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和畅》
第15节

作者: 一剑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样想来想去,始终想不明白,我便在自己的小屋里翻看《水浒传》。
  我从小受父母熏陶,接触文字很早,尤其是文丨革丨之后,父亲除了将家中一些幸存的书摆上书架外,又想办法新买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著,所以我的阅读量大大超过同龄的孩子乃至很多成年人,十岁这年,除了阅读《聊斋志异》困难大一些,那些半文半白的书,我已经能够囫囵着顺下来了。
  那时,乃至到了青年时期,对于《水浒传》,我始终怀有复杂的情感,我羡慕书中人物痛快淋漓的性格,却不喜欢他们的残忍和冷酷。比如李逵,时常抡起板斧一顿乱砍,无辜的老弱妇孺不知有多少死在他的手里;比如杨雄,在石秀的安排下,将自己不洁的老婆割舌、剖腹,然后把她的肠子挂在树上;比如孙二娘,把人肉做成包子卖钱;比如王英,经常爆炒人心下酒;比如扈三娘,明知家人被李逵砍死,她却像没事人似的归顺梁山,等等等等。然而这种种人,都是被称为英雄好汉的。

  由此,我总会想到祖父,那也是鼎鼎大名的英雄好汉,一生只杀日本鬼子,从不伤害无辜,不仅不伤害无辜,他一生所为,都是在救助无辜。可水泊梁山的英雄们,都有谁在搭救无辜呢?除了鲁智深一直抱打不平、锄强扶弱之外,除了后期他们集体对抗朝廷之外,没发现有太多人这样做。所以,后来再读《水浒传》时,我大都会有意无意地寻找每个人物的闪光点,甚至努力寻找他们冷血无情的合理性,然后,我会因找到了他们的闪光点而激动,因找不到他们冷血的理由而郁闷,而在读到他们被朝廷诏安后南征北战、大多又不得善终时,我又会忘却先前的郁闷,为他们感到悲伤和不平了。

  中外名著中,这是令少年的我最感到纠结的一本书,也是我翻阅最多的一本书。
  当时,我习惯性地翻看着,忽然听外屋的田园说:“柱子好打人,从来都不过脑子,现在还杀猪,也不问问为啥,他也真敢杀,是像李逵一样……”我心想,这可真是巧了,于是开始留神细听她们的谈话。
  母亲叹了口气,没有说话。李霜菊应该是撇了撇嘴,说:“他?他像李逵?他也配像李逵?毛主席说过,李逵是《水浒》里最革命的人,是水浒里第一个可以入党的人。而且李逵的家庭出身是雇农,是最纯洁的阶级,柱子的出身是中农。他像李逵?他也配像李逵?!”
  她这样说,令我感到惊奇,我忍不住从里屋走出来,问:“姑姑,毛主席真这样说过?”
  “这还能有假吗?这事你妈也知道啊……”她转脸问母亲,“淑文,你忘了?批《水浒》批宋江那时候,主席对李逵可是特别赞扬的……”
  母亲点点头:“嗯,毛主席是这么说过。”
  “竟然是这样,毛主席都这样说……”我还是有些难以理解。
  田园摇头:“不管怎么说,我还是不喜欢李逵……”

  “你那是偏见,李逵多好啊!最耿直,最单纯,革命理想最坚定。”李霜菊说。
  母亲这时一笑,对李霜菊说:“你又开始替别人操心了,人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判断。”
  李霜菊一怔,随即恍然大悟一般:“哈哈,哎呀,我真糊涂,才听出了点眉目,田园刚才那话的意思,是不喜欢柱子,只喜欢晓飞,因为晓飞不像李逵!是吧,田园?”
  “什么呀……?!”田园张大嘴巴,看着李霜菊,李霜菊正眯着眼睛笑。田园转头看看我,脸忽地红了,然后她白了李霜菊一眼,借故去取扫帚,起身出了屋子。
  李霜菊嘿嘿一笑,忙给我使眼色,让我出去帮田园的忙,我那时有点发懵,仿佛明白了什么,但思维又是空白的。
  但我还是出了屋,在我走到堂屋的时候,听到母亲嗔怪李霜菊:“孩子才多大啊,你说这些不着边儿的干吗啊……”
  这时李霜菊的口气却变得严肃了:“不小了,能早订婚就早订婚。”
  我的心先是忽悠了一下,然后觉得姑姑又要犯病了,可当我看到在院里寻找扫帚的田园时,忽然觉得,田园真的很好,如果能给我做媳妇,那真是不错的事。

  我正这样想着,李霜菊从屋里走了出来,她拍拍我的脑袋,拉着我的手一起出了屋门,闪电热情地迎了上来,对着她摇头摆尾。
  李霜菊的眼睛突然一亮,指着闪电说:“它才像李逵呢!”
  闪电一愣,朝着天空“汪”地叫了一声。
  我也是一愣,不由得审视闪电,觉得她说的还真有道理,但又觉得不能这样比喻。后来,我还专门为此思考了一番,结果是我很纠结,把李逵比喻成一条狗,这是对梁山好汉的亵渎,可是,把闪电比喻成李逵,似乎又是对闪电的污蔑。

  “不小了,能早订婚就早订婚。”临出院门前,李霜菊又对田园郑重其事地说。
  田园再次张大了嘴巴,好半天,然后瞪了我一眼,放下扫帚,说:“我也走了!”便快步出了院门。
  但在走出几步之后,她忽然停下来,回头对我做了个鬼脸,才又雀跃着远去了,她手臂挥动的样子,竟与我练的某些拳法招式有点相似。是的,她的动作不是偶然出现的,她从小就崇拜英雄人物,那时我在她的眼中,恐怕算是个少年英雄了,至少,在她看来,我将来也必然会成为英雄。
  随着田园的渐渐远去,我看到很多双眼睛也放弃了对我家这边的逡巡,我知道,他们非常羡慕(乃至嫉妒)我和田园的关系。若向前追溯一下,这种羡慕或嫉妒,从我和田园落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日期:2012-12-19 17:35:35
  (十八)
  1970年,晏营大旱。从开春到农历六月,只不痛不痒地下过两、三场雨,大部分庄稼濒临死亡。
  有六十年代饿殍遍地的前车之鉴,不论你是革命的,还是被革命的,总要考虑生存这个最为基本的人生课题。于是,当时不同阵营里的人达成了默契,暂停斗争,“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偷偷请教尊神庙的老庙祝无尘,希望能够得到降雨的良方。无尘说,他早已占卜过了,今年的大旱,是杀伐过重所致,只有福星出世,才能降下大雨,而值得庆幸的是,这个日子已为期不远,最快五天,至多十天。然后,任凭人们怎样询问细节,他都不再说话了。

  这个消息很快在私下传开,人们听了,都将信将疑。
  第五天的上午,十点钟左右,晴朗的天空响起了隆隆的雷声,而那时我降生了。那雷声断续着响了两个小时之久,却不见有一个雨点落下,这让在场院中翘首盼雨的晏营人好不失望。但就在人们失望之际,正午时分,天空突然阴云密布,没等人们反应过来,大雨已倾盆而下,也正是这个时候,王月玲生下了田园。
  那场透雨一直下到黄昏,村里十之七八的庄稼因此重获生机。并且,以后的某几天,以及从那时一直到秋收之前,应对着庄稼的生长需要,雨水大多会及时到来。

  有些村人因此醒悟,无尘师傅说福星出世、天降大雨,那福星,不正是张家和田家这两个孩子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