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第14节

作者: 林欣浩
收藏本书TXT下载
  把权力寄托在另一个活人身上,这怎么能让皇帝们放心呢?教主要是不听话、做出了失去民心的行为、被敌对势力俘虏、死亡,都会让这个体系变得不稳定。最可怕的是,神迹可以伪造。要是地方势力扶植新的教主该怎么办?
  这和我们前面说的,地方势力诱惑百姓效忠的例子是一样的。古代通讯不发达,对百姓来说,近水楼台的地方神棍可比远在首都的官方教主有吸引力多了啊。
  宗教还有其他坏处。
  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不鼓励百姓生产。宗教信的是神,神比皇帝大,教徒没有给政府奉献的义务。因此宗教信徒越多,国家可用的劳动力和兵役就越少,庙宇还要占据大量的房舍、田产,宗教仪式要花费大量的钱财。统治者当然不愿意自己的国力被这么消耗。在中国的历史中,有数次统治者打击佛教的事件,其动机之一,都是因为过多的信徒影响了帝国的经济。
  日期:2012-07-13 10:30:45
  52
  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回到上一章的末尾,去看那个刚刚统治了中国的游牧民族领袖石勒。我们会发现他其实处于一个很“可怜”的境地。
  他作为游牧民族,不知道该怎么统治这个方圆广大,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大地。
  赋税系统好解决,直接挪用晋帝国原先的系统就行。石勒很快就这么做了。他本人虽然残暴嗜杀,但是在建立政权以后,对汉族文人非常尊敬,朝廷大臣中的一大部分都是汉人文官。
  但是该怎么解决百姓向他效忠的问题呢?
  他也试图像其他汉族帝王那样,继承现成的、最好用的“礼”系统。

  石勒比汉人厉害得多,他杀得汉人望风而逃,可为他什么建立政权的时候还要模仿汉人起国号呢?起国号就算了,为什么还要起一个中国战国时代的国号“赵”呢?石勒的政权是从他的匈奴领袖手中夺来。而这个匈奴领袖的国号就更逗了,先称“汉”,后又改成“赵”,似乎是在各种汉人的国号中挑挑拣拣,犹豫不决。
  这些少数民族语言都不是汉语,汉人的国号就这么有吸引力吗?
  ——他们是想把自己纳入到汉人的“礼”系统中,表示自己服从儒家道德,以换来民众的支持。
  但是,石勒是少数民族,这是没法改变的事实。儒家明确说“华夷之别”,说少数民族“披发左衽”,根本不算文明人。在使用“礼”系统的时候,少数民族帝王天生就吃了亏。
  我们在上一章末尾说,石勒在称帝之前,因为在中国儒家经典中找不到少数民族在中原称帝的前例而犹豫不决。
  如果没有这一章的解释,我们会觉得石勒一个奴隶出身的武夫,却因为儒家道德而畏惧不称帝,这是太不合理了。我们现在明白,石勒担心的是自己身为少数民族,不能继承礼教这套管理系统,就算称帝也对统治没什么用处。
  更让石勒担心的,是席卷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并不是只有一家。石勒是羯族,此外还有匈奴、羌族等等多个民族。这些民族共同效忠于石勒,是后赵帝国军事的中坚力量,但他们以部落为单位团结在一起,不接受儒家的道德规范,礼教对他们全然无用。

  儒家道德无法使用,石勒只能使用宗教了。
  石勒重用僧人佛图澄的那年,正好是他刚打算要在中国北方长久统治的时候。
  这在时间上应该不是巧合。当石勒开始以统治者的身份思考帝国的未来时,他发现佛教正是他最需要的:
  无论汉人还是少数民族,是人就都怕死,因而只有在宗教上,游牧民族才能和汉人找到共通点。
  日期:2012-07-13 10:57:27
  53

  更重要的,佛教本来就是外国宗教,不像儒家那样歧视少数民族。
  佛图澄被石氏政权重用了二十多年后,后赵帝国朝廷关于是否继续支持佛教展开了一场争论。
  此时帝国已经重用汉人文官多年,因此首先发言的是两位汉人官员。他们反对朝廷支持佛教,说:“佛出西域,外国之神,……非天子诸华所应祀奉。”——意思是:佛是外国神,中国人不应该信奉。
  说这话不算犯错。为了继承中原的礼教制度,后赵帝国已经推崇儒家道德多年,所以这里虽然是羯族皇帝的朝廷,但是两位汉人文官却可以大谈“咱们中国如何如何”,这不算犯错误。
  但是这两位说得太兴奋,接着就说:“华戎制异,……外不同内,……不宜杂错。”——意思是:中华和少数民族制度不一样,不应该胡乱混淆。
  俩人所说的“戎”本来指的是佛教的家乡印度,但他们却忘了眼前的皇帝就是货真价实的“戎”呀!皇帝是推崇儒家,推崇汉化,但你不能直接打脸呀!
  于是皇帝听了这话就下诏说:“朕生自边壤……佛是戎神,正所应奉。”
  ——意思是:老子本来就不是汉人,你说佛是外民族的神,那我还就信对啦!
  日期:2012-07-13 11:31:16
  54
  在这章的最后,我们顺便谈一下对儒学的看法。
  我们有一些人,非常提倡儒学。说孔子孟子如何伟大,《论语》《孟子》微言大义,学了就有无数好处,不学就不是中国人了。
  我们不听那些国学大师们的忽悠,我们自己来想想:儒学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翻开《论语》,里面说的都是大白话,说了一些如何做人、如何学习的经验。这些经验也没什么特别的,无非是“对人要有礼貌”,“念书要多复习”之类的常识。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对孔子心生敬仰呢?为什么还要疑心这些大白话的背后是不是有微言大义呢?
  我想,原因不出这么两个: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推崇儒学,儒学对我们的生活言谈有很大的影响。学习儒学,是等于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二,中国古人以儒家治国治了两千多年,那么多古代牛人都崇拜儒家,据此推理,这儒家肯定了不起,一定含有什么了不起的内涵吧?因此我学了是不是也能提高某种内涵呢?
  日期:2012-07-13 12:08:09
  55
  第一个理由成立。
  但是作为传统文化,普通人只要欣赏就行了,不一定必须学习。比如说,汉服也是传统,戏曲也是传统。可普通人看一下、听一下就行,没必要人人都去学怎么缝制汉服、怎么唱戏。
  儒学也是这样。作为传统文化,我们了解一下儒家的观点是什么就行,没必要去一句一句的学。
  第二个理由,假如您同意本章的观点,那么也很好理解了。
  古人崇敬了儒学两千多年,不是因为儒学中含有什么神秘的“内涵”,而是因为儒家道德对于维持帝国统治有极大的好处。
  为了让全社会都尊崇儒家道德,所以古代朝廷在公开场合不断的神话孔孟、用各种肉麻的话吹捧他们。科举考试考的也都是孔孟道德。所以历史上绝大部分读书人,也都是孔孟道德狂。
  因为中国古代有这么多牛人都推崇儒家道德,才让我们误以为儒家经典中真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可以用来指导我们治国安邦、管理公司,或者如何做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