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故事,不列颠两千年文明历史》
第12节作者:
曹立仁 古典时代的博雅教育,是三门科目,语法,修辞和逻辑,罗马人称作“三艺”。
而中世纪教会修道院所进行的博雅教育,则是七艺的教育。除了罗马三艺之外,中世纪博雅七艺加上了数学,地理,音乐和天文。
在完成了七艺的基础教育之后,学生们可能进入更高层次,或者说更专业性的研究领域,包括形而上学啦(也就是日后的哲学的起源),建筑学啦这些专业性学术性比价强的领域。
而更为高级的,则是法律和神学,其中神学是最高级别的学问。
在欧洲中世纪,一直是两套法律体系并行的,一套是各地国王贵族的世俗法律体系,另一套则是以罗马教宗为元首的罗马公会法律体系。这两套法律体系的冲突,我们会在之后的不列颠历史演变中看到。
日期:2014-01-10 15:57:48
正文11
修道院里的僧侣学者们不仅自己潜心作学问,而且还欢迎不同修道院的学者前来进行学术辩论,大家会就一些不同的学术观点进行激烈的争论。在这个学术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规矩和礼仪,随着历史的演变发展,产生了各种学术界的礼仪规范。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这些历史的悠久的大学里,我们还会看到这些传承自中世纪修道院的礼仪规矩。
比如说,在正式的宴会上,修道院长和来访的贵宾坐成一排,面向僧侣们,他们的餐桌明显高于其他人。而修道院的僧侣们的餐桌则排成一条垂线,按资历的高低,安排僧侣们的席位。
修道院林立起来之后,不列颠的文化知识阶层队伍迅速壮大了,令人遗憾的是,当年这些修道院许多是集中后来的丹麦区地区和东南部沿海地带,在维京海盗来袭的多年战乱中,被破坏殆尽。
这里出现了西方世界这个历史词汇,在欧洲历史讲述的语境里,中世纪西方和东方个重要区别,是文字,西方文明世界知识阶层所通行的文字,是拉丁文。
此时的拉丁文,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乱世,已经变得极其不规范了,甚至可以说,形成了各地方特色的拉丁文。按古典拉丁文的标准来说,此时西方世界的拉丁文,语法,修辞,甚至拼写,都混乱不堪,学术上称作“低俗拉丁文”。
作为一种拼音文字,各地学者缺乏交流,依据自己的地方口音拼写出地方特色的拉丁文,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
低俗拉丁文现象,给学术思想交流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修辞混乱的当时西方世界,一个英国僧侣写的一个拉丁文单词,在意大利半岛,就可能是不同的意思。
随着英格兰教会世界文化知识阶层的崛起,词源正义修辞研究,语法研究,和拉丁文教育方法研究,就开始了。日后英格兰学者进入查理大帝的宫廷,成为领军学者,开始拉丁文规范运动,拉丁文开始渐渐在欧洲西方世界再度规范化,统一化起来。
而低俗拉丁文,则成为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这些地区书面文字的起源,当地人的语言,本来就是拉丁语系的,他们很容易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拼音文字。
而在英格兰,古英文这种书面文字,也开始出现了。
国王伯爵和贵族们开始摆脱文盲状态,他们开始粗识文墨,但是让他们习惯使用和他们母语完全无关的拉丁语,是已经有挑战性的事情,但是使用拉丁字母把日耳曼语拼写出来,则容易的多。作为拼音文字,他们只要看到文字,就能读的出来,也就能和日常的口语对应起来,这是一个很不错,也相对简单的扫盲解决方案。
古英文就这样开始渐渐普遍起来,而由于创造这些古英文的学者们,大多是熟悉拉丁文的学者们,于是初期的古英文里,就开始出现了一些拉丁文的成分。
书面文字和日常口语相互影响着,社会也在不断演变发展着,英文的书面文字和日常口语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演变着。
在王庭和民间游走吟唱英雄史诗的行吟诗人们,也开始使用英文记载他们所歌唱的诗歌民谣,英国文学的起源,也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了。
到8世纪的时候,不列颠岛崛起成为西方的文化知识重镇。
此时在欧洲大陆上,影响欧洲历史发展的大人物,欧洲之父,伟大的查理崛起。
查理大帝邀请英国学者阿尔琴成为宫廷教师,阿尔琴的学识使得他成为当时的学术领袖,在他的领导下,卡洛琳文艺复兴开始了。
卡洛琳文艺复兴,直接影响到的只是欧洲的文化知识阶层,而深刻影响到欧洲百姓生活的,则是英格兰教会的传教士们,他们就像当年的爱尔兰传教士一样,把基督教传播了日耳曼人的故乡。
这个改变欧洲历史进程的事业,直接的起源则是一起孤立的事件,神学学术之争。
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的出现,是在罗马教宗地位日趋尊贵和世俗王权日益强大之后的事情。最初出现宗教裁判所,在12世纪的法国。之后开始在罗马,西班牙和奥地利等地出现,一直到拿破仑皇帝覆灭之后,宗教裁判所才退出历史舞台。
前面曾经介绍过,罗马公会内部,有自己的法律体系,有自己的法律条文和法庭。
而所谓宗教裁判所,是罗马公会法律体系内的一个特殊法庭,专门调查,审判和处罚异端。所谓异端,就是异端邪说啦,简单地说,就是罗马公会定义的,教会内部的错误邪恶神学思想和实践。
异端这个罪名,在宗教裁判所成立之前,早已出现。但是在初期教会的发展历史上,并没有成立宗教裁判进行法律审判,进行酷刑折磨和处决。
在那个年代,双方争论到激愤之处,互相抛砖头,骂异端,这样的记录,很早就存在啦。
包括可敬的比德,他也被坎特伯雷大主教指控作异端,但是大主教并不能对他进行肉体迫害,当年根本没有宗教裁判所。
故事的起源,是一个叫威尔弗雷德Wilfrid的主教。他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贵族家庭,之后成长成为一个主教。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和其他的教会人士,甚至包括大主教,都常起争执,争的都是宗教问题。而非常奇葩的是,他的观点,得到罗马教宗的支持,却遭到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反对,甚至是压迫。
678年,他和坎特伯雷大主教又吵起来啦,这一次,他决定去罗马上诉,去罗马教宗那里告状。
在他去罗马的旅程中,他进入日耳曼蛮族的异教徒地区,他突然产生了向当地人传教的激情,就此在当地停留了下来,他在今天德国北部的地区进行了一年的传教工作。
这之后他去了罗马,获得了罗马教宗的支持,教宗还颁布了敕令,可是回到了英格兰之后,主教们还是压迫他,根本无视教宗的敕令,他就又跑去了欧洲传教。
他在欧洲传教的事迹,传回了英格兰,英格兰教会许多人被他的行为感动了。在欧洲还有那么多失丧的灵魂啊,这可太可悲啦。就这样,从670年代后期开始,英格兰教会开始向欧洲大陆派遣出了大批的传教士,有僧侣,有修女,人数无法统计,他们的活动范围,南到今天的法国,北到丹麦半岛,往东一直深入到今天的德国境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