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第29节

作者: 林欣浩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于帝国来说,这是个冒险的决定。但对于中国佛教,对于鸠摩罗什来华,这却是个好消息。
  军队临行前,苻坚特别嘱咐吕光:征服龟兹国后,要把那里的高僧鸠摩罗什请来见我。
  日期:2012-07-19 18:37:20
  113
  当然相比西域,征服东晋帝国,赶紧统一中国才是更紧迫的事。
  由于秦晋两国国力相差极为悬殊,基本上没人会怀疑战争的结果。但苻坚有些轻松过分了。赢得战争已经不是他的目的,他要把这次战事当作一次风光的游行,一个记在自己名下的功勋。
  他决定御驾亲征。
  大部分官员都反对这个决定。因为完全没有必要。

  道安也出面劝说苻坚。道安首先反对的是战争本身,他希望苻坚不要南征,说作为一个明君,不应该打仗。苻坚反问说:难道历史上伟大的帝王都不打仗吗?
  道安于是退了一步,说您出兵也就算了,何必御驾亲征。派个文官去招降,对方拒绝再派武将征讨就可以了。苻坚依旧没有听。而且说干就干,在派吕光征讨西域的第二年,他就开始向东晋帝国发动了最后的战争。
  这场战役,苻坚竟然组织了近90万人的庞大部队。
  我们前文说过在古代组织军队的巨大困难和惊人耗费。苻坚这支史无前例庞大的军队,与其说是用来作战,不如说是用来炫耀国力。与此相对比的,是东晋帝国的迎战部队只有区区8万人。诚如道安所说,苻坚完全没有必要御驾亲征,只需要随便派个武将征讨就足够了。
  从各方面看,这都是一场没悬念的战争。苻坚的前秦帝国应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统御包括西域在内的广大领土。在苻坚的支持下,佛教也将大放光彩。
  然而您应该想到了。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苻坚率领的秦军在一次战略撤退的时候,突然有人在秦军中高喊“秦军败了!”以致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全军彻底的溃败。90万人最后只剩下了10万残兵败将。

  这场结果离奇的战争给中国历史带来了一个急转弯,也彻底改变了鸠摩罗什的命运。
  因为这场战争事关中国佛教,结果又太离奇了,我们多说两句。
  从数量上说,90万人消灭8万人如同碾死一只蚂蚁。
  从经验上说,苻坚是多年征战的将军,怎么可能因为一句谣言就兵败如山倒,这打仗是儿戏吗?
  日期:2012-07-19 19:03:07

  114
  说到底,战争失败的几个原因都和苻坚的性格有关。
  苻坚之前的政治生涯太过顺利,以致自我膨胀,想要把对东晋帝国的战争变成一场好大喜功的仪式。这场战争原本派一员将领和几十万军队就可以搞定。他不应该御驾亲征,更没必要组织90万人。
  士兵往那一站是需要占地方的。当士兵多到一定程度以后,战场就没地方站了。更何况军队移动、驻扎还需要更大的空间。所以,90万士兵根本无法在同一个战场摆开,还是要分成几个集团军,依次前进。实际上,淝水之战和晋军真正接触,也是后来发生溃败的部队只有30万人。
  无论淝水之战是否发生大溃败,另外的60万部队对于前秦帝国来说,只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壮声势的作用。而征召、维持这支部队需要惊人的资源,基本上属于毫无意义的额外负担。
  当然,仅仅是这一个错误,苻坚还败不了,顶多就是多花点钱罢了。

  但苻坚的自我膨胀还耽误了另外一件事。
  在古代战场上因为恐慌而溃败,并不是不可理解。这是因为古代战场上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指挥官和各级部队之间没有步话机。传达命令主要靠舞动旗帜、鸣金敲鼓和传令兵。前两者能传达的命令单调,后者的传递速度慢。
  一个中等规模的中学一般一两千人,您回忆一下您中学做课间操的时候,一两千人占了多大的面积,再把这个面积乘以150到200——这还不算马匹装备,还不算宿营的面积,还不算地形崎岖——您就可以大致明白,要想给30万人传达号令,是一件多么难的事。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当听到溃败的呼声四起、当看到友方部队迅速后撤的时候,接不到命令的部队会产生恐慌,加入到溃退的行列里,因此会产生可怕的连锁反应。
  但问题是,假如真的这么容易溃退,那我们在古代战争中,干嘛还要交战啊?双方只要尽可能多培训一群大嗓门的人,到对方阵营里大喊“逃跑”不就完事儿了吗?
  其实,防止大溃退也不难。我们在军训的时候,都花了很长时间在站军姿、走正步上。肯定有人会苦恼:站军姿、走正步和打仗有什么关系啊?上战场上难道还需要站军姿不成?
  训练站军姿的真正原因是,通过这种长期的、严格的、机械的训练,让士兵对军事命令产生条件反射。一听到命令就本能的遵守。在战场上团长一喊“冲锋”,就算你害怕,你潜意识里不敢违背命令,也就毫不犹豫的冲出去了。外国电影常有这种情节:一个人让战友先跑,战友不跑,这个人就怒斥:“这是命令!”然后对方就痛苦不堪的跑了,是类似的道理。
  古代的士兵未必会站军姿,但同样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所以古代打仗才有“练兵”一说。经过正常训练的士兵严格听从指挥官的命令,指挥官也同样严守军纪,不会擅自下达撤退的命令。那么谣言式的溃败也就不会产生了。
  但苻坚的这支90万人的部队,举倾国之力而成。在发动战争的一两个月前,苻坚还下令在全国征召男丁。苻坚为了凑不必要的人数,忽视了军队的训练,也就使集体大溃败成为可能。
  不过就算是这样,苻坚也未必会败。只要他运气好,一路稀里糊涂的杀过去,踏也能把东晋帝国踏平了。
  日期:2012-07-19 19:22:24

  115
  但苻坚读书读太死了。
  我们前面说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里,对于帝国的统治,最重要的是“礼”字。但这个道理并不是每一个熟读儒学的人都能明白。因为儒学经典从来都不把话说透,总在表面说一大堆漂亮话,什么皇帝要爱民如子啊,君王要宽以待人啊之类的。
  我们前面说,儒家朝廷在表面上必须做足道德姿态。但朝廷官员们都是知识精英,是聪明人,大部分人心里能明白道德只是表面的姿态而已,真正做事应该当个实用主义者,借着儒家道德的名义去干厚黑的事。一个自小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汉人知识分子,耳熏目染,只要不是像海瑞那样的榆木脑袋,很快就能看穿其中的门道。
  但苻坚生活在少数民族家庭中。
  苻坚身边读书的人很少,他虽然聪明好学,但是儒家经典把礼教之术和仁义道德都混在一起,一个没见识过汉人政治的自学青年又如何能看出其中的本质?
  苻坚在崛起的过程中,抓一个敌人放一个,运用儒家的仁义精神笼络了大批的少数民族势力,尝到了甜头。因而他过于相信仁义。数个他应该斩草除根的敌对势力,他都心存仁慈而放虎归山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