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千古第一相——管仲是怎样炼成的》
第9节

作者: 塞上横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桓公听得莫名其妙:这关我什么事?
  管仲这才将自己的办法娓娓道来:您可以设立一个祭祀制度,让人们都来祭祀这五位贤臣。春天要敬献兰花,秋天要敬献稻谷,敬献的同时还要摆放鱼干当祭品。如此一来,每到祭祀之时,对鱼的需求量就会暴涨,国家的渔税收入同时也会比以往增加百倍,这就叫做向鬼神征税。不仅满足了自己的财政需要,还不用增加百姓的负担,同时也得到了教化民众的作用。
  真是一个才气横着溢的办法!
  在这个故事里,大家不难看出,管仲是一个民本思想很强的人。在管仲改革中,民本思想得到了最大的体现。我们先从内政改革中的农业改革说起,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在2700年前,管仲推行的农业改革政策。
  第一,实行相地衰征。
  “相”的意思就是根据、参照。相地衰征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土地的好坏贫瘠程度征收不同的赋税。众所周知,齐国地域辽阔,不同地段的土壤的质地肥厚是不同的,所以种出来的粮食产量肯定也不一样。如果按照同样的标准征收赋税,那对一些贫瘠地区的百姓来说就是不公平了。所以,管仲提出了相地衰征的政略,派人详细考查齐国各地的地质条件,然后根据土地肥瘠的不同,制订不等额的税款征收标准。

  第二,实行均地分力。
  “均地分力”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土地所有权还给老百姓。具体执行方式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包产到户。

  《管子-乘马》中有言:“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 劳苦。故不均之为恶也: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 殚。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 不为。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翻译过来就是: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人民自身抓紧农时。他们会关注季节的早晚、光阴的紧迫和饥寒的威胁。因为种的多得到的也就多,种的少得的就少,所以农民会自己抓紧耕种,父子、兄弟间也会相互督促。
  第三,调整农业税收。
  具体的做法有:二岁而税一。上年十取三,中年十取二,下年十取一,岁饥不税。

  意思就是:改一年一征税为两年一征税。年景好时,征百分之三十;年景一般时,征百分二十;年景不好时,征百分之十;灾年时取消征税。这样的目的在于为齐国的百姓减轻压力,只有先让老百姓吃饱了肚子,强国才能进行下去。”
  管仲是绝对的实干家,他跟孔子那一套不一样,孔子把“道”放在第一位,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管仲不信这个,在管仲看来,老百姓饭都吃不饱,你让他饿着肚子玩什么酷?不是谁都是伯夷、叔其,宁可饿死首阳山也不改其志。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决定意识,吃饱穿暖是基础。
  when i have no job no money, i can`t afford to have principle. (在我没工作没钱的时候,我没能力去恪守什么礼节。)  ----《六人行》
  在古代中国,农业是一国之命脉。要说管仲为什么会有如此深远的眼光见地,我个人觉得,这离不开他底层的出身。我们之前说过,管仲和鲍叔牙哥俩早年做生意,鲍叔牙总是默许管仲拿大头儿,为什么,因为管仲穷,没钱。而正因管仲来源于底层,他才更加切身明白,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管仲的每一条改革措施都印证着一点,他是货真价实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日期:2014-08-22 18:25:07

  说完农业改革条例,我们再来看一下管仲为齐国量身打造的社会福利制度。说起齐国的社保福利,我个人觉得其健全程度丝毫不输两千七百年后的今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话说管仲被小白接回临淄四十天后,就向小白递交了一份提案,提案的内容是一份有关于完善齐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文书。在管仲看来,国家的福利设施分为九种: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疾、通穷、振困、接绝。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 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管子》
  第一项制度叫做“老老”。

  什么叫“老老”,老老就是老年人福利保障。在齐国的每个城市都设有"掌老官”,他们负责对每个城市的老人的进行福利分配。
  具体执行方式如下:
  凡是年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有一个儿子不用服兵役,每三个月都会有官府给送一次肉;凡是年在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有两个儿子不用服兵役,每个月都会有官府给送一次肉;凡是年在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注意了,全家免除兵役,每天都会有官府给送上酒和肉。如果有老人去世,官府还会免费送上棺材。
  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年七十已上,一子无征,三月有馈肉;八十已上,二子无征,月有馈肉;九十已上,尽家无征,日有酒肉。死,上共棺椁。劝子弟:精膳食,问所欲,求所嗜。此之谓老老。  ——《管子》
  第二项制度叫做“慈幼”。
  什么叫“慈幼”,慈幼说白了就是春秋版的”幼儿贫困补助”。
  具体执行方式如下:
  凡是家里孩子多而又经济条件不好的,政府给予补助:三个小孩的家庭即可免除“妇征”(即征收布帛);四个小孩的家庭,全家免征所有赋税;五个小孩的家庭,政府帮忙请保姆,同时政府还多发两人份额的粮食,直到小孩长大为止。
  在古代中国,一个国家能否称霸不单单是看军事实力,还有一项重要指标,就是人口。人口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管仲明白这一点,所以“慈幼”不单是贫困儿童补助,更是一项鼓励生育的政策。
  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士民有子,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有三幼者无妇征,四幼者尽家无征,五幼又予之葆,受二人之食,能事而后止。此之谓慈幼。  ——《管子》
  第三制度叫做“恤孤”。
  所谓恤孤,就是政府为收养孤儿的家庭进行额福利补贴。
  具体执行方式如下:
  小孩死了父母,就归同乡、亲戚或故旧抚养。代养一个孤儿的,家中可以有一个男丁免服兵役;代养两个,两个男丁免服兵役;代养三个,全家免服兵役。"掌孤官"平时要经常了解情况,包括孤儿的饮食饥寒和身体健康状况,对有困难的代养孤儿家庭进行救助。这就叫作"恤孤"。
  所谓恤孤者,凡国、都皆有掌孤,士人死,子孤幼,无父母所养,不能自生者,属之其乡党、知识、故人。养一孤者一子无征,养二孤者二子无征,养三孤者尽家无征。掌孤数行问之,必知其食饮饥寒身之膌胜而哀怜之。此之谓恤孤。

  ——《管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