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原因加起来,使得古代的税务有很大的舞弊空间。同样多的税收,没流到朝廷的口袋,那就只能流到了地方官员和地主的口袋里。
朝廷的收入越来越少,地方的收入越来越多,双方力量此消彼长。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朝廷会发现自己既拿不出钱抵御外敌,也拿不出钱整治河道、赈济灾民。遇到灾荒,大批百姓成为灾民,谁给饭吃就为谁卖命。而地方豪强又握着大笔的财富,这时候想不造反也难了。
更可怕的是,中国很多地区远离首都,对外交通不便,内部经济自给自足。关起门来当皇帝简直轻而易举。
欧洲从统一的罗马帝国永久的分裂成了很多民族小国,就是这个原因。以上述思路来看,其实中国没分裂才是一件奇怪的事。
中国皇帝是怎么维护统一的呢?
日期:2012-07-12 17:02:08
44
秘密在于,儒家道德提倡“仁义礼智信”,虽然“仁”在第一位,但最重要的其实是第三位的“礼”。
这个“礼”指的不仅是礼节,而是要求每个人都安于自己的社会地位。爹就是爹,儿子就是儿子,儿子要听爹的话,千万不能反过来。
后世的儒学家们不断强调的都是“礼”:三纲五常指的是“礼”、尽忠尽孝指的也是“礼”。我们都听说过“礼法”,没听说过“仁法”。儒家道德中,只有“礼”形成了一种规则。
为什么“礼”这么重要呢?
假如是我们自己当皇帝,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忠”比“礼”更好啊!
所谓“忠”就是说,让全国人民都无条件的效忠我一个人,那这样我怎么为所欲为也没关系,我也不用怕叛变了,这不是更好吗?
这没错,但是“礼”比“忠”更好实现。
首先,“忠”有逻辑漏洞:我们该不该向一个坏人效忠?换句话说,该不该“愚忠”?别人指责皇帝无道,百姓不应该愚忠怎么办?
其次,皇帝固然可以培养百姓的忠诚,地方政府也能这么做。
还是那句话,中国古代交通和通讯极为不便,又没有电视报纸。地方百姓一辈子也见不到皇帝,他们如何对皇帝产生效忠的感情?相反,是地方豪强成天在百姓身边,保护他们的财产、维持公道,这地方豪强显然要比皇帝亲多了。要“忠”那也是忠于豪强而不是皇帝啊。
其实中世纪的欧洲就是这样的。农民都是效忠于自己庄园主,而不是国王。所谓“仆人的仆人不是我的仆人”,国王也管不了最基层的农民。
那么儒家的“礼”有什么好处呢?
日期:2012-07-12 17:04:11
45
我们说,“忠”有“愚忠”,可你听说过有“愚礼”吗?
“礼”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皇帝尽皇帝的义务,百姓尽百姓的义务,这个世界就和谐了。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公平的道德契约。而且皇帝还要做全国的道德模范,格外严格的要求自己,似乎还更吃亏一些。
但问题是,皇帝平时做什么,说什么,百姓怎么知道?皇帝要做的,不过是让百姓吃饱了饭。该赈灾时赈灾,该祭祀时祭祀,隔段时间下份《罪己诏》,摆出个道德典范的姿态来。而百姓的义务是遵守自己的社会身份不造反,就等于在替皇帝维护江山的太平了。
在这个规则下,地方势力就不能让百姓效忠于自己了。因为地方势力是臣,皇帝是君,“君为臣纲”,按照“礼”的规则地方势力应该无条件听从皇帝的。如果百姓认同了“礼”的道德观,那么当地方势力有不臣之心的时候,老百姓就会嗤之以鼻,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就如同儿子要打老子一样不道德。
日期:2012-07-12 17:21:11
46
“礼”更妙的地方在于,这不是强加给百姓的规则,而是每一个百姓天生就愿意遵守的。
一个没文化的老太太,她没读过儒家经典,她不会有“爱国忠君”的概念。但是老太太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知道儿媳妇不能想干嘛就干嘛,很自然的就会认为“礼”的规则是理所应当的。没有“礼”,儿子就可以打老子,儿媳妇会冲婆婆骂娘,这位老太太的生活就会完全乱掉了。
换句话说,儒家道德用“礼”的规则把家庭秩序和忠君爱国绑定在了一起。百姓在维持家庭等级的时候,也就在实际意义上维护帝国的统治。所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国”和“家”是结构相同的一回事:“国”就是放大了的“家”,“君”就是放大了的“父”。所以我们连在一起说“国家”,古代还有一个用来称呼君主的词叫“君父”。
因此《礼记》里说:“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按照我们今天的经验,这话就没道理:“家齐、治国、平天下”,这几件事为什么非要有先后顺序?人为什么就不能不顾家庭,一心只报效国家呢?合着要是我老婆出轨了,我家庭没管理好,我就没资格考公务员了?
但在儒家看来,这个前后顺序是必不可少的。是因为在古代,家庭和国家同结构,治理家庭需要的“礼”和治理国家的“礼”是一回事。君对臣、官对民,就如同父对子、夫对妻。如果你连小小的家庭都管不好,你就更不可能管理好国家。所以过去才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里,贾政听说宝玉强奸了丫环,打宝玉。嘴里却说,怕宝玉将来要“弑君杀父”。不明白究竟的人会觉得,这贾政不是神经病么,心理变态啊,强奸丫环是性犯罪,“弑君杀父”是忤逆罪,两者之间有一毛钱关系么?
在儒家的道德社会里,人们之所以不会强奸丫环、弑君杀父,是因为人们的行为“发乎情,止于礼”。都是“礼”在拦着。宝玉逾越主仆之礼,说明他无视礼教。越了主仆之礼,自然就有逾越父子君臣之礼的危险。按照前面《礼记》的话说,宝玉已经“心不正”,那将来肯定当家长也当不好,当臣子也当不好。所以贾政作为父亲防微杜渐,打得一点也没有错。
日期:2012-07-12 17:42:06
47
因为在维护统治上,“礼”的效果远远超过了“忠”,所以中国古代的皇帝,从来不要求天下百姓向他个人效忠。
民国以后,各政府部门中小学校都挂孙中山的“总理像”,后来又改成蒋介石的“总统像”。人们甚至还得像这些照片发誓、汇报。可你听说过历朝历代的皇帝给老百姓发皇帝头像叫大家磕头的么?你见过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县官就去组织百姓学习最高指示的么?
实际上,中国古代大部分百姓根本不知道当朝的皇帝到底是谁。中国古代的皇帝从来不宣传自己,他们只宣传儒家的道德模范就行。所以皇帝不在全国修自己的汉白玉雕像,只是拼命修关公庙、岳飞庙。百姓们崇拜关公的忠义,就等于不会造反了。
中国历朝历代都表扬烈女。尤其是明清两朝的贞洁烈女层出不穷,各级政府官员都要出面表彰,由朝廷出钱修盖牌坊,事迹突出的还有皇帝御赐匾额。这是不是说明帝王们极端封建丧心病狂?是不是朝廷吃饱撑的管得太宽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