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非常害怕,但他没有选择离职,而是选择了对抗,他和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密谋造反,并暗中串连一些对朱元璋不满的将领。
与此同时,朱元璋对他的敲打仍在继续,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国(在今越南东南部地区)来使进贡,中书省接到报告后应该上报朱元璋,也可以由礼部负责人直接汇报给皇帝,然而这两个单位都没有报告朱元璋,朱元璋是从一个外出办事的宦官口里得知此事。
这一瞒报事件完全违反了朱元璋不久前关于确保信息畅通讲话精神,是明目张胆的摸虎屁、逆龙鳞,朱元璋龙颜大怒,下令彻查此事。
然而中书省和礼部踢起了皮球,互相推诿(惟庸及广洋顿首谢罪,而微委其咎于礼部,部臣又委之中书),朱元璋更加生气,把所有相关大臣全部抓捕下狱,严加审讯,务要把案子做实。
御史中丞涂节看到中书省被一锅端,感到自己进步的机会来了,于是落井下石,向朱元璋告发刘基是被胡惟庸毒死的,汪广洋知情不报,朱元璋就此质问汪广洋,汪广洋矢口否认。
贡使和毒死刘基这两件事都查无实据,但瞒报却是实实在在的,必须有人对此负责,汪广洋因此丢了性命,汪广洋死后,他的一个陈氏小妾自杀殉夫,这件事情又牵扯出一桩违法事件。
古时丈夫死了,没有子女的妻妾殉死,是贞洁的行为,应予以表彰,但这个陈氏女子是犯官的家属,她的父曾是个县令,因犯了法,她和家中女眷都被卖为官奴。明制,犯官家属只能赏给功臣(开国武将),这个女子却成了汪广洋的妾室,其中必有不法行为,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大怒道:“从来官奴只能赏赐给功臣之家,汪广洋这样的文官怎么能纳之为妾呢?”他立刻下令有司彻查此事,调查的结果牵涉广泛,胡惟庸和六部各官都有类似问题,应受到处罚。
涂节原本想来个一箭双雕,但是朱元璋只处死了汪广洋而没有处死胡惟庸,他的目的没有达到,于是决定再加一把火,向朱元璋告发胡惟庸欲谋反。原御史中丞商暠不久前被胡惟庸贬为中书省小吏,也乘机落井下石,告发了胡惟庸的一些阴事,朱元璋大怒,将胡惟庸下狱审讯。
胡惟庸经不住刑讯,承认了罪行,同时反咬涂节一口,揭发他也曾参与密谋。在定罪时,廷臣认为:“涂节本参予预谋,见事不成,始上变告,不可不诛。”洪武十三年正月初六,朱元璋将胡惟庸、陈宁、涂节三个人一起杀了。
胡惟庸与张昶、杨宪、汪广洋等人都是中书省权臣,但死因有本质区别,后者死于个人的人品心事,前者却死于谋反。
但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张昶、杨宪、汪广洋等人虽各有其毛病,但杀之如杀一狗的做法并不妥当。前任血淋淋的教训告诉胡惟庸,如果不谋反,他的下场也许和前任是一样的。从这个角度上说,胡惟庸是被逼反的。
日期:2013-02-19 08:55:48
朱元璋在治国理念上的严苛与他在战争年代严格的驭下的风格是一脉相承的,这种严苛来自于朱元璋对历史的认识。
朱元璋吸取宋元亡于宽政,福威下移的教训,统治风格一惯苛严,史料中关于朱元璋因小过惩罚将帅的例子不胜枚举,御史大夫陈宁参与谋反,也是因为受到朱元璋的批评,感到前途不妙,才心怀异志的。
陈宁是湖南茶陵人,元朝末年任镇江小吏,朱元璋攻下南京后不久归附义军,在一位将领麾下任文员,这位将领给朱元璋汇报工作都由陈宁捉刀起草,陈宁文采出众,有一次朱元璋看了汇报,对其中文字非常欣赏,认为作者很有才,于是就召见陈宁,让他试写了一篇檄文,陈宁挥毫立就,文章写得风生水起,词意雄达,朱元璋看后大喜,将他留在身边,任行省掾吏。当时战事频道,公文也很多,陈宁处理公文准确快捷,从不滞留,朱元璋对他很满意。
然而这样一个内秀的人却有一颗粗暴的心。《明史》记载:“宁有才气,而性特严刻”。洪武三年,陈宁因犯事被贬为苏州知府,在任上,他征赋苛急,竟用烙铁烙人肌肤,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陈烙铁”。
后来经胡惟庸举荐,陈宁调任御史中丞,在御史台工作期间,陈宁做事更加苛严,朱元璋曾几次对他提出批评,但是陈宁并没有悔改。
陈宁的儿子陈孟麟也多次劝谏他的父亲遇事不要太暴躁,在一次劝谏时触怒了陈宁,陈宁暴怒之下打了儿子几百拳,竟把儿子活活打死。朱元璋听说这个事情后,认为他做事太狠,不讲伦理(太祖深恶其不情),说道:“陈宁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这样,对君父还能好得了吗(宁于其子如此,奚有于君父耶)?”
这句话传到了陈宁耳朵里,陈宁非常害怕,于是就和胡惟庸一起策划谋反,十三年正月,胡惟庸事发后供出陈宁,陈宁也一同被杀。
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朱元璋杀人不多,但是治天下的过程中,从粮长到丞相,各级官员的人头落英缤纷,这似乎可以说明,治天下并不比打天下容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