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场形势的不断恶化,光绪帝下旨将李鸿章革职留任,并褫夺了他的黄马褂和三眼花翎。同时,光绪帝为了尽早停止战争,防止日军乘胜攻占京师,便多次派人前往日本求和。可是,日本方面认可的人物一共有两个,一个是恭亲王奕,另一个是李鸿章,伊藤博文根本就不接受其他和谈对手。恭亲王奕作为皇室最为德高望重的亲王,他是不能出面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的,因为这会丢掉皇家的脸面。在这种情况之下,光绪帝也只好取消了对李鸿章的革职处分,赏还了他的黄马褂和三眼花翎,委派他作为头等全权议和大使,前往日本与伊藤博文进行和谈。
李鸿章在临出发前,向光绪帝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要让翁同龢作为副使一同前往日本参加谈判;翁同龢却以自己不懂外交为借口,回绝了李鸿章的要求。不管是李鸿章,还是翁同龢,抑或是任何一个大臣,他们的心里都很明白,此次前往日本议和是要为清廷承担卖国的罪名的。因为,战争打败了,割地赔款是必不可少的,谁代表清廷签订议和条约,谁就必然会受到朝野的抨击,并在历史上留下骂名。对于甲午战争的失败,李鸿章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所以他也甘心为清廷承担这个骂名。
公元1895年3月下旬,李鸿章在嗣子李经方、部属马建忠和伍廷芳等人以及美国顾问科士达的陪同下,来到了日本马关(日方称下关)海边的船帆楼,准备与日本方面进行谈判。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与外相陆奥宗光代表日本政府热情地接待了李鸿章一行,他在李鸿章面前表现地非常客气,而且很周到地为李鸿章准备了专用的痰盂。但是,这一切都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伊藤博文从一开始就在算计李鸿章。伊藤博文为李鸿章设定的椅子看上去与普通椅子没什么两样,可是这把椅子的腿比其他椅子短了一截,所以身材本来很高大的李鸿章反倒显得矮了许多。更为重要的是,伊藤博文早就指示日本无线电人才,破译了李鸿章携带的密电码,所以李鸿章与清廷直接的通电来往就全在日本人的掌握之中了,而李鸿章一行人对此一无所知。
谈判开始之后,李鸿章要求日军先行停止进攻,而后再商谈合约内容。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却针锋相对地提出,如果要求日本停战,那么清朝必须先把从山海关到天津一线的所有城池和堡垒让给日军驻防,并且日军驻防期间的军费要由清廷承担。李鸿章对此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的,因为如果他答应了日方的这个条件,那就意味着北京城处在了日军的直接武力威胁之下。除此之外,伊藤博文还隐瞒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日军正在进犯台湾,他打算等生米煮成熟饭再逼李鸿章承认这个既成事实。
经过三轮谈判,双方未能就停战条件达成共识,李鸿章赶到非常郁闷,他便悻悻然地走出了春帆楼。李鸿章这次走出春帆楼,他没意识到跟上次有什么两样,反正总要面对围观自己的日本人群。此时日本国内的好战情绪已经甚嚣尘上,所以李鸿章出门就要面对日本民众的辱骂,这一点他可以不放在心上。可是这次有点不一样,有个人拦住了李鸿章的去路,他掏出手枪冲李鸿章脸上开火了。此人就是日本极端反华分子小山丰太郎,他刺杀李鸿章的目的就是中止中日和谈,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以便日本获得更多的在华权益。
时年七十二岁的李鸿章被击中了左颊,顿时血流如注昏迷倒地了,伊藤博文赶紧将他送往医院救治。经过紧急手术,李鸿章脸上的血流被止住,但是子弹镶嵌在左眼下方的骨头缝里,医生不敢冒险取出。等李鸿章苏醒过来之后,他看着自己衣服上的血迹,慨然长叹道:此血可以报国矣!随后,李鸿章要向朝廷汇报自己遇刺的情况,他只发了六个字:伤处疼,弹难出。李鸿章征战大半生都没受过重伤,人到晚年反倒遇刺差点丧命,这是谁也未曾预料到的。
李鸿章遇刺一事迅速传遍了世界,成为当时国际上第一条重大消息,鉴于李鸿章的国际声望和当时的东亚局势,各国媒体纷纷刊登这一爆炸性新闻。随后,列强各国纷纷发出外交照会,向日本方面提出强烈抗议,并且西方世界声称日本尚未摆脱野蛮状态。在国际舆论和外交压力之下,日本政府被迫做出了让步,伊藤博文宣布条件先行停战。这么一来,悬而未决的重大争端因李鸿章的遇刺得以化解了,李鸿章的确用他的鲜血报效了大清国。
假如李鸿章死在了日本医院,或者他负气离开了日本,那么此次和谈只能宣告结束了,这对于中日双方都是一个重大损失。日本政府为了让和谈继续进行下去,便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摆出足够的姿态来表明诚意。日本明治天皇派出他的御医来为李鸿章疗伤,他的皇后则在伊藤博文的陪同下,亲自赶到医院来看望李鸿章。在伊藤博文对李鸿章深表歉意之后,李鸿章同意扎着绷带带着伤口与日方继续谈判,至此和谈才得以继续开展下去。
日期:2013-12-29 20:27:57
伊藤博文虽然在私下会面时对李鸿章极尽谦恭,但是在谈判桌上他的狼性本色就展露无遗了,他提出的议和条款包括:清朝承认朝鲜“独立自主”;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辟内河新航线;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伊藤博文之所以会提出两亿两的价码,是因为日方已经破译了李鸿章与清廷之间的密电内容,清廷在赔款方面所能接受的底线就是这个数。
伊藤博文在提出这些条件之后,便逼着李鸿章签字认可,李鸿章问他是不是不容争辩,他的回答是:尽管争辩,就是不能减少。为了震慑李鸿章及其随行人员,伊藤博文打开了春帆楼的大型窗户,他们立即就清晰地看到,马关海面游弋着冒着黑烟的数艘军舰。这一情景浮现在李鸿章面前的时候,他不由得想起了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在黄海遭遇的惨败,他不得不向伊藤博文低下了他那颗高贵的头颅。
在伊藤博文的一再威逼之下,李鸿章还心存一丝侥幸,他豁出自己的老脸相抗争,提出要日方减少两千万两白银的赔款,以此作为他这一行的差旅费。可是,伊藤博文没有答应,他已经吃定了李鸿章及其身后的满清王朝。另外,伊藤博文还以人身安全向威胁,他说假如李鸿章不签字,那么他将无法保障清使一行人能够活着离开日本。在这种情况之下,李鸿章最后一次请示了光绪帝,光绪帝的回答是让他“酌情办理”。这里面的意思很明显,光绪帝已经认可了这份条约,但是他不想承担丧权辱国的骂名,这份罪责要由李鸿章来承担。
李鸿章最终还是签署了这份《马关条约》,自己背负起了卖国贼的骂名,当他返回中国的时候,迎接他的是举国的斥骂声。清廷为了推卸罪责,便把这个屎盆子全扣在李鸿章头上,不但斥责他办事不力,而且撤掉了他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实职,只给他保留了一个文华殿大学士的虚职。朝中百官更是找到了发泄的目标,尤其是李鸿章的政敌们,其中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最为活跃,他们纷纷上蹿下跳,要求清廷惩办李鸿章这个卖国贼,好像他们自己真是国家忠臣栋梁一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