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历史:夏商--从历史专业的角度出发,梳理夏商及其以前之历史》
第33节

作者: 史海求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8-17 21:37:59
  第一节·时代之交
  五帝时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中,主要有三大“逆袭”事件,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格外耀眼。
  第一件,就是把自己原来的地盘糟蹋得差不多了,不得不收拾包袱搞移民的黄帝,时运极佳,赶上了神农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历史机遇,居然以“外地人”的身份帮“本地人”搞掂了“良渚侵略者”,后来还反客为主,把“本地人”老大都给打服了,达到了“本地百姓外来王”的移民最高境界。
  第二件,则是据说为“五保户”的单身汉姚舜,好端端地躬耕于历山,“只因”平时是个“老好人”(按现在人的观点看甚至称得上是“傻”),竟然“十分走运”地被四岳推荐为尧的继承人,并且很快就当了驸马爷,接着更是当了摄政王,最后在部落联盟权力中枢上顺理成章地架空了尧部落,使得自己所属的有虞部落取而代之,上演了一部屌丝逆袭的青春励志兼厚黑剧。
  第三件,便是接下来的内容的主人公部落——夏后氏,本来是昌意的子孙,在我国西北繁衍生息,后来在鲧任首领时,被唐尧下令举族东迁至崇山一带。东迁后的夏部落正好赶上了治水、政争(派系斗争)等一系列复杂的事情,摊上事的夏部落先是“大落”(老首领鲧被打倒),接着很快又“大起”(新首领禹的得志)。短短两代人的功夫,夏后氏就经历了由安居到迁徙再到当上新老大、由被打压到打压别人的巨大转变。

  这三件事,之所以说它们“主要”,是因为:第一件事,让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二件事,是部落联盟内部权力移交过程中斗争趋向激烈的开端;而第三件事,则是第二件事的发展,也是将要结束旧时代,开启新时代的大事。
  上天既然要让唐尧有下令夏后氏东迁的想法,就一定会给出它想给出的答案。而夏后氏接下来所遭遇的事情,也颇有“天将降大任于斯族也,必先搞其老大,扶其新君,大水磨砺其意志,增益其所不能,包括人气”的意味。
  果然,一系列事情过后,到了有虞末期,夏后氏成功凌驾于有虞氏之上,有虞氏的末代首领商均已经hold不住夏后氏的首领大禹了,禹“不负众望”地取代了商均。
  禹跟他高祖黄帝一样,也是一个有着灵敏地政治嗅觉的人(笔者一直怀疑正是他在政治上的聪慧玲珑才避免了跟他爹鲧一样的命运),他可能已经察觉到旧时代在迟暮,新时代在召唤。于是,在他在位期间,他征三苗,开两会,将疆域和权力推向五帝的顶峰,同时,极力维持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的同盟关系,至少是表面上维持。如此时的皋陶、伯益等,都是东夷集团内部大族的首领,而禹的权力有相当一部分被他们两人分割,这也体现了部落联盟政治下统治者内部的复杂关系。

  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对于自己的权力和帝位,能传子当然不会传弟,也不会传贤,更不会传给外人,禹当然也不会例外。禹是从前代帝王的儿子手中把帝位抢了过来的,他自然会引以为戒,深知权臣对自己百年之后留下的儿子的威胁。为了不让商均的悲剧在自己的儿子姒启身上重演,禹在姒启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对他的培养,开始为姒启和权臣可能发生的政治斗争做准备。禹知道自己活着的时候是找不到完美的理由铲除皋陶和伯益的,只能把希望寄托给启了。

  和前任帝王们一样,禹也是一个经常多地往返跑的人,每次出外视察,禹就把事务交给皋陶、伯益等人处理,自己带着儿子,儿子带着兵马随从,深入基层,解决民生问题。一来二去,皋陶、伯益等人老憋在家里,大门都少出,渐渐地成为默默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而姒启呢,跟着他老爹四处锻炼、拉票,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和积攒了宝贵的人脉(部落首领们的认同和底层民众的认识),加上他事实上掌管着禹身边的军队,相当于当时的军委副主席,可谓是“文武两道都吃得开”。

  皋陶和伯益等人都是禹政府里面炙手可热的权臣,要说他们对禹的帝位没有一丝念想,那是不太可能的,无奈禹要声望有声望,要实力有实力,他们暂时无可奈何,只能耐心等待,等待大禹归天,等待姒启犯傻。在等待禹归天的“寿命大比拼”中,皋陶很遗憾提前出局了,而伯益还顽强地坚持着。
  花会谢,人会老,就算是一代雄主大禹,最终也逃不了衰老、死亡的命运。终于,在禹即位四十五年后,奈何不了生死,驾鹤西去了,而禹的仙游,将带来一场关系到新旧时代交替的斗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