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秘史——揭露朱元璋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48节

作者: 山高月阔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2-18 13:57:19
  四十九、明初中书省里的权力斗争
  权力就像一朵花,要招惹群蜂浪蝶,又像一堆秽物,引聚逐臭之夫。尽管朱元璋斧钺高悬,那中书省内外的攘夺与撕斗仍然时起波澜。
  除了李善长和刘基的主旋律外,检校出身的中书右丞杨宪为争权夺利,把中书省搞得乌烟瘴气。
  杨宪在南京归附朱元璋,曾奉朱元璋之命出使张士诚的平江,后来成为一名检校,检校是朱元璋为了防止手下背叛自己或是闹独立而设置的特务人员,专门侦察检举别人的隐私和不法行为(伺察搏击)。检校需要一定的智力,所以一般由文官担任,朱元璋早期的亲信幕僚如高见贤、夏煜、杨宪、凌说等人都是检校,他们成天干一些告发人阴私的勾当,朱元璋把检校比作恶狗,曾经说:“有这几个人,譬如人家养了恶犬,人则怕”。

  杨宪曾经受朱元璋之命监督李文忠。1367年朱元璋消灭张士诚后,在其地盘设浙东行省,派外甥李文忠担任行省右丞,总管军务,杨宪作为属官随行辅佐,事实上他是朱元璋派出监视李文忠的,临行前朱元璋嘱付他说:“李文忠是我外甥,年轻未历练,地方事由你做主张,如有差失,罪只归你”。后来杨宪向朱元璋报告说李文忠不听他的话,任用儒士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祎等人干预公事。其时朱元璋为防止武将自立门户,规定不许武将任用文人,一听到杨宪的报告,严厉责备了李文忠,并将上述五个人押解进京,屠性、孙履被杀,其余三人则被罚当抄写手。

  不久,杨宪又将同僚张昶陷害致死。张昶本是元朝旧臣,察罕荡平中原之时,朱元璋担心失去江北红巾军的屏障,直接面对元军,决定通好察罕,他两次派使者携带重礼和亲笔信前信察罕处求和,经过察罕的斡旋,元廷派户部尚书张昶和郎中马合谋带着“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宣命诏书”来到南京正式招安朱元璋,就在这时察罕被刺身亡,朱元璋得知这一变故后立刻改变了态度,不仅拒绝接受招安,反而扣留了张昶,将副使马合谋杀死。

  朱元璋喜欢张昶,因为他是个大官,在元中央政府任职多年,精通朝章制度,朱元璋手下一批文臣谋士大多是元朝的中下级地方小官,他从未接触过元朝大臣,因此对张昶十分重视,为了让张昶死心踏地效劳,朱元璋颇费了一番苦心,他让一个死囚代替张昶,押往刑场与马合谋等人一同处死,然后带着活着的张昶去中书省,刘基、宋濂等人见到张昶十分吃惊,朱元璋对他们说:“元廷送给我一个大贤人,你们可以与他一同议论大事”。

  张昶仕明后,因有辩才,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受到朱元璋的信任,但他内心深处,仍自认为是元臣,对大元十分眷念。
  在中书省,杨宪很快通过谈论学问与张昶结为朋友。张昶在学识能力方面的优势,使杨宪满腹醋意,便时时窥测他的阴事。
  当时元朝在北方仍有较强的势力,张昶出使被困,腼颜事敌,以朝廷大员屈居敌国二三流的小角色,心中不免郁闷。一天,他对好友杨宪倾诉道:“我如能回到元朝,仍不失富贵。”又说:“我是元朝旧臣,免强留在这里,实在是思念故居。我的妻子儿女都在北方,不知现在怎么样了。”当时元臣守节不辱被朱元璋放回的事例有很多,且杨宪又是同僚朋友,故而张昶未加提防。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李文忠收复杭州,将元中书平章长寿丑的遣送应天,朱元璋把长寿丑的放还大都,张昶得知此事,非常羡慕,暗中托长寿丑的带去给顺帝的表章和给自己儿子的家书,这家书和表章的底稿被杨宪得到,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立即逮捕了张昶,审问的过程中,张昶在简牍背面写道:“身在江南,心思塞北”,以明心志,朱元璋大怒,将其处死。

  杨宪的这个举动为不少人所齿冷,认为他阴险狡诈,出卖朋友,但他由此更得朱元璋信任,便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是为国锄奸,功勋卓著,俨然以吴王嫡系自居,在中书省趾高气扬,令群僚侧目。
  杨宪不属于淮西集团,而且敢于咬人,因此建国后朱元璋把他安插在中书省,作为制约李善长的一颗棋子。在中书省,杨宪爱打小报告的职业习惯没有改变,很快就和李善长产生了矛盾。《明史》记载:“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其中杨希圣正是杨宪的兄弟,杨宪怀恨在心,多次伙同其它检校人员在朱元璋面前说李善长的坏话。
  李善长休息后,杨宪的权欲极度膨胀,企图填补李善长留下的权力真空,但朱元璋并无意重用杨宪,洪武三年初,将陕西参政汪广洋调任中书左丞,排在右丞杨宪之前,主持中书省的工作,杨宪对此十分不满,又将矛头指向了汪广洋。
  汪广洋,高邮人,流寓太平,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渡江攻克太平后,任用汪广洋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
  汪广洋少年时师从著名学者余阙,才华出众,书法、诗歌均为上乘,加入到朱元璋的团队后工作可圈可点,得到朱元璋的信任,进步也很快。汪广洋擅长治理,战争年代先后主持过江西、山东、陕西等战略要地的工作,将士们每吃下一块肉,汪广洋都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源源不断地为大明的肌体提供营养。
  朱元璋高度评价汪广洋的工作,任为他“廉明持重”,因此这次提拔他出任中书左丞。杨宪长期与汪广洋共事,官品一直比汪广洋高,现在汪广洋突然压在自己头上,心中老大不快,因而遇事不相谦让,以副职凌架于正职之上,甚至有意磨擦顶撞。
  日期:2013-02-18 13:58:08
  汪广洋性情柔弱,常常退后三分,不与计较,杨宪得寸进尺,步步相逼,务要将其赶尽杀绝他先是指使御史刘炳弹劾汪广洋不孝顺母亲(奉母无状),朱元璋罢了汪广洋的官,让他回高邮老家奉母思过,杨宪不依不饶,让刘炳奏请贬其到海南岛,以断其复职之路。
  张昶和汪广洋都不属于淮西集团,杨宪却重拳出击,可见他为了扫清道路己不分敌我。他的目的部分现实,汪广洋被赶出中书省后,朱元璋提拔他为中书左丞,成了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同时朱元璋又把胡惟庸调入中书省担任参政。
  杨宪到位后自以为得志,丝毫不把胡惟庸放在眼里,在他看来,胡惟庸在革命战争年代一直都担任中下层官吏,无论是在反元建明的功劳,还是和朱元璋的私人关系上,都无法与自己相提并论,事实上胡惟庸的后台是李善长,能量极大。
  杨宪不满于以左丞主持工作,他看上了李善长左丞相的位置,为此他把矛头对准了休而不退的李善长,不时向朱元璋说李善长的坏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