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套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任何现实情况,因此被中国百姓广为接受。人们习惯说:“上辈子造了孽”、“上辈子积了德”或者抱怨:“一定是上辈子欠了你的”。都是在使用慧远的这套理论。
日期:2012-07-20 15:10:59
125
慧远学识渊博,极为聪明。道安反对格义,因此不许徒弟在讲经的时候借用老庄玄学来解释。但因为慧远讲得极好,道安唯独允许慧远可以例外。
慧远隐居庐山的时候,有一个东晋帝国的权贵来拜访他。因为慧远之前和这位权贵的政敌有过一段交往,因此权贵一开始没带着好气,用有些挑衅的话问慧远:
“不敢毁伤,何以剪削?”
“不敢毁伤”语出儒家经典《孝经》,原文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是父母赐予的,不能随意伤害,这是最基本的孝道。”
这位权贵就是在问慧远:孔子不让我们伤害自己的身体,那你为什么要剃发出家呢?你这不是违反孝道吗?
慧远的困境在于,佛教本来就是和儒学矛盾的,佛教就是要让人抛弃家庭。但是身处汉地,你不能随意贬斥儒学,不能违反孝道,否则就会冒犯整个知识阶层,就是政治不正确了。
慧远的回答是:“立身行道。”
字面上,慧远回答的是:“(毁伤身体)因为我要修行佛学。”看上去这回答平平无奇。其实绝妙无比,这是因为《孝经》的原文是: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立身行道”四个字正好接在“不敢毁伤”的后面。当然,《孝经》中“立身行道”
四字的本意和佛教无关。慧远是利用了“立身行道”的双关意思,用《孝经》中的文字回答来自《孝经》的质疑,既反驳了攻击又不至于得罪儒教。而且上下文字正好相连,巧妙之极。
因而这位权贵立刻“称善”,被慧远的智慧征服了。
日期:2012-07-20 15:21:16
126
正是凭借着广博的学问和机敏的智慧,慧远虽然不出庐山一步,威望却越来越高。
慧远68岁的时候,刚才那位拜访过他的权贵认为帝国出家的僧人太多了,影响了经济,因此下令要对全国僧侣进行考核与检查,不合格的都要勒令还俗。但在正式的公文中,这位权贵还特意提到了一句:
“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列。”
专门把慧远独独排除在外,可见慧远的威望。
但是慧远却没完。
全国僧人普查一事,牵扯到了僧人和世俗政权的关系问题。我们说过,从佛学理论上说,出家人是没必要侍奉君主的。道安是站在传播佛教的角度,才不得不说要“依国主”。
但是慧远不同。慧远喜欢隐居,喜欢闭门研究学问,他不像道安那么积极的到处传播佛法。因而在东晋帝国查抄僧人的第二年,慧远写了一篇《沙门不敬王者论》。
按照佛学理论,僧人本来就不用礼敬王者,这很好理解。《大般涅盘经》就明确说:“出家人不应礼敬在家人。”
《梵网经》也说:“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礼拜,不向父母礼拜,不向六亲礼拜,不向鬼神礼拜。”说得很清楚。
因此慧远的文章在理论上没有什么新意,只是把该说的大胆说出来了而已。但这足以惊人了,因为是在王权极强的中国,是在儒家极盛的汉地。
后人谈论起僧人和权贵的关系时,大都会拿道安的“依国主”和慧远的“不敬王者”当作两个代表性观点。
日期:2012-07-20 15:23:20
127
但慧远其实也没有强硬到底。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慧远说了半天不敬王者的道理,却又说,沙门和儒家礼法出发点不同,最终的诉求点总是相同的。在给那位权贵的书信中慧远更说,僧人修养德行,他的道行就可遍及六亲,以至全天下。这样,虽然他没有直接辅佐王室,但实际上还是帮助了帝王治理国家:
“是故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外阙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
意思说,我们是不敬王者,但我们其实还是间接的敬了。特别是这最后两句,不仅没有否认忠、孝,反倒是间接承认了应该尽忠尽孝。这不仅仅是因为慧远和统治者说话要讲一些策略,要留一些余地。还是因为在中国这个从上至下都奉行儒家道德的社会里,任何人都不敢(或者是不愿)和儒家道德彻底决裂。
慧远是个很聪明的人,我们也能感觉到,他在解释教理、维护佛教方面已经尽了力了。但是由于真正的大乘经典还没有翻译过来,慧远和道安一样,都受到了时代的局限。我们前面说过,佛教明确反对灵魂的概念,慧远却专门写文章阐述“形尽神不灭”的道理,说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因为当时的佛教徒从轮回说推理,自然会得出“人死后精神不灭”的结论。慧远以为自己论证“神不灭”是在维护佛法,实际上,已经违背佛教教义了。
要改变这个情况,只有等到鸠摩罗什出山。
日期:2012-07-22 10:51:15
第七章 为什么有的佛经像绕口令?(这章讲的是中观学)
128
在慧远身居庐山,鸠摩罗什被困甘肃的这段时间里,好几个少数民族展开了对中国北方的争夺战。最后,羌族的姚氏家族获得了胜利,建立了新的帝国。
但姚氏家族没有更换苻坚的国号,新帝国仍旧叫作“秦”。历史上为了区分,称为“后秦”。
决定鸠摩罗什命运的,是后秦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姚兴。
这里有个挺有趣的事。
我们刚才介绍的北方王朝:羯族石氏的后赵帝国、氐族苻氏的前秦帝国、羌族姚氏的后秦帝国,还有个争天下失败的鲜卑族慕容氏的燕帝国,这几个少数民族的人数都有限,光靠本民族没法统治那么大的土地。所有他们的帝国都是以一个少数民族为领袖,其他少数民族为附庸。很多民族领袖在建立自己的帝国之前,都是其他帝国的臣子。
比如,苻坚的父辈给石氏家族当过臣子。
姚兴的父辈给石氏家族和苻氏家族都当过臣子。
前面说过,少数民族要统治中国,必须进行汉化、儒化。因此这些少数民族互相影响,一代比一代更加重视汉学。
苻坚小时候生长在石氏当权的朝廷里,所以才有机会苦读儒学。
姚兴小时候环境比苻坚更优越,因此也饱读汉学。他不仅把后秦帝国治理得非常强大,而且和苻坚一样,也明白高僧的重要性。慧远身在东晋帝国统治的庐山,姚兴鞭长莫及,只能“至书殷勤,信饷连接”,不停的写信送钱。但慧远不出庐山,姚兴能请到的高僧,只有还被困在甘肃的鸠摩罗什。
日期:2012-07-22 10:59:48
129
鸠摩罗什57岁的时候,姚兴出兵打败了吕氏政权,把鸠摩罗什请到了长安。此时罗什已经被困了17年,道安也已经去世15年了。《梁高僧传》上说鸠摩罗什想起道安,“恨不相见,悲恨无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