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脸谱——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
第21节作者:
十大碗
○2、《旧唐书、礼仪三》所记:“玄宗乙酉岁生,以华岳当本命,先天二年七月正位,八月癸丑转封华岳神位金天王。”古时迷信,往往由道士或算卦先生指定一物为人的替身,称为本命,有护佑本人健康长寿、吉星高照之说。皇帝尊贵,一般都将山岳河川尊为本命。
日期:2014-08-14 11:24:59
五、卑 鄙 无 类
——丰功伟业与宵小行径俱行的宋太祖赵匡胤
小人没有明确的标签,君子与小人之间也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对小人的辨识万不可以轻率简单,更不可以概念化:英雄不一定救难,朋友不一定守信,长者不一定宽厚,上司不一定公正 ——作者按
1、君子与小人
他,是个英雄,武功高强,勇冠三军。相传,以刚猛著称、号称中国武术“六大名拳”之一的太祖长拳就是由其所创。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主人公乔峰曾以一套太祖长拳威震武林群雄,虽然是小说家戏言,但是可以从中看出此拳的名头和威力非同凡响。五代末期,后周与北汉、辽国联军双方十余万众大战于巴公原(今山西晋城地区),周军接战不利,数万大军亡命溃逃,一片丢盔卸甲、鬼哭狼嚎之中,身为周军将领的他帅所部寥寥兵士横刀立马,巍然不动,并逆势而上,直冲敌军先锋,勇挫敌势,战场之势陡然翻转,周军因之大胜。
他,是个君子,见色不异,宽容大度。路遇少女遭劫,行侠相救,非亲非故千里护送至家。面对少女的倾身相谢,守义婉拒,堪称道德完人,后人以此作剧《千里送京娘》,世代称颂。对待降国和前朝君臣,不计前嫌旧怨,极少施予杀戮,而是待如贵客,甚至于“勒石三戒”,严禁臣下将士侵害,与历朝历代对前朝帝族往往斩尽杀绝的绝户手段相比,可谓仁厚之极。
他,是个明君,一统天下,奠建盛世。他运筹帷幄,统军挥师,亲历大小近百战,削平诸多割据势力,基本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割据分裂局面,使华夏大地重归统一。他奉行“文以靖国”,尊孔重儒,促生了华夏文明的又一鼎盛繁荣时期;他改进科举,创设殿试,完善法律,澄清吏治,建立起一套运转有序、成效显著的管理体制;他减轻徭役,兴修水利,劝奖农桑,移风易俗,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是中华民族至今引以为豪的唐宋盛世的主要奠基者之一,被大儒王夫之称为“汉光武以后中华帝王第一人”,也成为伟人***述评中华帝王时被以“唐宗宋祖”典称的华夏名帝。
他,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令人不忍着笔的是,这样一个盖世英雄、道德楷模、英明君主,却同时也是个小人,确切地说,也曾做过小人。
80年代之前的电影戏剧,受当时的环境影响和编导演员的整体素质所限,好人坏人界限分明,往往是演员在镜头或舞台上一出现,观众便能分辨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角色。如果外表贼眉数目、阴阳怪气、鬼鬼祟祟,那肯定是坏蛋,即使这个坏蛋此时还是个深藏不露的叛徒内奸,也照样用此种方式来表现,以至于每当剧情中出现善良人士不能识破身边如此明显的叛徒情节的时候,场下观众纷纷责怪他有眼无珠,觉得不可思议。样板戏更是把这种方式推向极端,坏人不仅形象丑陋,而且一出场便被一片绿光笼罩,即使是三岁小孩也能感知这么个鬼怪一般的人物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人。
从小接受这种艺术形式的熏陶和影响,虽然不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单凭貌相判断人的好坏,但潜意识里却不由自主地对小人有种“归类”的心理习惯,想当然地认为某些人不会是小人,不可能行小人之事,毫不怀疑地确信英雄一定会救难,朋友就一定守信,上司就一定公正,君主就一定仁厚,以至于在看到浑身充满着英雄气概、一生建有伟绩宏业的宋太祖赵匡胤,竟然做过虽然为数不多但也无法回避的几件龌龊之事,感到实在难以接受,甚至怀疑是有人故意栽赃污蔑,直至看到大量的史料证之凿凿,才不由得不信。
怅然若失之余颇有些迷惑:难道欲成大业,就一定要做些卑鄙无耻之事?是否那些伟人的灵魂深处都有几块不可示人的丑陋,一如他高大形象身后的那片见不得阳光的阴影?
日期:2014-08-15 09:35:49
2、陈桥驿上的丑陋
公元959年,春夏之交。身染重病的五代十国时期最后一位皇帝、后周世宗皇帝柴荣躺在行军大帐之中忧怒交加。一个月前,他御驾亲征攻伐北方的北汉政权和契丹辽国联军,大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四十二天间收复三州三关一十七县,击败汉辽联军、收复国土已指日可待。可天不护佑,在这大功将成之际自己忽然染上重病,继续再战已不可能,只得无奈撤军。眼见功败垂成前功尽弃,这份沮丧懊恼真是难以言表。屋漏偏逢连夜雨,归军途中,正在强撑病体批阅文件时,一堆文案之中发现一苇编袋子,打开一看,见里边包着块三尺长的木板,上边写有“点检做天子”的字样。“点检”是周世宗精锐部队禁军的首领职称,全称叫“殿前都点检”。望文生义,“点检做天子”自然就是预言担任“点检”职务的人有篡位之嫌。深受病痛和沮丧双重折磨的周世宗不免又增添了一缕忧虑烦恼。
周世宗柴荣并非平庸之帝。他15岁当兵,24岁拜将,33岁称帝,在五代十国朝代更替、割据纷争中显示出超绝的雄心和远识。周世宗曾经誓言“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以他的统军之能、强国之策、宏图远略和他已建成的强大军力国势来看,统一天下应是自然之事。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以周世宗的胆识和远见及务实改革的魄力,极有可能超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推动中华文明的更大发展。应当说,周世宗的早逝是中国历史的一大不幸,上天仅给了他五年半的在位时间,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的一大遗憾,而仅凭这短暂期间的文治武功,他就被历史学家称作是“五代第一名帝”。
本来功败垂成就令这位一代英主沮丧满怀,病重撤军之中又遇上如此奇怪不吉之事,令他更加烦躁不已、神心难宁。史书简约,今人无法得知当时周世宗的所思所想,只能概而推测:如果从古人迷信的角度看待,这种谶言的出现绝不是什么好征兆,预示着有改朝换代之凶;如果是有人故意为之,则说明内部有人起了篡朝夺权的野心。更让他焦虑的是,“殿前都点检”一职掌管着军队中最为精锐的禁军,要是有人真有反心,谋朝篡位也并非不能。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此事都无法让周世宗掉以轻心。
时任“殿前都点检”之职的叫张永德,是周世宗养父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也是周世宗的姐夫。本来既是至亲,又兼作战勇敢,战功颇著,周世宗才让他担任这一重要职位。但人心难测,事关朝位存续这等大事,亲兄弟之间尚有争夺之事,何况这种外亲,既然有此不吉谶言,万不可置之不理。周世宗抱病回到京城后,立即撤掉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一职,改由看起来忠诚厚道些的手下另一大将、时任忠武军节度使的赵匡胤担任。此后不久,959年6月,这位“五代第一明主”逝世,其子梁王柴宗训继位,是为后周恭帝,年仅七岁,符太后垂帘听政。孤儿寡母支撑天下,实际国家大事全赖宰相范质、王溥和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等一班文武大臣主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