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故事,不列颠两千年文明历史》
第11节作者:
曹立仁 601年,奥古斯丁在坎特伯雷教堂正式受封成为坎特伯雷大主教,这里成为罗马公会派驻在不列颠的第一个主教驻所,以此为中心,坎特伯雷大主教开始在不列颠岛上拓展基督国度的疆域,建立起罗马教宗为权威核心的教会体系。
但是真正对不列颠岛基督化起到最大推动作用的,并不是比德这一类英格兰原有的教会人士,也不是从罗马派出的传教士们,而是圣帕特里克的传人,来自爱尔兰的传教士们。
到6世纪的时候,圣帕特里克播下的种子,已经遍布爱尔兰各地。整个爱尔兰岛上,各地地区都建立起了修道院风格的教堂。
此时的爱尔兰教会,两种取向的神职人员已经明显显露出来。一类人被称作修道士,或者僧侣,这一类人更专注于退避静思,除了传播信仰之外,他们几乎不问世务。另一类人则被称作祭司,或者神父,他们更多地是介入百姓的生活,组织弥撒,教化百姓,包括管理调解会众的日常生活,是他们主要的工作重点。
当时的爱尔兰社会发展的文明形态还很低,世俗贵族势力非常薄弱,教会成为了规范管理百姓生活的主要职能机构,随着基督国度的扩大,爱尔兰已经成为了一个政教合一的社会。
有着明显禁欲主义倾向的爱尔兰教会,此时已经确立了神职人员必须独身不得娶妻的规矩。所有进入修道员的人们,都立志将一生奉献给基督的事业。
从6世纪中期开始,爱尔兰教会已经开始派遣大批传教士进入苏格兰,英格兰,高卢这些异教地区传播基督教,甚至北上进入危险的日耳曼人的故乡,今天的德国境内。
大约在563年的时候,爱尔兰传教士在苏格兰地区建立了第一个修道院,从这里开始向苏格兰人和皮卡特人传播基督教。
爱尔兰传教士在英格兰地区的工作,一样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他们在英格兰地区国王收税的小屋附近建立起修道院,然后向每一个遇到的农夫们传播他们的信仰。
比德对这些爱尔兰来的僧侣和祭司们的宗教热忱和敬虔生活方式大为仰慕,根据比德的讲述,有一位爱尔兰主教,总是拒绝乘坐马车,而坚持徒步旅行,这样他可以向路上遇到的每一个行人传播福音,规劝他们信奉基督教。这个主教说,他这么做,是为了保障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平的机会,不至于和福音擦肩而过。
到660年的时候,从苏格兰到英格兰,从国王到战士到农夫,除了一个王国和一座小岛之外,不列颠各界都已经皈依了基督教。
当大家都信了基督教之后,接下来就是教会的祭司们如何教导教化会众啦,这个时候,问题出现啦。
爱尔兰教会和罗马公会在神学观和具体实践上许多的差异,甚至是矛盾冲突开始浮上了水面。
西罗马帝国覆灭之后,罗马主教的地位崛起,尤其是在查理大帝的父亲,将梵蒂冈奉献给罗马主教之后,罗马主教已经隐然成为西方基督教会里的权威,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罗马教宗。
罗马公会有着非常明显的罗马文化的印记,历任的罗马教宗一样执着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一体化的大而公教会,一般将大而公教会,简称作公会。
而远在爱尔兰发展演变出来的爱尔兰教会,在许多地方和罗马公会显得格格不入。比如,神职人员是否可以结婚?教堂应该是俭朴的还是富丽堂皇的?甚至具体到每年复活节应该是那个日子,双方计算出来的日期都不一样。
有着禁欲主义传统的爱尔兰教会要求祭司必需守独身,他们在神学上的依据这里不作阐述,从世俗政治的角度而言,大家都能看到其中的合理性。在政教合一的社会政治体系下,教会不仅拥有着财富,而且直接规范管理着农夫的生活,自己作管理,同时自己还有家庭有孩子从事劳动生产,这很容易产生腐败嘛。
事实上,就算是独身不结婚的祭司,手里掌握着这些权力,一样可能腐败。
日后罗马公会明确规定,所有教会的神职人员不能结婚,必需要守独身。
英国民间则出现了这样的说法,上帝夺去了祭司们的儿子,而魔鬼则给了他们侄儿。
权力容易滋生腐败,不论古今中外,不论是否宗教人士,这条定律都是有效的。
664年,不列颠各地的教会领袖们召开了会议,讨论解决这些分歧和矛盾。
在这次会议上,罗马公会人士获得了当时一位非常有实力的国王的支持,取得了会议的上峰。会议之后,部分不愿意妥协让步的爱尔兰教会人士退出了英格兰地区,他们去了苏格兰,在那里,依旧是爱尔兰教会占主导地位的基督教世界。
这次会议,是英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之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教会,被正式纳入了罗马公会体系,罗马教宗成为英格兰和威尔士教会的权威领袖,而隶属于罗马教宗权柄之下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则成为英格兰教会体系的首脑。
随着英格兰全国普遍接受基督教,英格兰进入了文明复兴阶段,整个社会结果,经济结构和城镇化都开始了全面的复兴,首先复兴的,则是文化知识和教育。
修道院开始普及,博雅教育进入英格兰
随着不列颠岛的全面基督化,教堂,大教堂,修道院这些教会机构从7世纪开始大量出现在不列颠岛各地。
675年,当地的一位国王将巴斯地区的大片土地奉献给教会。巴斯这个地名,让我们看到罗马帝国的印记,但是在675年的时候,公共大浴场早已经废弃,不列颠尼亚时代的巴斯古镇也已经消逝无踪。
修道院的兴起,带来了不列颠的文艺复兴,使得英格兰地区从日耳曼蛮族时代进入了盎格鲁萨克森文明时代。
修道院本是起源于埃及的一种教会修行模式,到今天,修道院院长仍然被称作“阿爸”Abbot,这个亚兰语父亲的名字,让我们发现,修道院原来是起源于东方的。历史的演变发展之后,原本在埃及,叙利亚,阿拉伯各地存在过的修道院都消亡了,但是在7世纪的时候,它却大规模地进入了不列颠,在这里生根发芽,开始了新的发展。
每个修道院里,都必需要有一个图书馆,在印刷术没有普及之前,书籍是一个非常昂贵的奢侈品,主要是以抄本的形式存在着。除了图书馆之外,修道院里还必需要有一个学校,教育年轻人,修道院中所进行的基础教育,就是后世博雅教育的起源。
博雅教育这个词,翻译自拉丁文artes liberales,英文写作liberal art。大家会发现,如果字面直译,就是“自由的艺术”。这其实就是古典时代博雅艺术的真正起源,罗马人宣称,这就是自由人和奴隶的区别,文明人和蛮族的区别,罗马公民和非罗马公民的区别。当然在事实上,一个掌握非常多文化知识的奴隶,在罗马时代,依然是奴隶。以文化知识水平来区分自由民和奴隶,应该是在罗马进入文明时代初期形成的概念。
在古典时代,也就是罗马时代的博雅教育,是三门科目,语法,修辞和逻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