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才是和珅-走出成见,走近真实》
第12节作者:
附壤 日期:2014-01-04 20:21:39
至此,寥寥一千多字,写尽了和珅所学的知识。可现实中,却需要和珅几年如一日的刻苦积累。
可以想见这几年和珅的生活,简单枯燥而又充实多彩,每天照例坐着那辆破马车上学、放学、再上学……再没有什么波澜打破这种重复的生活了,因为再大的风浪和珅都曾经历过。如今,和珅只需遵循自己的信念,不断填充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不变的生活,往往酝酿着巨变的好戏。
正如咸安宫官学里的和珅,每天一成不变的读书学习、吃饭睡觉,悄然让和珅自己,以及和珅周遭的环境,发生了改天换地般的蜕变。
公子哥们不再拿和珅寻开心了,毕竟这么多年,和珅再“好玩”,他们也该玩够了,更何况,心无旁骛的和珅专心读书,本来就不“好玩”。
咸安宫官学的老师,也不再忽视这个破落家庭的孩子了,因为他们渐渐发现,那个穿着寒酸、整日刻苦读书的少年,可不一般。
“性机敏,过目辄能记诵,每有所言,皆能悉举其事之本末。”
这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关于和珅的记载,短短几句话,一个聪明伶俐、博学多才的和珅,跃然纸上。这样的好学生,咸安宫官学里的老师,当然不能忽视了。
据说,当时的和珅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赢得了许多老师的信任和照顾。多年以后,风水轮流转,变成了这些老师赢得了和珅的信任和照顾了,历史上留下了几个老师的名号:
吴省兰、吴省钦、李潢(曾经当过和珅儿子的老师)、李光云。
这里面的吴省兰、吴省钦,是亲兄弟,这两个人的名字大家现在留个印象,以后还要多次提到他们,在日后和珅的一次危急中,他们曾帮了和珅大忙。而且,这两个人,一直被人们归类为和珅的死党。
更为难得的是,和珅在咸安宫官学期间优异的表现,还引起了当时一位大诗人的关注,这个人就是袁枚。相信熟悉清代文学的朋友,对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袁枚被誉为“清代骈文八大家”,文笔与当时的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日期:2014-01-04 23:23:11
如此地位的袁枚,怎么会注意到和珅呢?这还要感谢咸安宫官学显赫的地位,这种开设在紫禁城内的国家级高干子弟学校,走出的学生大多背景深厚,如果再能博学多才一些,很容易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样的地方,怎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呢。
总之,早在咸安宫官学时期,和珅就得到了袁枚的称赞,有诗为证:
少小闻诗礼,
通侯及冠军,
弯弓朱雁落,
健笔李摩云。
抛开这首诗中那些文学的造作,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文武双全。
需要说明的是,袁枚的这首诗,是写给和珅、和琳兄弟二人的,前面为了表述方便,只写了和珅的生活,但要明白的是:和珅的生活,就是弟弟和琳的生活,当然,这是文学的表述,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兄弟俩一起生活。
和珅的蜕变,除了自己的学识以及周遭的环境之外,还有他的身体。
和珅10岁进入咸安宫官学读书,几年的读书生活,和珅的身体也同步迈入成熟的阶段,开始了由一个小孩子向一个小伙子的发育过程。
但我们感兴趣的,不是和珅发育的过程,而是和珅发育的结果。
在有关和珅的许多历史资料中,都确凿无疑地记载着一个事实:和珅是标准的美男子。
在《秦鬟楼谈录》中,有一段关于和珅的描写:躯干如中人,面白皙而事修饰,行止轻缳,不矜威仪……
如果中国人的记载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这里还有外国友人的记载:
乾隆年间,英国来华的使臣马戛尔尼,曾经写过一部《乾隆英使觐见记》,书中留下了他对于和珅的印象:相貌白皙而英俊,举止潇洒……
所以,今后再联想起和珅的时候,请浮现出一张英俊的脸庞。
恍然间,和珅已经成为了十六七岁的小伙子了,过去的惨痛,逐渐暗淡;现在的生活,已经习惯;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这个年龄的和珅,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个贵人。
日期:2014-01-07 18:42:12
潜心读书的和珅,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一个人暗中观察着,这个人的身份可不一般,最主要的,这个人的目的更不一般。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英廉,此时的身份还是户部侍郎,官居正二品。如果按照今天的行政官制,英廉相当于中央财政部副部长。
官职虽不能算是熠熠灼目的级别,但绝对数得上高官行列。
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身为高官的英廉,家境殷实,但这一切都难以弥补他心中的一丝凄凉,因为他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不幸:白发人送黑发人。
英廉曾经有一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可惜的是,这个宝贝儿子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而且,一同驾鹤的还有英廉的儿媳妇。
不幸中的万幸,他们给英廉留下了一个可爱的孙女儿。
对英廉来说,老来丧子的万分悲痛,唯有通过倾注给这个宝贝孙女亿分关爱,才能稍许化解。
事实上,英廉的确十分宠爱这个孙女,但不是溺爱,因为,在英廉的尽心呵护中,他的这个孙女没有成长为一个娇嫩任性的“公主”,而是一副古代社会极力推崇的大家闺秀形象:知书达理,懂得三从四德。
短短一句话,做起来可不容易。
所谓的“三从”,指的是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句话,男权社会,女人要听男人的。所谓的“四德”,指的是妇德(思想品德要好)、妇言(说话得体)、妇容(不一定非得漂亮,但要端庄稳重,不能轻浮随便)、妇功(饭菜要做的好吃,织布缝衣等等手工活也要做得好)。
一般情况下,像英廉这样有条件的家庭,都会让孙女熟读《女四书》(指《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和《列女传》,这些书里蕴藏着有关“三从四德”最全面、最权威的解释,同时,里面还有活生生的例子,大多是一些普通人高山仰止的贞洁烈女,这样的舆论导向再加上英廉平日的引导,一个优秀的大家闺秀就培养成功了,在她接下来的人生,她将成为祖父的好孙女、丈夫的好妻子、儿子的好母亲,这是当时女性最好的宿命,只是今天看起来有点可怜。
总之,为了把孙女培养成合格的大家闺秀,英廉一定费了不少心血,但更让英廉煞费苦心的,是要找一个同样合格的孙女婿。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可能都猜到了,只有和珅还蒙在鼓里。
咸安宫官学中的和珅,仍然痴痴地泡在书丛中,为着那个朦胧中的崇高目标奋斗。他还不知道,当他对不公的命运采取昂扬向上的倔强姿态时,命运给了他意外的惊喜。
而带给和珅这个惊喜的英廉,下面还要简要地介绍一下他,毕竟这是一个对和珅的一生影响至深的人,更何况,英廉在乾隆一朝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户部侍郎,而是深为倚任的重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