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8-12 12:19:39
第四,与《会真记》一样,《石头记》中女主人公的身世也是一个谜。针对《会真记》中崔莺莺的身世,后人有很多考证,其观点大致有三:一是认为莺莺为名门之女,这始于宋人王铚。他在《<传奇>辨正》中认为她是崔鹏之女,近人认为崔鹏即为崔元翰,据此认为莺莺是元稹的姨表妹;二是认为莺莺为寒门之女;三是认为崔莺莺为娼女。对于这些考证,人们既有赞同也有反驳。
由于我们现在探讨的重点并非《会真记》,所以这里我们对其不作更多的讨论。不过考虑到当时唐代士大夫们对张生行为的赞许以及纷纷高攀名门的风气,我以为崔莺莺出身名门的说法应该不能成立。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元稹就不大可能会放弃崔莺莺了。而对于后两种观点,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崔莺莺的身份可能为娼女。以小说中描写崔莺莺高雅矜持自尊,文学与音乐才华极高的特点看,我认为她可能是一位以艺事人的歌伎。给一位歌伎赋予当时名门望族崔姓的姓氏,元稹在创作时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呢?
虽然《红楼梦》里的女性人物丰富多彩,可是到底谁才是小说里的女主人公呢?是林黛玉吗?如果是的话,那为什么曹雪芹的小说自六十四回到结束的第八十回,就再也没写宝黛间的情感故事,甚至都没有再出现一个有关林黛玉的完整片段呢?而对原著《石头记》里的女主人公,作者弘时也会这样来描写吗?还有,虽然在“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十二正钗个个出身显赫,但他为什么却要一开始写一位仅仅位于十二钗副册的香菱(即英莲)走失被拐卖,而在最后第八十回又再写这位香菱(即秋菱)失宠被屈打?谜一样的香菱给了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暗示呢?而原著《石头记》里的女主人公是否也同样有着一种如崔莺莺或香菱一般卑贱的身世呢?
第五,在《会真记》里崔莺莺给张生的回信中提到,张生寄给崔莹莹的礼物是“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而莺莺回送给张生的礼物则是“玉环一枚,乱丝一絇,文竹茶碾子一枚”,并且说“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泪痕在竹,愁绪萦丝”。这些东西在改编作品《红楼梦》里似乎都受到了“曹雪芹”的特别“关照”。
“惠花”其实就是“蕙花”,这不就是《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香菱说的“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的并头结花而打动贾宝玉的“夫妻蕙”吗?“口脂”即是抹口红用的胭脂,这不就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最喜欢吃的女孩子口中的胭脂吗?“玉环”就是指中间有孔的玉器,其所表达的“坚润不渝,终始不绝”之意,不就是贾宝玉随身带的那块宝玉上所刻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吗?林黛玉潇湘馆里的那片竹林难道不是“泪痕在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柳湘莲掣出雄剑,一挥而尽的难道不是“愁绪萦丝”?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不被当时社会所包容的内心情感应是小说作者痛苦情怀的共同根源。《会真记》中元稹借助虚拟人物张生之口,喊出“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这种无奈的内心独白。元稹的无奈在于他对歌伎崔莺莺的情感不能被当时的社会接纳。而在我们如今看到的改编作品《红楼梦》中,“曹雪芹”则于小说第二回借助贾雨村之口喊出了“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这样的情痴情种之论。贾雨村显然取自谐音“假语存”,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假语存”即为“借语存言”之意。而“假语存”的这番情痴情种之论,其实正是弘时“借语存言”于其《石头记》的悲情告白。
可能有读者会问,虽然《石头记》或《红楼梦》在写作手法上与《会真记》有些相近,但这也许只是一种巧合,你怎么就能得出《石头记》的创作思路源于《会真记》呢?“曹雪芹”也没有当面告诉你啊?
“曹雪芹”当然没有当面告诉我。但是,在“曹雪芹”改编的作品《红楼梦》中,这位编撰人却在暗地里不断地提醒着我们。
日期:2015-08-14 14:58:04
很多人对元稹的《会真记》不是很熟悉,不过一定熟悉由它改编的著名戏曲《西厢记》。而《西厢记》则在《红楼梦》里被“曹雪芹”多次提到。
例如,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大伙儿在宴席上说酒令,轮到黛玉接令时,第二句便引了《西厢记》中的一句唱词“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又如,第五十一回薛宝琴以素习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编了十首怀古绝句,其中第九首为《蒲东寺怀古》,也是指的《西厢记》的故事。
再有,第五十八回中芳官为洗头与干娘发生争执挨了打,麝月笑道:“把一个莺莺小姐,反弄成拷打红娘了”。
还有,第五十四回中贾母说“唱一出《惠明下书》”。《惠明下书》则是《西厢记》中的一部折子戏。
当然,最令人难忘的就是无论在《红楼梦》影视作品还是在戏曲中大家都经常看到的宝玉和黛玉在大观园内共读《西厢记》这一幕,这一情节是出自《红楼梦》的第二十三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