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三杰》
第54节

作者: 王第QQ87019347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鸿章没有答应维特提出的条件,他提出要与沙俄直接会谈,他应该是这么想的:维特作为臣子是可能言而无信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作为一国之君应该是一言九鼎的,假如能得到俄国沙皇亲口保证大清的领土完整,那么再与对方签约也为时不晚,而此行的目的就算达到了。维特把李鸿章带到莫斯科之后,尼古拉二世亲切地接待了他,双方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尼古拉二世当面向李鸿章亲口保证,沙俄会维护清国的领土完整,并一起防止他国的侵犯。李鸿章对于沙皇的表态非常满意,但是他没有想到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帝也是可以撒谎的。

  在与尼古拉二世会谈之后,李鸿章与维特签署了一份历史性文件《中俄密约》,这份条约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款 日本国如侵占俄国亚洲东方土地,或中国土地,或朝鲜土地,即牵碍此约,应立即照约办理。
  如有此事,两国约明,应将所有水、陆各军,届时所能调遣者,尽行派出,互相援助,至军火、粮食,亦尽力互相接济。
  第二款 中、俄两国既经协力御敌,非由两国公商,一国不能独自与敌议立和约。
  第三款 当开战时,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如有所需,地方官应尽力帮助。
  第四款 今俄国为将来转运俄兵御敌并接济军火、粮食,以期妥速起见,中国国家允于中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惟此项接造铁路之事,不得借端侵占中国土地,亦不得有碍大清国大皇帝应有权利,其事可由中国国家交华俄银行承办经理。至合同条款,由中国驻俄使臣与银行就近商订。
  第五款 俄国于第一款御敌时,可用第四款所开之铁路运兵、运粮、运军械。平常无事,俄国亦可在此铁路运过境之兵、粮,除因转运暂停外,不得借他故停留。
  第六款 此约由第四款合同批准举行之日算起照办,以十五年为限,届期六个月以前,由两国再行商办展限。
  《中俄密约》签订后, 俄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北地区修筑铁路的特权,也为其海陆军侵入中国打开了方便之门,但是俄国并且按照沙俄的保证维护中国的领土安全与完整。李鸿章当时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满心欢喜地以为“从此我方可保二十年之太平”,谁知事实上连一年都没能保证。公元1897年,德国入侵胶州湾之前,德皇威廉二世曾经征询俄皇尼古拉二世的意见,尼古拉二世表示他对此没有异议。于是德国军舰就进驻了胶州湾,而俄国借口帮助清国抵御德国,它顺势就进占了大连和旅顺军港。

  日期:2013-12-29 20:30:25
  第二节 顺访西欧
  公元1896年6月中旬,李鸿章离开俄国,乘坐火车前往德国,开始了他的西欧之旅。当这列火车到达柏林的时候,德皇威廉二世下令为李鸿章举行了一场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并且派出御用马车将其送往凯撒大厦下榻。德国之所以这么隆重欢迎李鸿章,当时不是因为满清帝国有多么强大的实力,而是因为李鸿章多年来形成了崇高的国际声望。
  随后,李鸿章按照规定的礼节,觐见了德皇威廉二世,李鸿章向对方表达了清国对于德国协助干涉还辽的感谢,德皇则表示愿意与清国永葆友谊。这种会见纯属礼仪性质的应酬,并无多少实质意义,但是接下来李鸿章与德国外长马歇尔举行了会谈,这就有点牵涉到两国及多国之间的关系和利益了。李鸿章的优势在于,他总能找到双方利益的共同点,他向马歇尔指出,在干涉还辽一事中,俄德法三国都出了大力,而英国却站在了日本一边。马歇尔则表示,德国正在与英国争夺欧洲和全球的霸权,所以希望李鸿章能代表清国与德国结好。

  在开展完官方会谈之后,德皇威廉二世邀请李鸿章一起去检阅军队,为了照顾他的年纪和尊严,德皇还专门为他特制了一把虎皮座椅。李鸿章在检阅德国军队时,发现他们装备精良、纪律严明、士气高昂,他的情绪受到了极大的触动,禁不住大声说:假如我手上有这么一支强大的军队,又何须惧怕小日本呢?李鸿章当时并未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一支军队之所以能够英勇无敌,是因为它背后的国家奖惩体制是清明而健全的,当时专制腐败的清朝并不具备养活一支像德军一样强大的军队的土壤。

  李鸿章来到德国,他最想见到的人,不是德皇威廉二世,而是号称铁血宰相的俾斯麦。此时的俾斯麦业已下野,但是虎老余威在,他对于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和崛起是立下了盖世奇功的,他在德国民众心目中的威望是至高无上的,他在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史上的地位也是崇高的。在李鸿章下榻的凯撒大厦的墙壁上,挂着两幅人物肖像图,其中一个李鸿章本人,而另一个就是俾斯麦。另外,由于李鸿章十分遵守时间和诺言,他一生在军事、洋务和外交方面的功业也是很大的,所以他总被人称作“东方俾斯麦”。所有这一切,都坚定了李鸿章务必要拜会俾斯麦的念头,他要向这位铁血宰相请教富国强兵之道。

  俾斯麦因与德皇威廉二世政见不同,便辞去了首相的职务,然后他整天在家浇花弄草,以此来颐养天年。由于事先得知李鸿章要来拜访,俾斯麦穿上了盛装,并且戴上了前德皇威廉一世亲自赐予他的冠冕,还佩戴上了一枚硕大的十字勋章,然后准备了丰盛的酒宴,以最高规格来招待这位来自东方的贵客。汉堡的民众得知李鸿章要来,便一起集中在俾斯麦门外的大街上等候,争相一睹传说中的李中堂的风采;于是那片地区大有万人空巷之势,可见李鸿章在西方世界的知名度之高。

  李鸿章和俾斯麦会面落座之后,李鸿章戏称自己是东方的俾斯麦,俾斯麦则说没人把他比作是西方的李鸿章。这是俩人之间的第一次交锋,其中的高低强弱立马就可以判断出来,李鸿章以俾斯麦为楷模,可是俾斯麦是不屑于与李鸿章为伍的。若论个人文韬武略,李鸿章也许不亚于俾斯麦,但是李鸿章服务的大清可就远不如俾斯麦服务的普鲁士王国,以及它后来的德意志帝国了,所以李鸿章是不足以跟俾斯麦比功业的。

  接下来,李鸿章为了挽回刚才丢掉的面子,便跟俾斯麦大讲他当年是如何打杀太平军和捻军的,希望以此来引起俾斯麦对他的重视。谁知俾斯麦听完之后,毫不客气地对李鸿章讲:我们西方人从来不把屠杀同胞的人当做英雄。俾斯麦的表态更让李鸿章下不来台,他一生引以为傲的两大功勋在西方人眼里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不被人当做是功劳反被人当做是罪恶,这一尴尬的场景让他情何以堪?其实李鸿章大可不必脸红,因为俾斯麦是个典型的西方人,他说话直来直去,不像东方人一样绕着弯讲。

  李鸿章之所以要来拜会俾斯麦,并不是来请他签名的,也不是来跟他斗气和斗嘴的,而是来向他寻求富国强兵之道的。所以李鸿章向俾斯麦请教是第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才能使国家走向富强呢?俾斯麦是这么回答的:我对于贵国的情况没有多少了解和研究,所以不能给出你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一定要做到一点,那就是上下一心。俾斯麦与威廉一世合作得很默契,所以他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他与威廉二世合不来了,所以只好告老还乡了。李鸿章对于俾斯麦的这个回答深以为然,因为他也是有着切身体验的,只有君臣一心才能把事业干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