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脸谱——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
第33节作者:
十大碗
日期:2014-08-27 10:01:30
果不出封伦所料,不久窦建德就亲率十万大军直奔聊城而来。封伦见情势危急,立即决定逃离。他琢磨着要是偷偷溜走万一被宇文化及发现肯定不会轻饶自己,日后传出也会惹人耻笑,于是耍了个诡计。他假模假样地向宇文化及建议说,大战将临,为做好长期守城准备,自己准备与皇弟宇文士及出城到济北一带征集粮草。宇文化及本就愚鲁,大战将临更是心神大乱,哪里还分得清对错,觉得封伦的建议似有道理,就糊里糊涂地答应下来。封伦于是堂而皇之地逃离了大战在即的聊城。
封伦之所以与宇文士及一块出逃,除了更容易欺骗宇文化及之外,还因为他知道宇文士及和李渊早年曾有共事经历,私人关系尚好,且其妹又是李渊的小妾,如果日后去投靠李渊可以利用他的这些关系,就能开通一条生路。其思考之细谋划之远由此可见一斑。
不久,窦建德大军攻破聊城,宇文化及兵败,日后被杀。
封伦暗自庆幸自己这次风向看得准确,没有死心塌地陪着宇文化及丢了小命,又一次化险为夷。至于屡屡关键时刻背叛主子造成名声欠佳的后果,封伦也早有预见,但他自讨凭着百辩之舌定能解释,何况情势危急之下保命要紧,也无暇顾及许多。眼见时机已到,封伦说动一起出来的宇文士及最终投靠了李渊,又成为李唐叛军的一员。
心乏良
无论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有何不同,“忠诚”都是任何国家、民族和团体极为推崇和赞扬的一种品行,因为它对于凝聚人心为实现团体的目标共同努力至关重要。如果所属成员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这个国家、民族、团体恐怕实现不了任何目标,甚至连这个国家、民族和团体本身都不会长久。大节如此,小节也是一样。即使在朋友和夫妻之间,忠诚也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一旦失去了忠诚,友谊和爱情也将不复存在。中华历史上不乏令人闻之血热泪流的忠臣英烈,也不乏让人啼嘘感动的信友真爱,杨门忠烈护国、伯牙摔琴谢友、英台投坟殉情,这些流传千古的史事或传说,在人们的津津乐道中显示出对“忠诚”之人由衷的敬意和赞美。
但世事复杂,同一事情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叛主求荣”可能被看成是“弃暗投明”,“水性杨花”也会被冠以“追求幸福”之名。但事实自有公论,即使一事一时不能看得清楚,纵览其一生所为,真实面目终究会大白于天下。
要判断封伦的这两次举动是“背叛”还是“投明”,还要从他的背景经历和为人品性说起。
封伦,字德彝,最初只是隋朝廷里的一名普通官员。隋文帝杨坚在岐州(今河南南召县西)之北兴建别宫仁寿宫,令内史令(内史省为决策机构,内史令为首长,宰相职)杨素监造。因为之前杨素率军征讨时封伦曾作为下属跟随过他,杨素对他的印象不错,便任命他为土木监即基建办主任主持工程建造。封伦秉承杨素之意大兴土木,平山添壑死役无数终于将宫殿建成。
宫殿建成后,隋文帝亲临视察。作为隋朝始皇帝,隋文帝极富开拓进取之心,也非常珍惜民力,看到宫殿十分豪奢华丽,极为不满,当场斥责杨素竭尽百姓财力建设奢华工程,无异故意使皇帝结怨于天下,一气之下竟然拂袖而归。杨素一听皇上把话说得很重,担心因此惹祸上身,整日里惶恐不已。封伦看到杨素愁眉不展,劝他无需忧虑,说此事等皇后再来看过之后便能化解。杨素不明所以,听了将信将疑。
几天后皇后也来溜达一圈,但没什么大的反应便返回宫里。杨素正在怀疑封伦之前的预言恐怕失准时,接到诏令要他进宫。杨素惴惴不安地来到宫中,打好了要受到责罚的准备。但出乎他的意料,这次皇上不仅没有给予任何责罚,反倒安慰表扬了他一番,并颁下诏书给予褒奖。随后杨素又被叫到后宫,皇后又亲自嘉勉了一通,并赏赐钱物无数。
皇帝前后迥异的态度让杨素迷惑不解,回来后立即向封伦询问缘故。
日期:2014-08-27 16:24:09
封伦解释道,“皇上崇尚简朴,所以见到宫殿如此豪华便生大怒。但皇后妇人喜好华丽,看见这么壮观的宫殿肯定满心欢喜。皇上向来听从皇后的意见,只要皇后见到宫殿高兴,皇上必会改变态度,所以你就不会受到责处。”杨素一听恍然大悟,对封伦的分析大为折服,感慨地说,“这揣摩之能,我不如你。”自此对他欣赏有加,两人在一起论政闲谈常常是整日不倦。杨素曾抚摸着自己的座位对封伦说,“你将来定会坐上此位”,赞赏之情溢于言表。不久,封伦就被杨素举荐到内史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的部门)担任内史舍人(掌制诰,即草拟诏旨) 之职,成为了国务院官员。
君子与小人看人看事的区别在于,君子一般把注意力放在事情本身的好坏上,小人则主要关注是何样的人在做事,而不关事情本身做得好坏。杨素受到皇上批评即意识到自己事情办得糟糕,说明他还有一点是非良知;封伦则以皇后定会喜好而淡定自若,表明他根本就没有考虑大兴土木于国于民的极大危害。封伦对此事的态度与他屡屡背叛的行径出自相同的思想根源,他并不在意谁是“替天行道”高举义旗或者于己有恩、同一阵线,而是一切以是否于己有利为标准,结果自然是时附时叛,东奔西走。
术不正
封伦的为官之道也是如此。
内史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也即担负出台国家最重大政策文件的职责,是隋朝时也是我国古代大多数朝代(有的朝代称为中书省)最重要的中央权力机构之一。中书舍人是其中的主要职官,也就是各种文件的实际制定者,职位不算太高但作用不可小视,有点类似今天的中央政策研究室。按常理来讲,一个人能来到如此重要的部门,应当倾心竭力干好才是,才称得上是不负朝廷的重托。
封伦不这么认为,实际上他很可能压根儿就没往这方面想,而是将心思用在了别处。来到内史省后,他仔细观察各种政事的运转程式环节,很快就发现在看似简单的接旨拟旨收文上报事项中蕴含着许多可以上下其手又能决定赏罚予夺的门道,而现任主管的内史省侍郎虞世基书呆子一个,虽然兢兢业业但死板教条,把这“活儿”干得乏味无趣又得不到任何好处,还常常弄得上责下怨里外不是人。封伦忍不住耻笑这位两朝元老(虞世基曾担任过南北朝时期的陈朝尚书左丞)竟如此不懂得官场游戏规则,白白浪费了这许多“资源”。初来乍到,封伦还不敢显山露水,过了一阵,忍不住就给虞世基点拨了一通。经封伦这一指点,虞世基脑袋豁然开窍,处理起公务来果然与前大不一样:凡下边上报奏章不合圣意的大多扣压不报;处断案件时,基本是严纠重刑;论功行赏时,则极力降低功绩减少奖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