰彬和容闳,这两人专门抵达秘鲁各地,对当地华工的处境进行详细调查。经过陈兰彬和容闳的调查,李鸿章发现,之前他与葛尔西耶签署的条约等于废纸,秘鲁当局仍然未能有效保护广大华工的合法权益。公元1875年,秘鲁政府选派大使艾勒莫尔来华换约,李鸿章与他见面之后就勃然大怒,把陈兰彬和容闳调查得来的照片和文字出示给他,严厉斥责秘鲁政府言而无信。李鸿章与艾勒莫尔吵得不可开交,无奈之下李鸿章让丁日昌代替自己与对方谈判,但是自己仍然在幕后主导一切,坚决要求秘鲁政府遵守前约。

  经过几番较量,艾勒莫尔总算领教了李鸿章的厉害,他被迫代表秘鲁政府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秘鲁当局将严格遵守《中秘查办华工专条》,切实保障秘鲁华工的合法权益。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从此在秘鲁的华工们的生活境遇有所改善,虽然未能完全脱离当地雇主的剥削和压迫,但是有了基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后来,在清廷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由于秘鲁政府放松了对该项条约的执行,大清国还曾派遣军舰前去威慑秘鲁和保护华工。

  李鸿章对于保护华工一事的态度是一贯鲜明的,他就是要让清朝政府把它对广大子民的保护普及到每一个人,要让在海外的华人子弟对祖国抱有归属感。李鸿章与秘鲁大使签订的《中秘查办华工专条》,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保护华侨的条约,对于保护华工具有重大奠基意义。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李鸿章在对外立场上是如何的软弱,其实那往往是我们的错觉。由于国力不如人,李鸿章的确有时表现过对外妥协态度,但他无时不在设法通过富国强兵来与列强相抗衡。

  日期:2013-12-29 20:16:16
  第六章 洋务运动
  第一节 参与洋务
  在晚清洋务派中,中央以恭亲王奕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人为代表,其中在洋务运动方面功业最大的就是李鸿章。李鸿章到底为晚清的洋务运动做了多大的贡献,笔者很难做出详细说明,因为他在这方面的功业涉及军用和民用两个系统,在开办实业、开矿、筑路、造船等一系列活动中创造了近代中国四十多个“第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难以一一说明的。

  李鸿章是最早主张开展洋务运动的官员之一,他在写给恭亲王奕及总理衙门的三千言书信中,不但详细讲解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而且对涉及到的物理学和数学知识做了说明,还抨击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盲目守旧,以及指出日本学习西学之后的成就。李鸿章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引起清廷对于开展洋务运动的重视,打破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从而通过洋务运动来使清朝走向富强和近代化。李鸿章这封信虽然受到了一些顽固派的攻讦,但是也受到了以恭亲王奕为首的一些开明大臣的赞赏,洋务运动的兴起与之是具有密切关系的。

  然而,李鸿章的远见卓识并未能完全付诸实施,因为满清王朝的顽固守旧决定了这一点。比如,李鸿章指出清朝要在洋务方面超过日本,可是国人皆以为日本是蕞尔岛国不足为惧;李鸿章认为应该在科举方面另设制器一科,连一向开明的恭亲王奕都未敢公开表示赞成。在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攻击洋务派时,曾国藩是首当其冲的,而李鸿章是坚定地站在曾国藩一边的。
  李鸿章是个更加务实的人,他不屑于与顽固派进行过多的争论,也不公然与之决裂,而是踏踏实实地在辖区做他的事情。比如,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广方言馆,其实与恭亲王奕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没有太大区别,但是京师同文馆受到了顽固派的猛烈攻击,而上海广方言馆却几乎没有招致反驳;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李鸿章偷换了概念,时人开始以为广方言馆就是研究国内各省的方言的,而不是翻译中外文字的。

  李鸿章最初与曾国藩一样,都是专门发展军事工业的,但是随着洋务运动的运行,他发现仅仅发展军事工业是入不敷出的,要想有所盈余和筹集经费就必须大力发展民用工业。李鸿章大概是当时中国最早发现市场力量的大人物,他在研究西方列强之所以强大的缘由时,发现了人家商品经济发达的奥秘,这比器物层面的改良上了一个台阶和层次,但是并未上升到制度层面。关于李鸿章主持办理的洋务事业,笔者将分军用和民用两节进行讲解,并尽量从中写出这些活动的意义和局限,从而有助于大家更清晰地认识那段历史。

  日期:2013-12-29 20:16:44
  第二节 军用工业
  李鸿章最初介入洋务运动,是从公元1862年他率领淮军挺进上海开始的,当时李秀成率领大军攻打上海,并且李秀成的部队装备了洋枪洋炮,假如李鸿章不能让淮军在装备上盖过李秀成的太平军,那么他是守不住上海的。李鸿章在广大上海士绅的资助下,购买了大批洋枪洋炮,不只用来装备淮军,而且还拨给湘军使用。当时曾国藩虽然创建了安庆军械所,但他在对待洋务的思想上远不如李鸿章开明,他动不动就弹出“在人不在器”的老调,后来在实战中发现了先进武器的威力才改换了观点。

  李鸿章最初选择了购买军火,而非制造这些先进武器,是为了快速满足镇压太平军的军事需要。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李鸿章逐步意识到仅靠购买武器不是办法,因为这会加深对列强军火商的依赖。为了依靠自身力量,长期为淮军供应军火,李鸿章选择了学习西方先进工艺,自行制造枪支弹药。公元1862年10月,在上海形势初步稳定之后,李鸿章便委派韩殿甲组织了一批技工人才,在上海生产炸药和雷管,这是李鸿章开办军工企业的先声。

  公元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松江设立了洋炮局,委派英国人马格里和中国人刘佐禹共同负责,主要生产炮弹外壳。随后,李鸿章又在上海创设了短炸炮局和新式炮弹局,这两局和松江洋炮局合称上海洋炮三局,由洋务人才丁日昌负责。上海洋炮局生产的火炮体型较小,但是工艺比较先进,而且每月都可以生产处万发炮弹,从而在战场上帮了淮军的大忙。在上海洋炮局制造武器的过程中,他们虽然采用的是西式工艺,但是一般不雇用洋人技工,而是由中国工匠学习西方先进工艺,从而保证了该企业的对外独立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