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躁进招来了灭顶之灾,胡惟庸告诉李善长:“杨宪若作相,我们两淮人就做不得大官了。”于是李善长亲自出马,状告杨宪“排陷大臣,放肆为奸”,指责他设计排挤汪广洋,朱元璋大怒,下令抓捕刘炳审讯,刘炳供出了幕后指使杨宪,李善长乘机全面揭发了杨宪的种种不法行为,朱元璋下令将两人一并处死。
杨宪是明代复杂的派系斗争中第一个流血高官,他死于其咬人的职业,他自以为有朱元璋宠着,就可以无所畏惧地向所有人开战,从而使自己陷入孤危。其余检校人员也都不得好死,高见贤、夏煜、丁光眼等告讦他人的人也都被人告讦,先后被杀,他们的死证明了一个道理:咬人的狗都不会有好下场。
但是不咬人也未必有好下场,杨宪死后,汪广洋迅速被从流放的路上召回,仍任原职,在不久之后举行的封功活动中,汪广洋被封为忠勤伯,地位高于刘基,在文臣中仅次于李善长,杨宪如果不死,很有可能也会得到类似的待遇。
洪武四年初,李善长和刘基在一个月内相续免职,汪广洋升任右丞相(徐达不再兼任右丞相),为中书省最高长官,汪广洋的任职是朱元璋在易相这个问题上几经摇摆最后定下的人选,汪广洋为人较为忠厚,没有明显和党派色彩,李善长和刘基等各派势力都能接受,这是他被确立为接班人的原因。
与此同时,朱元璋提拔参政胡惟庸接替汪广洋为左丞,成了中书省的二号人物,但事实上胡惟庸才是中书省的真正主宰,他仗着李善长的势力在中书省大包大揽,汪广洋完全被架空了。
对此汪广洋并不介意,胡惟庸帮他报了一箭之仇,让他从一个囚犯重新回到丞相的位置上,可谓恩重如山,汪广洋感激还来不及,又怎么能够和胡惟庸争权呢?而且胡惟庸的身后站着强大的淮西集团,自己惹不起,于是干脆放手不管,尸位素餐,成了弃权先生。汪广洋在中书省内学着汉代曹参的办法,没事就喝喝酒,写写字,吟吟诗,省内的事任凭胡惟庸处理,史书记载:“广洋颇耽酒,与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朱元璋对汪广洋的做法非常不满,但又找不出更好的人选和办法,在此后的几年里,汪广洋在中书省几进几出。洪武六年正月,朱元璋把汪广洋外放为广东参政,七月,提拔胡惟庸作了中书省右丞相,不久又将汪广洋调升为左御史大夫。洪武十年,升胡惟庸为左丞相,不久又让汪广洋作了右丞相。汪广洋作为胡惟庸的副手更抱定缄口恭默、浮沉守位的宗旨,中书省的大权完全操纵在胡惟庸的手中。
洪武十二年十二月,朱元璋对中书省存在欺瞒现象十分不满,并认为汪广洋的不作为是产生欺瞒的原因,以朋欺之罪将汪广洋贬到广南,汪广洋乘舟刚走到太平,朱元璋又追忆往事,恨其“坐视兴废”,以“在中书不发杨宪奸,在江西曲庇朱文正”的罪名将其赐死。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朱元璋起兵时,大哥朱兴隆已亡,嫂子王氏带着儿子朱文正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对待文正就像自己的亲生儿子,加以重用,渡过江后不久就把他擢升为枢密院同佥,有一次朱元璋问他:“你想当什么官?”文正回答说:“不着急,等将来叔父成了大业,何愁不富贵。先给亲戚封官赏赐,何以服众!”朱元璋听了很高兴,认为这个侄子很识大体,事实上并非如此。
后来明军占领了江西洪都(今南昌),洪都屏翰西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非骨肉重臣不可以守,朱元璋让朱文正前去镇守。朱文正到任不久,陈友谅就带六十万大军围攻洪都,朱文正率邓愈等数度摧其锋芒,坚守城池达85日,陈友谅撤围进入鄱阳湖与朱元璋展开水战时,朱文正又在陆路断陈友谅粮道,使其仓皇败退,可以说江西之平,朱文正居功至伟。
朱元璋还京后,大大地赏赐常遇春、廖永忠等将士,考虑到朱文正之前的话,暂时没有封赏,朱文正对此愤愤不平,他本来就是个急性子,一怒之下放任部将烧杀掳掠,以发泄心头的怒气,按察使李饮冰上疏弹劾,朱元璋遣使对朱文正进行了责骂,朱文正更加恼怒,从此三心二意。
朱元璋并没有对朱文正失去信任,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称吴王时,还任命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但是朱文正在内心深处己经渐行渐远,在部属怂恿下,欲投靠张士诚。
李饮冰将朱文正的不法行为报告朱元璋, 朱元璋立即坐船赶往洪都,到达洪都城外朱元璋召朱文正前来晋见,二人相见后,朱元璋连声责问:“你想干什么?”并下令将其抓捕。
朱文正与张士诚勾结,很可能是受到其岳父亲谢再兴的影响。谢再兴原本是濠州旧将,因朱文正的关系,朱元璋称他为“亲家”,在与张士诚的战争中,谢再兴立下不少战功,但谢再兴不是朱元璋的嫡系,受到了后者的排挤。
谢再兴负责守卫的诸暨,是与张士诚接壤的前沿阵地,军事压力很大。至正二十二年,张士诚乘金华、处州苗军反叛朱元璋的机会,派其弟张士信率大军进攻诸暨,谢再兴苦战二十多天,大败张士信。战后谢再兴派其心腹左总管、糜万户两人私往张士诚的占领区杭州贩卖物品,被朱元璋查获。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朱元璋却将这两人杀了,并把头挂到谢再兴的办公室里,以示警告。后来,朱元璋又擅自作主把谢再兴的次女嫁给了徐达,事先没有通知谢再兴。朱元璋又派参军李梦庚去节制诸暨兵马,降谢再兴为副将。谢再兴勃然大怒,说道:“嫁女也不告诉我一声,就像是犯官亲属配给将领一样,还让我听从别人节制。”于是捉了李梦庚到绍兴去投降了张士诚。
朱文正所辖地区远离张士诚,也与后者没有任何交情,如果李饮冰的揭发属实,那么只能是谢再兴对他施加了影响。
朱元璋将朱文正押回南京,打算处死他,马皇后劝解说:“此儿只是个性刚强,没有别的。”于是朱元璋将其软禁于桐城,没过多久,朱文正死去。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将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就藩桂林,是唯一非朱元璋儿子的明朝藩王,可见在朱文璋心目中,血还是浓于水的。
朱文正在南昌心猿意马的时候,汪广洋正是江西省的行政负责人,作为与朱文正的同僚,他没有揭发朱文正的不法之事,所以朱元璋追憾此事,认定他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好好先生,怒而诛之。
杨宪和汪广洋的死因完全相反,前者死于咬人太多,后者死于不咬人,具体来讲,杨宪死于他和李善长的矛盾,根源在于他的权力野心使他变得十分奸狡,汪广洋死于朱元璋对中书省蒙蔽擅权的不满,前者作为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却长期玩忽职守。综上可以看出,两人之死完全是本人咎由自取的结果,与屠杀功臣没有任何关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