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年来李鸿章一直受到了翁同龢等中枢大臣的掣肘,所以他向俾斯麦请教的第二个重大问题是:假如朝廷中有人扯我的后腿,我该怎么办?俾斯麦的回答是:你作为方面大臣,不能总是与朝廷相争;如果总是不能如意,那就要么服从朝廷,要么对朝廷直言相谏。俾斯麦的回答并不能令李鸿章满意,因为李鸿章的表述并不清晰,而俾斯麦也会错了意,他认为李鸿章说得朝廷是指皇帝或太后。
日期:2013-12-29 20:31:19
李鸿章大半生都在处理军政事务,他的成功是由于自己一手编练了淮军,他的失败是由于输掉了中日甲午战争,所以他向俾斯麦发问的第三个重大问题是:如何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这个问题问到了俾斯麦的专长上了,他便开始侃侃而谈:军队是一个国家立国的根本,因此必须要编练一支强大的军队;而要想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就必须选用一批年轻力壮的军事过硬的人才,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一个国家不需保留太多军队,只要编练一支五万人规模的军队就足够了,但是不要把他们分散开来,在保守好要塞的情况下,哪儿有战况就把他们派到哪儿去。俾斯麦的这个答案是无法让李鸿章满意的,因为俾斯麦是根据德国的情况讲的,他确实不了解大清的情况;中国地理面积十分博大,而当时的交通条件总体上不发达,所以仅仅维持一支五万人的常备军是肯定不够用的。
李鸿章和俾斯麦会晤结束后,俩人还合影留念了,这张照片还上了当时许多报纸的头版,引起了西方人的普遍兴趣,成了街头巷尾的主要谈资。俾斯麦听说李鸿章的书法超棒,他便请李鸿章在告辞之前留下了墨宝,如果这张字幅还在世间,那它该成为罕见的文物了。拜会俾斯麦是李鸿章的德国之行的压轴戏,离开了汉堡他就转赴其他国家了,继续进行他的欧洲之行。
公元1896年7月初,李鸿章一行到达了荷兰,当时荷兰的首都是海牙,还不是今天的阿姆斯特丹。李鸿章在海牙出席了荷兰政府为他举办的欢迎宴会和晚会,让他感到非常高兴和感激;他本想好好考察一下荷兰的海运和商业的,但是由于行程安排比较紧张,所以他低调走访了三天之后,便转赴荷兰南边的比利时,进行下一站的访问。比利时的首都是布鲁塞尔,它原来与荷兰是同一个国家,都属于尼德兰王国,在尼德兰革命之后才与荷兰分开的。
李鸿章在比利时停留了五六天的时间,他先是觐见了该国国王利奥波尔德二世,还同这位国王谈到了修筑国内的卢汉(从北京卢沟桥到汉口)铁路问题。随后,李鸿章在比利时政府的安排下,观看了该国的军事演习,并参观了一些军工企业,其中包括著名的克革烈枪炮厂。李鸿章在这家枪炮上发现了一种新式火炮,这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该厂厂长发现了这一状况,就主动提出要送给他一门。李鸿章对这位厂长表示感谢,可是由于他还要周游列国,所以建议对方把这尊大炮送给清国。这位厂长果然言而有信,他在李鸿章离开后,通过比利时政府,派人把这尊大炮送到了北京,赠与了清朝政府。
李鸿章接下来游历的地方是法国巴黎,他在法国停留了二十天,先是拜会了法国总统富尔,接着应邀参加了法国国庆,并参观了该国军事表演。巴黎是个浪漫之都,李鸿章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以夜游塞纳河的方式来铭记这里的浪漫气息。我们要知道,李鸿章此时已经七十三岁高龄了,他的精力和兴趣却仍然不减当年。
除了游玩之外,李鸿章还与法国外长汉诺进行了会谈,主要讨论的是法国货物在华缴税问题。随后,李鸿章对法国社会进行了广泛的考察,他参观了学校、报社、博物馆、工厂和矿山,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法国。最后,李鸿章打算转赴英国,法国政府就派出专轮送他渡过了英吉利海峡。
公元1896年8月初,李鸿章抵达了英国,英国是个老牌海上强国,它是最早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的。因此,李鸿章在这里停留了二十多天,并全面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李鸿章先是觐见了维多利亚女王,接着拜会了前首相格莱斯顿,然后同现任首相兼外长索尔兹伯里进行了会谈。李鸿章与索尔兹伯里所谈的内容,与他和法国外长汉诺所谈的内容一样,都是照磅加税问题,就是商定外国货物在清国所应缴纳的税率。
李鸿章对于英国社会的考察,是从议会制度着手的,这对于他来说是真正增长了见识,他专门去旁听了下议院开会讨论国事,亲眼目睹了民主议事程序是怎么回事,并从中感受到了英国议会与清廷朝会的不同。这对于李鸿章的思想是个巨大的触动,他开始认真反思大清落后的根本点在哪儿,也开始反思自己多年来的局限性。一个国家的先进或落后,不在于是不是船坚炮利,而在于是不是民主文明,李鸿章应该初步认识到了这一点。
参观完议院之后,李鸿章又专程赶到著名的朴茨茅斯军港,去参观英国皇家海军舰队。英国数百年来都是海上强国,它的海军军容自然是十分威武雄壮,李鸿章看后赞不绝口。不知李鸿章此时是否回忆起了他的北洋水师,以及北洋水师被日本联合舰队歼灭的惨景?看过英国海军之后,李鸿章又参观了英国的造船厂、枪炮厂、钢铁厂、电报局、银行,还参加了汇丰银行的招待晚宴,与英国工商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日期:2013-12-29 20:31:55
第三节 游历美洲
李鸿章结束了欧洲之行后,便乘船西渡大西洋,经过六昼夜的长途航行,于公元1896年8月底抵达美国纽约。李鸿章抵达纽约后,美国海军列阵相迎并鸣炮敬礼,为这位大清国的李中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时任美国总统是克利夫兰,他本来正在海滨度假,听说李鸿章驾临纽约之后,便专程赶来相会。
在李鸿章参观和访问的这些国家中,只有法国和美国是没有君主的,而且美国总统的平民化程度最高。李鸿章与克利夫兰侃侃而谈,从总统个人是任期和职权,谈到了美国的民主政体,他从中直接地感受到了另一种文明的魅力。对于李鸿章这种出身于儒家的知识分子来说,没有君主那可就是无君无父,可这在美国和法国等共和国家却是正常的和健康的,这对于他的传统价值观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李鸿章再与美国总统克利夫兰进行会见和会谈之后,便会见了纽约基督教会的领袖,并且公开赞扬了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功德。这在我们今天开来是很正常的,但在当时李鸿章能做出这种姿态来是了不起的;因为基督教代表的是西式文明,而中国是个传统儒教理学国家,基督教进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过激烈的冲突;有很多官员对基督教存有明显的偏见,或者不敢公开表示支持基督教,但是李鸿章站出来做了个表率,所以深受西方世界的普遍欢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